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学术交流
编号:10404864
预防抑郁症自杀要关注主观睡眠质量
http://www.100md.com 2004年5月2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145期
     各种形式的睡眠紊乱,尤其是失眠,通常被精神心理工作者认为是抑郁症的早期症状或易患标志之一。无论对于抑郁症患者,还是对于大众人群,睡眠紊乱均可提高自杀的发生率。为此,我们研究了主观睡眠质量下降与抑郁症自杀之间的关系。

    我们对124例连续入院的抑郁症患者进行了研究,其中有男性51例、女性73例,年龄在21岁~60岁。这些患者均符合抑郁症标准,同时排除了严重躯体疾病。这些患者在进入我们研究组前两周均未用过精神药物。

    我们的研究发现,自杀倾向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其主观性睡眠紊乱更显著,体现在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等方面。

    既往许多专家的研究探讨过预测抑郁症自杀的临床因素。例如,国外有学者认为,失眠是自杀的可调节危险因素之一。我们的研究也发现,抑郁症患者自杀倾向与主观睡眠质量相关。然而,这一研究尚有三个方面的局限性:首先,睡眠质量的主客观测量之间一致性如何?我们的研究若能同时得到诸如睡眠多导图等客观测量手段的辅证会更理想。其次,主观睡眠质量与自杀间的联系并非孤立的,自杀还可能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抑郁情绪。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单纯依据睡眠质量差来直接预测自杀是不可靠的。第三,年龄对睡眠和自杀率均有一定影响,我们研究的患者年龄跨度大,可能会影响结果。我们如能在患者入组阶段做到随机抽样,尽可能控制相关影响因素则可进一步增强研究结果的说服力。

    但是,尽管有上述不完美的研究因素存在,我们的研究依然是很有意义的。至少,我们已通过研究证实了如下几点:睡眠紊乱是抑郁症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其改善与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持续性睡眠问题可能促使抑郁症状波动、复发或导致自杀;现有抗抑郁药机制多样,睡眠紊乱恰恰又是其中某些药物的主要副反应之一。因此无论抗抑郁药,还是抑郁症患者个体都有独特的区别,所以,临床医生应该并且也必须根据各个患者的睡眠特点和各种抗抑郁药的特性,给予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时适当结合一些心理和行为治疗,这对有效地控制抑郁症状并预防自杀具有积极意义。, 百拇医药(唐勇 范俭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