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文摘专辑
编号:10404854
消化系统疾病(2004.05.20)
http://www.100md.com 2004年5月2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145期
     蔡淦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经验撷英

    上海中医药大学发展研究所程勇在《中医杂志》2004年第3期上撰文介绍了蔡淦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几点临床经验。

    1.脾胃虚弱是主要病机,健脾助运为基本治法

    慢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嘈杂、腹胀等范畴,其病因有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脾胃素虚、外邪内侵等多个方面。虽然在临床上患者主诉常为胃脘疼痛、脘腹胀闷、嗳气、嘈杂、泛酸等标实之症,但根据其多为胃脘隐痛、得按痛减,并常伴有纳呆、便溏、倦怠乏力以及舌淡或红、边有齿痕、脉细等临床表现,结合本病病程较长,“病久多虚”的特点,蔡淦教授认为,脾胃虚弱是主要病机。故在治疗上当以健脾助运为基本的治疗方法。常用的基本方为:党参、白术、白芍、茯苓、半夏、陈皮、生甘草、谷芽、麦芽。方中六君子汤健脾益气以培中土之虚,谷芽、麦芽消食导滞以助中焦运化,用白芍根据“土虚木乘”的病机特点,柔肝缓中,抑木扶土。
, http://www.100md.com
    2.消炎须气滞湿热同治,复萎应重视养阴祛瘀

    本病是由于不同病因所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病变,由于其所致神经、内分泌以及胃动力学等方面的改变,可致食物滞留、排空延迟、消化不良、产气增多,在临床上多有胃脘疼痛、胀满、嗳气、泛酸、口苦、舌苔黄或腻等气滞、湿热表现。蔡淦教授认为:欲使本病炎症消除,必须在健脾助运基础上辅以理气畅中、清热化湿之品,方可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理气药常用佛手、木蝴蝶等平和之品,也可根据具体病情选用刺猬皮、九香虫理气止痛,或用甘松、木香理气除胀,枳实、槟榔破气导滞,旋覆花、赭石理气降逆。清热化湿药常用黄连、蒲公英、连翘等,湿重者选加白豆蔻、砂仁、石菖蒲等芳香化湿药,热重者选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清热解毒之品。慢性萎缩性胃炎多由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胃黏膜固有腺因炎症的破坏而减少。蔡淦教授认为病机虽然比较复杂,但多为浅表性胃炎的病机基础上,增加了胃阴亏虚,瘀血阻络等虚实错杂的病变机理,故治疗上除健脾益气、理气畅中、清热化湿外,尚需佐以养阴益胃,化瘀活血之品,以达到邪去正复、瘀去新生的目的。养阴益胃药常选用莪术、桃仁、丹参等药。对伴见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病例,治疗时用莪术、白花蛇舌草、以活血清热,并根据病情选加藤梨根、蜀羊泉、石见穿等具有抗癌作用的药物。
, 百拇医药
    3.中焦如衡非平不安,选方用药贵在轻灵

    脾胃同居中焦、脾为阴土,喜燥恶湿;胃为阳土,喜润恶燥。两者共同完成水谷的受纳、腐熟、运化、吸收的功能,且为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但脾主升清,宜升则健;胃主通降,宜降则和。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转,须有赖于两者的阴阳相对平衡。慢性胃炎属中焦脾胃之病,在诊治中应强调“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的重要性。在临床中一方面必须根据患者虚、实、寒、热等的偏胜偏衰,以药物偏性纠正病理之偏性,使脾胃功能达到正常的平衡状态;另一方面必须针对中焦脾胃在生理特性和功能上矛盾对立统一的特点,用药时予以兼顾而不失之偏颇。每个病例的具体病情虽然有异,但是通补兼施、升降同调,润燥兼顾、寒热并用以及气血同治、动静结合等是组方原则。

    在选用药物上,蔡淦教授特别重视药性的轻灵、平和。因为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慢性胃炎患者每每可见气机阻滞、逆乱等异常表现,用药上唯其轻灵平和才能达到调整气机的作用。同时,药物本身也有赖于脾胃的消化、吸收。如果用药过于滞重,反会加重脾胃的负担,不利于疾病的治愈、好转。蔡淦教授提出了补勿过腻、攻勿过峻、热勿过燥、寒勿过苦、疏勿过散、敛勿过涩的用药原则。此外,在药味、药量方面提倡方药对证、量适力专,不主张大而全的用药方法。
, 百拇医药
    疏肝和胃汤治疗胆汁返流性食管炎有良效

    返流性食管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目前认为胃酸及胃蛋白酶对食管黏膜的损害是主要的发病机制之一,临床研究多侧重于酸返流。但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也已证实胆汁返流对食管黏膜的损害更为严重。中药对内镜下胆汁返流性食管炎或酸与胆汁混合返流性食管炎的研究则未见报道。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朱晓燕医师等应用疏肝和胃汤治疗了35例内镜下胆汁返流性食管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年第38卷第2期中对此作了有关报道。

    对35例胆汁返流性食管炎患者予以疏肝和胃汤进行治疗,其方由柴胡、枳壳、旋覆梗、代赭石、白芍药、川黄连、吴茱萸等所组成。若症见泛酸不止,烧心,胸痛连及胸胁,胃脘灼痛,口干,嘈杂,纳弱,大便不爽,脉弦数,舌红,苔白或黄为肝胃郁热证。治以泻肝清热,和胃降逆,主方加牡丹皮、生蒲黄、煅瓦楞、乌贼骨等。若症见口苦呕恶,泛酸烧心,心烦易怒,胸膺疼痛,甚至胸痛彻背,胃脘痞满,脉弦数,舌红苔黄腻为胆热犯胃证。治以清化胆热,降气和胃,疏肝和胃中药加郁金、香附、焦山栀、龙胆草等。若症见泛酸、泛吐清水,胃脘冷痛,胃痞胀满,纳谷不振,嗳气频频,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脉细,苔薄,舌淡为中虚气逆证。治以疏肝健胃,温中和胃,疏肝和胃中药加党参、木香、桂技等。每日1剂,水煎服,每次100ml,每日2次。共观察8周。服药期间停用影响该病观察的其他药物。经治疗后,35例患者中,治愈率5.71%(2/35),显效率42.86%(15/35),有效率34.29%(12/35),无效率17.14%(6/35),总有效率为82.86%(29/35),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
, 百拇医药
    内镜下胆汁返流性食管炎属中医学“胃脘痛”、“吐酸”、“反胃”等范畴,是一种较常见的慢性疾病。中医认为该病不但与脾胃的功能有密切关系,而且与肝胆的疏泄功能也有不可忽视的联系,认为该病多由于情志不遂,思虑过度,以致肝胆失于疏泄,横逆犯胃;饮食不节,烟酒无度灼伤胃腑,素罹胆病,胆气犯胃,湿热中阻,以致浊阴不降,胃气反逆而形成该病,因此,肝郁、胆逆是发病的关键因素。朱晓燕医师等针对该病机特点,制定了疏肝和胃汤,以疏肝降气,和胃降逆。其方中诸药合用,使逆乱气机得以平降和顺,肝胆之热得以清泻,有利于黏膜炎症的恢复,改善临床症状,食管黏膜破损得以恢复。以上他们所作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亦显示,疏肝和胃汤治疗胆汁返流性食管炎确有较好的疗效。

    调胃舒肝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佳

    据悉,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柯启贤医师等于1999年6月~2002年12月采用自拟调胃舒肝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10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新中医》2004年第36卷第3期中对此作了有关报道。
, 百拇医药
    将18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8例和对照组72例。治疗组以自拟调胃舒肝汤治疗。其方由党参、山药、延胡索、鸡内金、莱菔子、香附、佛手、枳实、谷芽、麦芽所组成。每天1剂,水煎2次,早晚2次分服,4周为1疗程。对照组用西药吗丁啉,每次10mg,每天3次,饭前半小时口服,4周为1疗程。经治疗后,治疗组108例患者中,显效50例,有效34例,好转1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72例患者中,显效15例,有效20例,好转19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75.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学“痞满”、“胃脘痛”、“嘈杂”等范畴,多由情志内伤,或饮食伤胃、劳倦伤脾所致。其病变在胃,涉及肝脾,以肝气犯胃,脾失运化为病理基础,临床表现为脾气虚弱,胃失和降,肝气郁结之象。据此,柯启贤医师等以健脾益气、和胃降逆、疏肝理气为主,自拟调胃舒肝汤治疗该病。其方中党参、山药健脾益气;延胡索、佛手疏肝理气;香附、莱菔子、枳实理气和胃降逆;鸡内金、谷芽、麦芽消食除满。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之功。以上所进行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亦显示,调胃舒肝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优于改善胃肠动力的西药吗丁啉,具有增进胃肠运动功能、促进胃排空、抑制幽门螺杆菌等作用。
, 百拇医药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胰腺炎有优势

    重症胰腺炎(SAP)是常见的危重急腹症之一。因早期手术治疗可加重内环境紊乱及胰腺组织坏死,并增加手术并发症及感染机会,多数学者认为早期积极的非手术治疗能降低SAP的病死率。中西医结合治疗SAP是近年研究热点之一,浙江省富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徐永群医师等应用大黄口服加冰片、芒硝外敷结合西医综合疗法治疗SAP,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年第14卷第2期中对此作了有关报道。

    将3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入院后给予禁食、补液及维持电解质平衡、抑制胃肠道分泌(洛塞克或法莫替丁、善得定)、改善微循环(低分子右旋糖酐或丹参)、抗生素(环丙沙星或第三代头孢菌素加甲硝唑)、营养支持、对症处理。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生大黄30g,浓煎成100ml,1次50ml,1天2次,口服,共7天;冰片20g,芒硝50g研粉外敷胰腺体表投影区,1天1次,共7天。经治疗后,治疗组腹痛时间、平均住院日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全部痊愈,对照组治愈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无1例出现并发症,对照组并发腹腔炎性包块5例,合并假性囊肿2例。
, 百拇医药
    徐永群医师等认为,SAP的治疗重点在于迅速缓解腹痛症状、防止和治疗并发症,而经研究发现,大黄具有多种药理活性,作用于SAP多个环节。它能抑制胰酶活性,抑制巨噬细胞激活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炎性因子及自由基释放,降低血管通透性,松弛oddi′s括约肌,维护肠管屏障功能,免除细菌异位,促进结肠蠕动;冰片性味苦凉,具有局部降温、散热、止痛、消炎,改善局部微循环,刺激肠道,增加蠕动,防止肠麻痹,松弛oddi′s括约肌,降低胆管压力等作用;芒硝对网状内皮系统有明显抑制作用,使其增生现象与吞噬能力增强,加强抗炎作用,通过刺激神经反射使局部血液供应丰富,加快淋巴细胞生成,有消炎、止痛作用。以上徐永群医师等所作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亦显示,内服大黄,外敷冰片、芒硝能迅速缓解腹痛、腹胀及腹肌紧张,改善胰腺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肠道功能恢复。且中药价廉、副作用小,疗效较好,可在基层医院推广。, 百拇医药(中国中医研究院信息所)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中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