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药杂志》 > 2003年第6期
编号:10402546
冠心病从肾论治浅探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药杂志》 2003年第6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077X(2003)06-0529-01

    冠心病主要属于中医学的“胸痹”、“心痛”范畴,冠心病的病位在心,病变为心脏、血脉气血阴阳失调,痰瘀痹阻。由于本病的发病年龄大都在40岁以后,肾气渐衰之时,人体肾脏功能逐渐减退,导致肾阴肾阳的不足,通过影响心、肝、脾的功能而产生瘀血、痰浊阻滞心脉。因此本病的发生与肾脏关系尤为密切。

    1 病因病机:心肾相关,痰瘀相关

    冠心病是一个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心气虚、心阴虚为主,标实以痰浊、血瘀多见,气虚、阴虚、痰浊、血瘀构成了冠心病病机的四个主要环节。冠心病从肾论治的病因病机主要体现于心肾相关,痰瘀相关。

    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内藏元阴元阳,五脏精气之盛衰,功能之强弱,与肾之精气充盈与否密切相关。心居上焦,属阳主火;肾居下焦,属阴主水,二脏同居少阴,以经络相连,在生理上相互依存,病理上相互影响。肾水上济于心,滋心阴以使心火不亢,心火下交于肾,温肾阳以使肾水不寒;肾精充足,化血以充血脉,则脉得滋荣,心主血脉,血脉运行必须依靠肾阳的推动,心阳振奋,鼓动有力,则血可畅行;肾阳充盛,脾得温煦,水湿得化,痰浊得清。若年老体虚,肾阴亏损则不能滋养五脏之阴而致心阴内耗,脉道空虚,血流滞涩,心脉不畅;肾阳虚衰则不能鼓舞五脏之阳,导致心气不足,心阳不振,鼓动无力,血行迟缓;脾失温煦,运化失职,水湿内聚,痰浊内生,上蒙胸阳致胸阳不展,阻滞心脉则胸痹疼痛。正如《景岳全书》云:“心本乎肾,所以上不宁者,未由不因乎下,心气虚者,未由不因乎精。”
, 百拇医药
    由此可见,气血运行失和是冠心病的病机关键,痰瘀阻滞心脉是冠心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根据古代医籍记载及现代临床研究证明,肾元亏虚为冠心病基本病理变化的始动因素,通过其对心、肝、脾的作用而影响后三者的正常功能,最终导致心血瘀阻,痰饮内停而发病。

    2 辨证治疗:虚实为纲,标本兼治

    由于冠心病是本虚标实之证,由本虚致标实,由肾虚致 痰瘀,因此冠心病的辨证应抓住虚、实两端。虚证应辨在气、在血、在阴、在阳;实证当辨属痰、属瘀。治疗以补肾固本为大法,活血化痰贯穿于治疗过程的始终。

    气虚之证,多见胸痛隐隐,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动则喘息,易汗出,纳差,乏力,脉沉细等;气虚日久,伤及阳气则为阳虚,多兼见面色白,畏寒肢冷,喘促,水肿等。血虚之证,多见胸部隐痛,夜间易发,心悸怔忡,头晕目眩,少寐多梦,唇甲色淡,脉沉细涩或结代;若血虚日久,阴血俱伤则兼见口干咽燥,烦热盗汗,舌红,脉细数。痰浊内阻则见胸闷脘痞,恶心纳呆,头昏肢倦,苔腻等。瘀血阻滞者,多兼见胸部刺痛,舌暗淡或有瘀斑,脉涩不畅等。
, http://www.100md.com
    临证用药则以益肾气,滋肾阴,补肾阳为主,治其本虚;以活血通络、化痰除湿为辅,纠其标实。诸药合用,攻补兼施,标本同治,使肾气得益,瘀血得祛,痰浊得化,从而使症状得以改善,并防止病情发展。用药方面,益肾气多用人参、黄芪等;滋肾阴多取熟地、麦冬、五味子等;补肾阳多选附子、肉桂等;活血药常用丹参、川芎、益母草等,化痰药常用瓜蒌、半夏、陈皮等。现代药理证明,人参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心肌收缩力;黄芪则具有抑制磷酸二酯酶及其激活剂的活性,减少环磷酰酐分解,增加钙离子内流和肌浆网内钙离子释放,增强心肌细胞兴奋性,并能改善血液循环;地黄具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作用;丹参具有明显的钙离子拮抗作用及β受体阻滞剂样作用,能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抑制血小板粘附,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及全血粘度;川芎具有扩冠,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及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改善微循环;瓜蒌、半夏具有抗脂质过氧化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的作用。配合其他益肾活血,化痰除湿药物,共同起到增加冠脉血流量,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而抗动脉硬化。

    由于冠心病的病理演变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脏腑内虚及邪实内患这样一对基本矛盾,因此益肾固本,活血化痰在冠心病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在临床实践中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收稿日期:2002-12-22)

    作者单位:116041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中医院

    (编辑纪永健), 百拇医药(姜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