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市场动态 > 医药原料
编号:10437100
青霉素产业遭遇行业“严冬”?
http://www.100md.com 2004年5月17日 康易
     供求失衡下,就像近几年的“彩管价格同盟”、“彩电价格同盟”一样,青霉素产业的价格同盟也十分脆弱———在公开场合大家都承诺不降价,但私下里争相降价。价格一泻千里,青霉素血战的结果可想而知。 5月8日随着安徽115名非典患者密切接触者全部解除医学观察,谈非色变的人们再次松了口气。沸沸扬扬一年多的非典刺激了医药产业的发展,然而有抗生素产业尤其是青霉素类上市公司年报却并不乐观。

    回顾过去一年,抗生素市场硝烟滚滚,厂家们撕杀正酣。作为抗生素中的主力产品———青霉素,其去年6月后的价格走势给这场“战争”的残酷结果作了最好注释:2003年6月从100元/BOU(青霉素计量单位:10亿单位)跳水到60元,7月跌到40元的最低,8、9月略有回升,2004年以来一直在50元/BOU附近徘徊。正是青霉素价格的大跳水使抗生素企业不但没有在抗击非典中受益,反而苦不堪言。

    上市公司利润严重缩水

    目前,从事青霉素产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华北制药(600812)、哈药集团(600664)、鲁抗医药(600789)、石药集团控股的中国制药(1093,hk)、江中药业(600750)控股的东风制药、全兴股份(600779)控股的四川制药等。
, 百拇医药
    华北制药2003年年报显示:青霉素类8.7亿销售收入26.51%的毛利率,半合抗4.7亿14.16%的毛利率,头孢类3亿19.28%毛利率,上半年受益非典维生素类价格上涨,4.46亿的维生素类销售收入幸好有50.53%的毛利率,总算拉动了整体效益。作为拥有8000吨青霉素工业盐产能的全国最大的青霉素生产基地,青霉素每大战一次,作为龙头老大的华药就大损失一次,对此,华药发出感慨,今后不再做青霉素老大。

    鲁抗医药2003年年报显示,公司抗生素原料药销售收入1.7亿,半合抗销售收入1.38亿元,毛利率分别为20.78%和14.3%,制剂销售收入5.6亿有31.06%的毛利率,9.7亿的主营收入也只带来5024万的净利润,可谓负伤不轻。

    哈药集团2003年年报显示,青霉素下游产品半合抗7-ACA销售收入3亿,利润仅904万,好在公司其他著名拳头产品西药和口服液等毛利率达到80%以上,“东方不亮西方亮”,为利润总额作了贡献,69亿的主营收入带来3.3亿的净利润。
, 百拇医药
    江中药业2003年报显示,控股公司生产青霉素原料药的江西东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营收入2.28亿元,净利润仅是20.27万元!公司5072万的净利润基本是由别的产品贡献。

    全兴股份2003年年报显示,控股公司生产青霉素原料药及制剂的四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净利润为-2848万,直接被青霉素大战撂倒。“但谁知市场环境在第三季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全兴股份董秘张宗俊称,“国际市场青霉素价格大幅跳水,在较短的时间内,青霉素的价格跌幅近50%,连创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该项产品价格新低。”

    都是“大跃进”惹的祸?

    在青霉素价格战中,上市公司伤痕累累,究竟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华药、哈药、石药、鲁抗四家企业应该说是抗生素市场的定海神针———四家企业生产的青霉素工业盐原料生产量占全国总量的75.4%;青霉素粉针占全国粉装量的91.2%;氨苄西林粉针占全国总量的86.2%;头孢五号针及阿莫西林胶囊已占到全国总量的60%。为对抗青霉素价格下跌的风险,上述四家企业曾经联合了张药、川抗、东风、华星等四家规模相对较小企业,共同推出行业保护价———内销价88元/10亿单位,外销价9.2美元/10亿单位。
, http://www.100md.com
    但随着生产工艺改进,扩产已越来越流行。河南新乡华星药厂的青霉素年产量经过连续扩产已经达到5000吨,仍准备扩大到万吨年生产能力,要超过老大华北制药。外资也看上了中国青霉素生产的比较优势,境外厂商对已停产的湖北黄石药厂、河北冀东药厂进行注资,印度阿拉宾度在山西太原同领投资建设了年产3000吨青霉素企业,珠海联邦在四川新建年产3000吨的青霉素工厂。青霉素产业“大跃进”运动拉开序幕。

    供求失衡下,就像近几年的“彩管价格同盟”、“彩电价格同盟”一样,青霉素产业的价格同盟也十分脆弱———在公开场合大家都承诺不降价,但私下里争相降价。价格一泻千里,青霉素血战的结果可想而知。

    面对利润越来越薄甚至亏损的局面,几大抗生素企业又不约而同地考虑到变招———进行青霉素的深加工。作为青霉素的下游产品,半合抗又成为各家厂商的“香馍馍”。但半合抗市场的战火一直也在悄悄燃烧。从2003年6月份起,随着源头青霉素工业盐和7-ACA的降价,青霉素及半合抗系列产品和头孢霉素系列产品也随之降价。一方面因青霉素工业盐降价,会使半合抗药品因生产成本降低而造成销售价格降低,增加了半合抗药品的销售量,同时拉动了半合抗药品的生产量;另一方面青霉素原料生产厂为寻找库存工业盐的出路,必然扩大下游产品半合抗的生产。
, http://www.100md.com
    巨大的市场需求为半合抗市场的增长带来了红火的势头,也使得这一领域的竞争日趋白热化。鲁抗医药董事长章建辉称,“半合抗大战的硝烟已经弥漫,竞争不可避免。”

    “无形之手”又要导演什么?

    总有一只“无形之手”在主导着企业的生死荣衰。虽然应对经济过热,国家进行有步骤地调控,但政策总有一定滞后效应。

    除了青霉素价格战,近一年来原材料的涨价也众所周知。抗生素企业是农产品、化工原料、水、煤、蒸汽、电等消费大户。抗生素生产用原材料已在2003年10月份开始涨价,玉米、大豆、淀粉、葡萄糖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涨价。钢铁等行业的过热拉升了煤炭价格,化工原料如冰醋酸、丙酮、丁醇的价格2003年也同比上升了20%~50%。

    另外中西部地区低价的水、电、煤等资源,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使抗生素行业已经出现“东厂西移”的现象:山西、宁夏、陕西、四川等地的不少医药企业在低价的水、电、煤等资源吸引下,将抗生素作为主要产业发展。老抗生素企业又增加不少新对手。
, http://www.100md.com
    不止这些,国家发改委对24个抗生素产品平均达34%的降价和7月1日后药店凭处方销售抗生素药品政策及《药品进口管理办法》的实施等等必然会进一步影响压缩抗生素企业的销售和利润。

    供求失衡下的抗生素企业被围追堵截,面临前所未有的恶劣经营环境。在国家政策的指挥棒下,夹缝中的抗生素企业又将如何走出行业严冬?

    链接:另一种危险可能悄悄临近

    就在各路诸侯杀红眼时,却没有发觉比价格战更大的危险———国外反倾销措施正悄然逼近。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产青霉素占到70%以上份额,我国已成为青霉素领地的全球霸主。2003年6月份以后,由于国内生产企业扩产后竞争加剧,而国际市场需求未有大的变化,出口平均单价大幅下挫,跌幅高达40%左右。然而2003年青霉素工业盐的出口量增幅高达45.58%,说明企业生产规模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是扩大了。

    2003年,我国出口青霉素工业盐的70%-75%销到印度,出口量在8000万吨左右,而我国对印度市场的出口量大约占该国市场份额的60%左右。印度行业协会已在去年9月份向印度政府反映并建议对我国青霉素工业盐采取“特保”措施。国外反倾销开始出现苗头。

    类似的反倾销措施一旦启动,对国内所有青霉素工业盐企业而言都是灾难性的打击。然而国内企业陷入苦战中欲罢不能,依旧继续同室操戈。,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