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413522
苍白球-黑质色素变性一家系3例
http://www.100md.com 2004年5月17日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苍白球-黑质色素变性由Hallervorden-Spatz(1922)首先描述, 又称Hallervorden-Spatz综合征 ( HSS )。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多于20岁前发病,进行性加重,主要表现为精神智力衰退、肌强直、舞蹈-徐动样多动。已证明该病是由苍白球、壳核、黑质和红核内的铁浓度增加引起的神经细胞变性[1]。兹报道一家系同父母共 6个子女,其中3个发病(如图示),经过15年随访报道如下。

    □ -┰-○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Ⅰ~Ⅵ为患者之同胞长次排列,2名男性均发病,4个女性1例发病。经15年随访,1例女性(Ⅲ)已死亡;其余3个女性均未发病。下一代未见发病者。

    1资 料

    例1.男,20岁,因夜间视力减退20年,四肢不自主运动8年,头部不自主运动、言语不清3年,1985年4月5日入院。出生后7~8个月时家长发现其夜间视力差,光线暗时拿不到置于眼前的玩具、食物,夜间爬床易摔下。3~4岁时走路易摔倒,12岁后渐出现双手、双下肢不自主多动,动作无一定规律,似抖动或摆动,以远端、始动时显著,如由坐位刚起立时明显;注意力集中时、行走中减轻,睡眠时消失。18岁时上述症状加重,头颈部出现不自主运动伴言语不清。20岁后出现不自主吐舌、饮水呛咳,智力尚可。经左旋多巴治疗无效。生活自理,能做某些家务。患者为第二胎,足月顺产,1岁会说话,1岁半能行走。9岁入学,学习成绩优良,四年级成绩下降,至初二因不自主运动影响写字而辍学。入院查体:发育、营养正常,角膜无K-F环,内科一般检查正常。神经系统检查:答话切题,言语不清,计算力尚可,平面视野呈管状视野,右颞侧向心缩小显著,双侧视神经乳头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呈灰黄色,周边部有散在分布的色素游离;暗适应检查:双眼为Ⅲ度夜盲。舌有舞蹈样不自主多动,头颈左右摇动,头以后仰、向右转为主,四肢消瘦,肌力5级。双上肢背伸、内旋,有静止性细震颤、姿势性震颤、伴粗大的意向性震颤。双下肢伸展,双足跖曲、内翻,伴有痛性扭转痉挛发作。四肢小脑征(+)。肌张力时而正常或呈强直样增高,四肢腱反射亢进,双侧踝震挛++,病理反射(-),深浅感觉对称存在。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谷丙转氨酶(GPT)、肌酸磷酸激酶(CPK)、碱性磷酸酶(AKP)、肌酸酐(Cr)、血清铜氧化酶,及CSF检查均正常。心电图正常。体感诱发电位(SEP)见左侧手区的P3较右稍长,晚成分延长(<2SD)。脑CT示双侧苍白球内侧近囊膝部密度减低。荧光造影示双眼底为典型的晚期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改变。经用氟哌定醇、安坦10天,不自主运动减轻,语言清晰度有改善。出院诊断:苍白球-黑质色素变性。2000年4月11日随访结果:患者已36岁,病情缓慢加重,近2年生活不能自理,不能行走、靠喂饭,说话他人难以听懂,但四肢不自主活动消失,"心理明白"。
, 百拇医药
    例2.女,17岁,例1之妹,于1985年4月15日 入院,发病同例1,病情更重。13岁出现双手不自主颤抖,辍学。16岁时曾3次突然意识不请、摔倒,双眼上翻、四肢抽动,2~3分钟停止。此后,言语含糊,偶有呛咳,行走时身体后仰,需要扶助行走,双手颤抖加剧,不能自行进食。入院前10天出现全身频繁的痉挛性发作,表现与例1类同。痉挛发作睡眠时消失,用L-多巴治疗无效。已满17岁月经未潮。入院查体:发育、营养较差,脊柱呈前凸畸形,右足下垂、内翻畸形,内科其他检查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检查:答话切题,构音欠清晰,10以内加减计算不能,综合能力差(如不能说出火车与汽车、苹果与橘子的差别)。双眼可辩耶格表1号字,视野无缺损,双侧视乳头色调稍淡,视网膜色素变性,咽反射迟钝,其它脑神经(-)。四肢消瘦,肌力5级,有静止性、姿势性细震颤,伴粗大的意向性震颤,头后仰、向右转,双上肢背伸、内旋,双下肢伸展,双足跖曲、内翻,伴有痛性扭转痉挛发作。双上肢小脑征(+),肌张力时而正常或呈强直样增高,四肢腱反射亢进,双侧踝震挛++,病理反射(-),深浅感觉存在。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清学及CSF检查正常。心电图正常。脑电图为轻度广泛性异常。脑CT示双侧苍白球对称性小灶钙化。应用氟哌定醇、安坦治疗11天,痛性扭转痉挛发作消失,住院14天。出院诊断:苍白球-黑质色素变性。随访结果:于21岁(1989年11月)死亡,未尸检。死前1年全身发紧、扭曲、不能离床,牙关紧闭,喂食、水困难,消瘦严重,最后因抽风死亡。
, http://www.100md.com
    例3.男,10岁,为例1、2之弟。因夜间视物不清9年,走路不稳8年,1985年4月20日来我院检查。发病经过同例1、2,病情较例1更轻。1岁会说话,活动、智力与一般儿童无差别,小学2年级学习成绩中下等。查体:发育稍差,身高偏矮,营养尚可,内科一般检查(-)。神经系统检查:语言、智力正常。有视网膜色素变性,双侧视乳头及其它脑神经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无不自主运动,感觉正常,腱反射对称活跃,病理征(-),双侧小脑征(+)。脑CT示双侧苍白球小灶钙化。随访结果:患者26岁,病情缓慢加重,夜盲,言语不清(难以听懂),两腿发僵,行走不稳,失去劳动能力。但四肢无不自主多动,无明显痴呆,目前尚可生活自理。

    2讨 论

    2.1 Hallervorden-Spatz 综合征( HSS )为一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经CBM光盘检索,国内仅有两个家系报道(邓艳春等1999;曾昭祥等1999)。据报道,其临床特征是多在20岁前发病,一般12~15岁为发育退化的转折点,进展性病程,视网膜色素变性或痴呆、锥体外系功能障碍居先,进行性智力损害、视神经萎缩,抽搐发作等,可累及皮质脊髓束(如痉挛状态和病理征阳性);视神经萎缩可以为HSS的首发症状或最初期唯一症状,约1/3的患者以进行性痴呆为首发症状,随后上肢出现明显的震颤,步态不稳、舞蹈徐动、肌张力失常、构音困难和吞咽困难,数年后完全卧床,可伴有角弓反张、肢体强直,腱反射亢进和双侧病理征阳性,严重的消瘦、痴呆。组织学发现基底神经节有大量的铁沉积,全身和脑脊液的铁水平正常。本文3例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脑CT检查,结合15年的随访结果,认为符合HSS的诊断,但未作脑MRI检查。
, http://www.100md.com
    2.2鉴别诊断 青年患者出现进行性运动障碍、精神衰退者,除亨廷顿病外,应考虑HSS[1~4]。在临床或病理学上类似于HSS表现的其它疾病,如有铁沉积、轴索的卵圆体和神经胶质增生的"苍白球三联症"(pallidal triad)者,如 (a) 女性患者伴痴呆、四肢瘫和神经纤维缠结;(b)伴Lewy 小体;(c) 伴或不伴脂质异常的病例,如无上呈双侧对称性短T2低信号,双侧苍白球前内侧呈对称的低密度信号与高密度信号β脂蛋白血症和视网膜色素变性[5]。头部CT示对称性双侧苍白球高密度影,但不能显示双侧苍白球、壳核、黑质和红核内有异常铁沉积;脑MRI其特征为T2 加权象区共存,形成"虎眼"征(The"eye-of-the tiger"sign);侧脑室周围白质区如有明显髓鞘脱失呈长T1与长T2 ,在T2 加权象上呈长T2信号斑,弥漫性脑萎缩[2-3]。临床符合HSS并得到病理证实者为Hallervorden-Spatz 病(HSD)。

    2.3病因与发病机制的研究。大脑与全身的铁代谢、转运之间存在不同的基础。病理性大脑铁沉积除HSS外,还见于帕金森病、Alzheimer 病和亨廷顿病等。Swaiman KF(1991)研究了HSS与脑的铁代谢,组织学证实HSS大量的铁沉积在苍白球和黑质的网状部,循环中的淋巴细胞有异常的细胞质体,骨髓中有海蓝色组织细胞。有可能铁在调整DA粘合于突触后受体中起作用。正常大脑铁传递蛋白(transferrin)受体和铁也被集中在少突胶质细胞, 这样, 可能对髓鞘形成起作用。Sastry S等(1995)动物实验发现,神经元变性病(包括 HSS、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多系统萎缩和PD等),可引起黑质铁的增加或再分布,而造成黑质神经元丢失。Taylor TD等(1996)的研究将HSS 基因定位于染色体 20p12.3-p13 上的D20S906 与 D20S116 之间。在不同人种的背景中,其他9 个家系被证实与此位点连锁。
, 百拇医药
    4参考文献

    1 Pena JA,Prieto-Carrasquero M,Gonzalez-Ferrer S. Hallervorden-Spatz syndrome in 2 Venezuelan patients. Invest Clin. 1994,35(2):105

    2 Lechner C,Meisenzahl EM,Uhlemann H,et al. Hallervorden-Spatz syndrom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early onset dementia. Nervenarzt. 1999,70(5):471

    3 Battistella PA, Midena E, Suppiej A,et al. Optic atrophy as the first symptom in Hallervorden-Spatz syndrome. Childs-Nerv-Syst. 1998,14(3):135

    4 Casteels I, Spileers W, Swinnen T, et al. Optic atrophy as the presenting sign in Hallervorden-Spatz syndrome. Neuropediatrics. 1994,25(5):265, 百拇医药(孙 斌 郎森阳 蒲传强 朱 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