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 2003年第12期
编号:10402042
两种手静脉穿刺法的应用比较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2003年第12期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80-6115(2003)12-1132-02

    手静脉是临床静脉穿刺的首选部位,随着人们对穿刺技术一针见血要求的提升,无痛或微痛成了人们最关注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反复实践,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实践对象 选择2003年1~6月在我科住院接受静脉输液2天以上,具有正常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主动合作,末梢循环良好,肢端无感觉障碍的一般外科疾病的患者360例,男207例,女153例,年龄最大77岁,最小11岁,平均40.5岁。

    1.2 方法

    同一病人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A组:病人入院后第一天采用传统手静脉穿刺法。B组:第2天采用新方法即:液体准备同前,选择静脉,扎止血带,使血管充盈,常规消毒后,患者不用握拳,由操作者左手绷紧穿刺部位下方皮肤,右手食指、拇指前后持针柄,固定,针尖斜面向上,针尖与皮肤以20°~30°的角度从静脉上方刺入皮下随即转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再进针少许,松止血带,胶布固定。所有病人输液速度均为60滴/min,滴注部位均为手背静脉。

    1.3 疼痛评定 采用词语评定量表法 [1] ,即根据病人对疼痛的语言描述,将疼痛分为三度。0度:无疼痛反应或仅有轻微不适感。Ⅰ度:轻度疼痛可以忍受。Ⅱ度:疼痛明显难以忍受。

    2 结果

    两种疼痛的发生情况见表1。疼痛发生率,A组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两种静脉穿刺法存在着明显差异。表1 两种疼痛的发生情况

    3 讨论

    采用传统的操作方法作手静脉穿刺,往往存在着因病人的手背脂肪厚薄不同,血管充盈不明显等原因造成进针角度过大,穿刺过深或皮下渗漏,影响穿刺成功率,不仅增加了重复工作量,并且也给病人带来了更多的痛苦。我们 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改进操作方法,在众多影响因素中,采用心理疗法、分散注意力等措施,都未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此法与传统方法相比:(1)避免了因病人手背脂肪较薄尤其是老年人手背皮下脂肪萎缩、血管陷入较深,握拳时不利穿刺进针,而造成的操作失败,减少了重复工作量,避免了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2)皮肤表面神经末梢密集,对疼痛敏感,疼痛强度与外在刺激强度、刺激时间、作用面积有关 [2] 。由于新方法快速刺入皮肤,且不必更换手法,刺激时间短,疼痛轻,病人在接受新方法穿刺时表示疼痛轻微甚至无疼痛反应。(3)松拳状态下,手背皮肤紧张性降低,针尖容易刺入,并可避免用力握拳时手背皮肤强力绷紧,压迫血管,反而使血管充盈度受到影响,致使血管充盈不明显,降低了穿刺时的把握感,进而导致操作失败。而且,在松拳状态时,患者的紧张程度降低,注意力分散,这又是一个缓解穿刺疼痛的另一途径。(4)此种方法简便,且不影响传统方法的穿刺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赵宝昌,崔秀云译.疼痛学.第三版.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284.

    2 齐艳,吴明姬,尹敬子,等.减轻老年病人静脉穿刺疼痛的方法.护理学杂志,1999,14(2):110.

    (收稿日期:2003-08-09)

    作者单位:400800重庆市万盛区人民医院普外科

    (编辑曲 全), 百拇医药(庞久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