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3年第3期
编号:10401649
480例大肠息肉内镜治疗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年第3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3)03-0242-01

    大肠息肉目前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大肠息肉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在中老年人群中多见 [1] 。我们总结了1994年2月~2002年9月共480例大肠息肉的内镜治疗体会,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1994年2月~2002年9月经结肠镜检查共发现480例大肠息肉,其中男267例,女213例,男:女为1.25:1。年龄35~74岁,平均54.5岁。480例息肉主要分布部位在直肠110例(22.9%),左半结肠212例(44.2%),右半结肠158例(32.9%)。480例息肉中,390例采用高频电圈套器摘除,均一次成功,80例采用高频电凝器电灼,10例广基息肉经2次高频电圈套器治疗成功。

    2 结果

    将结肠镜检出的大肠息肉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资料分为癌变组及非癌变组,癌变组39例,年龄60.5±13.2岁;非癌变组441例,年龄50.1±14.6岁(P<0.01),癌变组血便14例(35.9%),非癌变组血便80例(18.1%)(P<0.01)。癌变组息肉单发为18例(46.2%),多发为21例(53.4%)。多发息肉发生癌变者明显多于单发息肉(P<0.05)。癌变组息肉直径2.38±1.01cm,非癌变组息肉直径0.89±0.68cm(P<0.01)。癌变组息肉外观呈菜花样及分叶状为29例(74.4%),非癌变组菜花样及分叶状息肉49例(11.1%),P<0.01。癌变组绒毛管状腺瘤4枚(10.3%),绒毛状腺瘤9枚(23.0%);非癌变组绒毛管状腺瘤31枚 (7.0%),绒毛状腺瘤32枚(7.3%),P<0.01。切除息肉基底癌变为6例,均转外科手术治疗,其余经内镜摘除癌变息肉后追踪观察1~3年,未发现复发和转移。

    3 讨论

    大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病,常引起消化道出血,部分息肉尤其是大肠腺瘤性息肉尚可发生癌变,因此,内镜检查一旦发现息肉,均应予以摘除,从而达到息肉治疗性摘除、预防癌变及治疗出血的目的 [2] 。目前,经内镜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方法多种多样,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消化道息肉,因其有效、安全、简单、痛苦少、适应范围广已成为消化道息肉首选治疗方法 [3]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摘除息肉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出血与息肉的大小、形态有关,尤其与操作医师的熟练程度及经验有关。出血与否的重要因素在于医师对电凝技术的掌握。电凝不够,血管凝血不完全,即刻出血;若电凝过度,创面形成溃疡过大过深,容易并发迟发性出血及穿孔,若术中或术后出血可内镜下直接喷洒止血药(如去甲肾上腺素、凝血酶等),或再次电凝以及采用尼龙圈套结扎止血,国内吴云林已采用金属止血夹先在准备摘除息肉的基底上夹,以阻断血流,对较大且粗颈息肉有预防出血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琴.散发性结直肠息肉的处理方法与准则(编译).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00,2:83.

    2 姚希贤.临床消化病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70.

    3 朱凤兰.经大肠镜高频电切大肠息肉213例分析.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1,18:50.

    (收稿日期:2003-01-30)

    作者单位:110024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编辑晓 亮), http://www.100md.com(王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