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 2003年第3期
编号:10402156
药源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的治疗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2003年第3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077X(2003)03-0219-02

    1996年以来,我们结合86例药源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穿孔的特点,分别采用保守治疗或高选择迷走神经切断术(HSV)+穿孔修补术,并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86例中男67例,女19例,占同期DU穿孔的68.25%(86/126),年龄27~82岁,平均年龄53.7岁,该组病人发病前均有明显服用解热止痛剂等对胃肠粘膜有损害的药物史。其中空腹服药65例,餐后服药21例。腹膜炎体征局限38例,全腹膜炎48例,发病12h内就医59例,12h后就医27例。本组药源性DU穿孔无1例恶性(胃镜病理证实)。

    1.2 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适宜于穿孔时间短(8h以内),空腹,腹膜炎症状轻者。经禁食水,胃肠减压,止酸维持酸碱、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一般观察2h,如有加重趋势,中转手术)。HSV+穿孔修补术:适于穿孔时间长,全腹膜炎或经保守治疗有加重趋势者。彻底切断支配胃体部的迷走神经,保留支配胃窦部的神经,同时修补穿孔。药物治疗:无论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病人恢复进食后均给以洛赛克、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共15天。
, 百拇医药
    1.3 疗效判定标准 服完药后1~2周内行胃镜检查,远期疗效采用改良Visick分级标准评定。

    2 结果

    保守治疗38例,34例成功,胃镜复查30例溃疡愈合。3例失访,1例治疗期间合并出血行手术治疗。其中VisickⅠ、Ⅱ级25例,VisickⅢ级5例。HSV+穿孔修补术52例,其中4例为保守治疗失败,49例溃疡愈合,3例失访。VisickⅠ、Ⅱ级47例,VisickⅢ级2例。

    3 讨论

    药源性DU合并穿孔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主要由于平时患DU而未经正规治疗,再加之损伤胃肠粘膜上的外源性药物的不当服用,如阿斯匹林、消炎痛、肾上腺皮质激素、布洛芬等,并以空腹或少量进食服药者多发,这因药物与溃疡面接触有关。本组发病在12h以内就医者59例,占总数的69.77%,说明外源性诱因明显,病人就医意识较强。腹腔污染程度往往与进食多少,穿孔大小,以及胃肠分泌、蠕动有关,一般来说外源性药物作用于溃疡面所致穿孔的大小与溃疡面的大小,溃疡的严重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从 本组病例分析,药源性穿孔一般直径较小,腹腔污染程度相对较轻。我们认为药源性DU合并穿孔有与其他DU穿孔不同的特点:(1)多为空腹服药后发病;(2)穿孔较小,腹腔污染较少,腹部体征相对较轻;(3)病人既往多有DU病史,服药诱因明显,穿孔后就诊意识强,就诊早;(4)恶性发病率低。我们针对药源性DU合并穿孔的特点,多采用保守疗法,本组38例保守治疗者34例成功,因此我们认为药源性DU穿孔,保守治疗成功率较高,故可根据病情加以采用。以往的手术治疗多采用穿孔修补、胃大部分切除或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胃窦部切除术(HSV+A)。穿孔修补术对溃疡本身并无治疗作用,且有1/3病人术后溃疡不能愈合而仍有症状,并有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故只在腹腔渗液多,污染严重,全身状况差时采用。传统的胃大部分切除术也因术后近、远期并发症而少用。目前DU合并穿孔多采用HSV+A,这样既切除了病灶又减少了胃酸的分泌,也确是治疗DU合并穿孔的较好办法。但也存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的症状,虽严重程度略轻,但发生率并不低,重要的是以上两种术式对腹腔污染及全身状况要求较高,故有一定的局限性。而HSV+穿孔修补术在修补穿孔的基础上附加HSV达到彻底治疗溃疡的目的。同时也保留了胃肠解剖功能的完整性,并发症少,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因此,我们认为HSV+穿孔修补+正规药物治疗,是治疗药源性DU穿孔较好的方法。但HSV急诊手术不适应于穿孔合并梗阻、出血者及腹腔污染严重合并心肺功能不全者。

    总之,药源性DU合并穿孔,应根据病情决定需要处理的方法,对于腹痛轻,腹膜炎局限者应首选保守疗法,一旦成功可避免手术给病人带来的负面影响。对需要手术者,首先考虑HSV+穿孔修补术为主要术式。无论以上那种治疗方法,都需要辅以药物正规治疗,以提高溃疡的治疗效果。

    作者单位:527300广东省云浮市人民医院外科

    (收稿日期:2002-10-26)

    (编辑 晓勇), 百拇医药(宋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