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 2003年第7期
编号:10402463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相关因素的探讨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2003年第7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6115(2003)07-0666-02

    随着社会和医学科学的进步,近几年来,优生优育,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而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也是造成新生儿时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探讨如何预防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及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我们对我院2001年全年患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指导临床工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1年在我院出生的所有患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患儿共146例,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胸片,血象,腰穿,血培养,CRP等检查结果,确诊为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主要为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及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1.2 分析方法 对所有患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患儿,按疾病种类、性别、分娩方式、患病日龄、窒息程度、患病季节及孕妇年龄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并经统计学处理。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见表1~5。表1 产式与疾病的关系略表2 患病日龄与疾病的关系略表3 窒息程度与疾病的关系略表4 患病季节与疾病的关系略表5 孕妇年龄与疾病的关系略

    2001年我院患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人数共146例,其患病率为2.1%(全年活产出生新生儿总数为6953例),其中男84例(57.53%),女62例(42.47%)。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主要为新生儿肺炎,共135例(92.47%),其次为新生儿败血症9例(6.16%),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2例(1.37%)。

    3 讨论

    年来,由于围产医学的不断发展,新知识、新技术、先进设备的不断应用,对孕妇、胎儿及早产儿的监护工作广泛开展,使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率明显下降,其患感染性疾病的患病率也明显下降。目前,由于胎心监护仪的应用,其次由于社会因素等原因,使剖宫产指征逐渐放宽,剖宫产率也逐渐上升。由于剖宫产出生的患儿未经过产道挤压的自然分娩过程,不能及时排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故患儿极易患病。从本文调查结果中可看到:剖宫产出生的患儿患病率逐渐接近自然分娩的患儿,这就提醒产科的医务工作者,为了下一代的健康,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
, 百拇医药
    从本文调查结果看,新生儿发病以生后3天以内居多,3天以后发病较少,且生后3天以内,患病均为新生儿肺炎,而3天以后的患病则多为新生儿败血症及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细菌性感染较高,国内以新生儿肺炎、败血症为主,在发达国家中,败血症占活产儿的0.1%~0.8%,我院败血症占活产儿的0.129%。

    从患病季节看,患病高峰以秋冬季较高,共87例,占59.6%。2001年11月~12月,因我院搬迁,院内外来人员 较多,消毒隔离工作有所放松,患病人数较往年同期有所上升。这就提醒我们要随时做到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对母婴室、新生儿室要定期消毒,防治感染。

    由于我国妇女的生育年龄高峰为25~35岁之间,故患感染性疾病患儿母亲的年龄也以此为多,我们的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点。

    从患儿的窒息程度来看,重度窒息的患儿,其患病率明显高于无窒息及轻度窒息的患儿。随着我国围产医学的飞速发展,近年来,产房和新生儿病房的设施进一步完善,复苏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尽可能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降低窒息程度,避免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应从预防着手,即:广泛宣传围产保健的重要性;对高危孕产妇进行重点监护;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提高复苏质量。

    新生儿医学的发展和新的边缘学科的出现,促使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研究新课题,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与患病率;做好孕妇、胎儿及早产儿的监护工作,降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患病率、死亡率。从而,提高全民族的人口素质。

    作者单位:116033辽宁省大连市妇产医院

    (收稿日期:2003-02-16)

    (编辑 元红), http://www.100md.com(李晓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