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药杂志》 > 2003年第2期
编号:10402106
霍奇金淋巴瘤合并肝性脑病1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药杂志》 2003年第2期
     【文献标识码】 D 【文章编号】 1680-077X(2003)02-0170-01

    患者,男,65岁。发现颈部、双侧腋下及双侧腹股沟处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半年余,伴低热,黄疸3个月,昏迷7天入院。1993年3月1日从某县医院以黄疸型肝炎合并肝昏迷转入我院。体检:T37.4℃,对疼痛刺激尚可出现反应,瞳孔对光反射存在,巩膜及全身皮肤重度黄染,无蜘蛛痣和出血点。颈、腋窝下及腹股沟处可触及直径约0.5~2.5cm大小不等的浅表淋巴结,表面光滑、质硬、活动度良好,心肺未见异常,肝于肋缘下7.6cm,边钝,质硬、表面光滑,脾于肋缘下7cm,质硬可及二个脾切迹,腹部无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各项正常,网织红细胞计数值1.0%,肝功能总胆红素73μmol/L,谷丙转氨酶813U/L。X线胸部正侧位片示两肺清晰,纵隔无增宽。B超示:(1)肝损伤;(2)胆囊受累;(3)肝、脾肿大。病理学诊断:霍奇金淋巴瘤。

    治疗用COAP方案(C:环磷酰胺针0.6/m 2 ,1、8日静注;O:长春新碱1mg/m 2 ,1、8日静注;A:阿霉素针20mg/d,1、15日静脉;P:强的松片40mg/d,1、4周期用),第29日开始另一周期。治疗第7天,病人意识模糊,第9天清醒,同时浅表淋巴结缩小,化疗1周期结束后,浅表淋巴结及肝脾均缩小1/3~1/2,巩膜及全身皮肤黄疸明显减轻(总胆红素35μmol/L,谷丙转氨酶420U/L),病人要求出院。尔后每月来院化疗1周期。共化疗6个周期后,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肝功能正常。B超示:(1)肝损伤;(2)脾略大,以后改为2个月化疗1周期,又化疗3个周期,停止化疗病人每3~4个月复查1次,经4年门诊观察患者一切正常。最后诊断:霍奇金淋巴瘤合并肝性脑病昏迷。
, 百拇医药
    讨论:霍奇金病(HD)是一种淋巴系统恶性增殖性病变,大多认为由于恶性细胞即里-斯细胞肿瘤性增殖的结果 [1] 。临床特点:(1)淋巴结肿大。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或脾肿大为常见,浅表淋巴结肿大约90%,质坚、相互间可粘连融合,以颈部最为常见,其次为腋下、腹股沟淋巴结。(2)肝脾肿大。脾越大肝侵犯的可能性越大,肝脾肿大常见于晚期病例。肝严重累及者可发生黄疸、腹水,甚至肝功能衰竭而死亡。(3)淋巴结肿大的压迫症状。纵隔淋巴结压迫食道,可引起吞咽困难;压迫气管导致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紫绀等;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压迫输尿管引起肾盂积水;肝门淋巴结肿大,压迫总胆管而引起黄疸。(4)淋巴结外器官侵犯。HD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肺侵犯较常见,可致咳嗽、气促、呼吸衰竭,但40%无临床症状。胃肠道常累及小肠,尤其是回肠末端,其次是胃,结肠较少。涉及骨骼时,胸椎较腰椎好发,可引起压缩性骨折。(5)不明原因的周期热、纳差、盗汗、体重减轻及全身瘙痒都是HD很常见的临床症状 [1]

    该病例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黄疸、昏迷,经化疗后均明显好转,后者由于肝严重累及和肝门淋巴结肿大压迫总胆管所致。所以只考虑肝昏迷是不全面的。

    参考文献

    1 丁训杰,沈迪,林宝爵,等.实用血液病学,第一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2,314;316-317.

    作者单位:454100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02-09-03)

    (编辑 梅燕), 百拇医药(王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