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17期
编号:10402958
三氧化二砷注射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6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17期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7-2634-02

    恶性胸腔积液又称癌性胸膜炎,是由于恶性肿瘤的胸膜转移或胸膜本身恶性肿瘤所致的胸腔积液。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临床上一出现胸腔积液,即意味着病变局部或周身播散,因积液量较多,常造成病人严重的呼吸困难,短期内病情急剧变化。为解决恶性胸腔积液这一临床难题,我们自2003年开展了三氧化二砷注射剂注入胸腔内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均为住院病人共6例,男3例,女3例;年龄为57~83岁,中位年龄68岁;肺癌5例,恶性淋巴瘤1例;6例均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肝肾功能正常,且均为临床Ⅳ期并未经手术治疗的病人,KPS评分40~60分。

    1.2 治疗方法 三氧化二砷20mg+生理盐水40mg注入有积液侧胸腔内,每周2次,连续2周。
, 百拇医药
    2 疗效观察

    2.1 评定标准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疗效评定标准观察CR5例,占83%,NC1例,占17%。

    2.2 生存质量 以KPS评分变化看,用药后70分以上者5例,<60分1例。

    3 典型病例

    例1,患者,男,64岁,2003年6月16日入院。2年前因胸闷、咳嗽,做CT检查发现右肺上叶中心性肺癌,支气管镜检查及病理示:腺癌,行TN、NP化疗10个周期,病情稳定后停止治疗。2003年6月因胸闷气短,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入我院,拍肺CT示:右肺上叶中心型肺癌,左肺转移,纵隔淋 巴结转移,右肺不张,右胸腔积液。B超示:右胸腔积液水深10cm,KPS评50分。诊断明确,入院后2天内共抽出浓血性胸水1800ml,胸水病理查到癌细胞。以三氧化二砷20mg加生理盐水40ml隔日胸腔内注入,连续2次。3周后病人呼吸困难减轻,胸闷改善,复查B超:右胸腔积液水深6cm,抽出胸水为淡黄色,重复以上治疗。2003年8月24日来我院复诊B超:右胸腔积液水深4cm,此时病人轻身快步,已无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已消失,恐再胸穿伤肺,故未再胸腔内注药,KPS评80分。以支持对症治疗之后出院。
, 百拇医药
    例2,患者,女,68岁,2003年7月10日入院。2年前因中上腹不适,经胃镜检查及病理示:胃T细胞型恶性淋巴瘤,免疫组化:CD3(+),CD43(+),行CHOPE化疗3个周期,肿块消失,症状缓解。2003年2月病人出现胸闷气短,活动后呼吸困难,心电图正常,B超示:左胸腔积液水深12cm,初始每半月左右需抽胸水1次,均为血性,同时胸腔内注入DDP,如此反复治疗,后期胸水生长迅速,每2~3天抽1次胸水。至此次住院时,病人呼吸困难严重,不能活动,不能平卧,KPS评40分。B超示右侧胸腔积液水深12cm,左侧胸水深8cm呈网状分隔,由于长期化疗,使骨髓Ⅲ°抑制。为尽快改善呼吸,在抽出右侧胸腔血性胸水800ml后,以三氧化二砷20mg加生理盐水40ml,1周2次胸腔内注入。半月后复查B超:右胸腔积液水深5cm,抽出的胸水为淡黄色,胸水生成减慢,量明显减少,其颜色也发生改变,KPS评70分。

    4 讨论

    恶性胸水又称癌性胸膜炎,系恶性肿瘤的胸膜转移或胸膜本身恶性肿瘤所致,是晚期恶性肿瘤的伴发症,因积液量多且发展迅速,常造成病人呼吸困难,短期内使全身状况恶化,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病人很快将丧失生命。可见恶性胸水特点:胸水增长极快,均为血性。因此,寻找有效的控制恶性胸水的药物是临床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在这方面有很多药物,如DDP、5-FU、干扰素等,但胸水控制均不十分理想。三氧化二砷注射剂为中药砒霜的主要成分,长期以来砷剂作为剧毒药物,用时慎之又慎,但作为中药以毒攻毒的典型,在中医临床应用已历史久远,后被人们开发治疗早幼粒白血病和肝癌,疗效满意。根据三氧化二砷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增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的表达,抗肿瘤转移的作用机制,我们用于恶性胸水胸腔内注入三氧化二砷注射剂6例,使病人血性胸水在短期内发生质的变化,和有效地控制胸水生成速度,出 现量的变化,为我们在治疗恶性胸水方面开辟了新的用药领域。

    以往我们发现三氧化二砷在治疗肝癌静脉给药中,最常见的副作用是腹胀,而在应用胸腔内注入三氧化二砷的治疗中,这6例胸腔内注入却没有出现腹胀的反应;另外,胸腔内注入化疗药物不同程度地会使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而胸腔内用三氧化二砷后血象无明显的变化。这些或许与特殊的用药途径、或特殊吸收有关。以上预示着三氧化二砷有着深远研究的前景。

    作者单位:116037辽宁省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

    (编辑维 兰), 百拇医药(陈景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