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药资源 > 药用植物栽培 > 病虫防治与农药安全
编号:10410607
微生物农药研究进展及产业发展对策
http://www.100md.com 2004年6月2日 中国中药材GAP网
     作者:范玲 来源:科技部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

    内容: 摘要 综述了近年来我国微生物农药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详细介绍了微生物农药今后的产业发展趋势、目标和对策,并对一些有关微生物农药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1、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

    在以高产为唯一目的传统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化学农药,是造成当前农业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以及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农业正进入一个从传统农业向高效优质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转变的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进入WTO以后我国农业还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生物农药的研究和应用在新世纪之初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技术挑战,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生物农药系指含非人工合成、具有杀虫杀菌或抗病能力的的生物活性物质或生物制剂,包括生物杀虫剂,杀菌剂,农用抗生素,生态农药等。生物农药具有简便、有效、对生态和环境安全等优点,能完全或部分替代化学农药。以Bt制剂、农用抗生素和病毒杀虫剂为龙头产品的生物农药已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中。苏云金杆菌商品制剂目前已达100多种,是世界上产量最大,应用最广的微生物杀虫剂。美国用以防治蔬菜害虫和玉米害虫的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80%和50%,销售额从80年代末的4千万美元上升到90年代的5亿多美元。目前国内Bt制剂的生产厂家达68家,年产量达2万吨至3万吨,在20多个省市用于防治粮、棉、果、蔬、林等作物上的20多种害虫,使用面积达300万公顷以上。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药效稳定,防治面较广的BT工程菌剂,是当前生物农药发展的新趋势。Mycogen公司利用“生物微囊”技术开发生产的转BT荧光假单胞菌MVP系列商品化灭活产品已进入市场。我国构建的高效杀虫重组苏云金杆菌已于2000年底通过了安全性评价获准进行商品化生产。农用抗生素研究开发在美、日等国均已列入国家重点科研规划。在日本已相继开发出春日霉素、多氧霉素和有效霉素等产品,曾一度代替化学农药在农业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由阿维菌素DI衍生的伊维菌素在20世纪90年代世界畅销的10种动物用药中占首位。抗生素特别是抗菌素在我国的开发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水平处于世界先进行列,并在国际上首次克隆了长达150kb的烯类抗生素合成基因簇。70年代开发的抗菌霉素如井冈霉素经久不衰,至今仍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当家品种,每年使用面积达1.3亿亩。目前我国登记注册的抗生素品种有20种,产品170个,生产厂家达253家,年产量为6万吨至7万吨。昆虫杆状病毒是一类重要的、较早应用的昆虫病原微生物。迄今为止发现的昆虫病毒已超过1000多株,涉及11个目900多种昆虫,已有20多个国家对30多种病毒杀虫剂进行了登记、注册、生产和应用。昆虫杆状病毒杀虫剂是我国第一个商品化生产的病毒杀虫剂,粉剂和乳悬剂都已推广应用于棉铃虫的防治。斜纹夜蛾NPV杀虫剂——虫瘟——号、黄地老虎GV杀虫剂及菜青虫GV杀虫剂等5种昆虫病毒杀虫剂均已注册,并有一定应用面积。我国采用利尿激素基因、昆虫保幼激素酯酶基因、Bt杀虫蛋白基因、蝎神经毒素基因等构建的重组病毒杀虫剂大大缩短了害虫致病时间,防治效果显著。
, 百拇医药
    

    真菌杀虫剂等新型生物农药在病虫害防治中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应用真菌杀虫剂防治害虫一直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国际生防组织(ⅡBC)使用黄绿绿僵菌防治沙漠蝗虫,美国引进舞毒蛾噬虫霉防治舞毒蛾,巴西使用金龟子绿僵菌防治甘薯沫蝉,我国利用球孢白僵菌在南方地区大面积防治林区松毛虫和东北地区防治玉米螟等,均取得了显著效果。

    进入21世纪的我国生物农药研究和应用将重点发展Bt杀虫制剂、农用抗生素和病毒杀虫剂等龙头产业,加强真菌杀虫剂和植物源农药等新型生物农药的技术创新,实现生物农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2、我国微生物农药产业的重点内容和发展目标

    根据我国农作物病虫草害发生频繁且防治不力的实际,针对引起水稻、蔬菜、鳌⒋蠖埂⑸帧⒉菰卮蟛〕嬖趾Φ拿蘖宄妗⒌痉墒⑿〔硕辍⒁厄⒒瘸妗⑻鸩艘苟辍Ⅱ芋⒌疚敛 滓犊莶 ⒒颐共 ⒁卟 ⒖菸 ⒙治撇 ⑾叱娌〉茸魑乐文勘辏氐阊芯磕谌萑缦拢?br>
, 百拇医药
    2.1新型BT杀虫制剂

    以叶甲类鞘翅目害虫和甜菜夜蛾等鳞翅目害虫为主要防治对象,进行高效广谱Bt制剂的研制和应用研究。

    2.1.1新的抗虫和抗病蛋白基因分离、改造和高效表达载体的构建充分利用我国极其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分离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要应用价值的新的抗虫和抗病蛋白基因。通过杀虫蛋白基因组合,不同结构域中氨基酸定点诱变、融合、互换等方法进一步提高杀虫毒力,扩大杀虫谱。

    2.1.2高毒力和广谱基因工程菌的构建通过已构建可最大限度地提高遗传工程体的环境释放安全性的解离载体将新型高毒力杀虫基因导入构建兼杀叶甲类鞘翅目害虫和甜菜夜蛾等鳞翅目害虫的广谱工程菌。

    2.1.3杀虫抗病工程菌的构建采用抗病蛋白基因与杀虫晶体蛋白基因共表达技术构建杀虫抗病工程菌。

, 百拇医药     2.1.4发酵工艺和工程菌的安全评价研究对工程菌进行发酵条件和生产工艺和安全性评价研究,获得安全证书,实现其企业技术升级和大规模生产,产品达到国际同类先进水平。

    2.2农用抗生素新制剂和新工艺

    (1)重点改造一些天然的农用抗生素如尼可霉素和阿维菌素的结构,以增加其用途或提高其药效:尼可霉素是一种天然的核苷肽类抗生素,含有20种以上的组分,其中主要为X,Z,I和J4个组分,可竞争性地抑制几丁质的合成,从而有效抑制真菌、昆虫、螨虫的生长,对哺乳动物、蜜蜂、植物等相对无毒。针对尼可霉素抗生素由于组分多和产量不高等,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定向进行遗传改造,去掉不必要的多组分合成途径,提高产量,简化发酵工艺和分离提取等;阿维菌素是由阿维链霉菌(S.avermitilis)产生的一组广谱、高效、低毒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有效的杀虫抗生素。阿维菌素含有8个组分,其中B1组分的杀虫活性最高,而毒性最小。采用基因工程手段构建只合成单一杀虫活性组分的工程菌,进而开发广谱,高效,安全,无残留,无副作用和无环境污染的农用抗生素。
, 百拇医药
    (2)利用发酵工程技术研究农用抗生素发酵代谢规律,创制出有利于提高产素水平的发酵控制的关键技术,获得大幅度提高发酵水平的新工艺;分析不同抗生素的结构和特性,选择相辅的生物化工制剂。

    2.3新型重组杆状病毒的研制

    针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和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进行重组病毒杀虫剂研究:

    (1)选用棉铃虫组织蛋白酶B基因、棉铃虫蜕皮调节转录因子、杆状病毒组织蛋白酶基因、棉铃虫病毒p74基因等4种新的侯选基因,构建多种重组病毒,进行室内和田间的杀虫效果评估。

    (2)开展重组棉铃虫病毒杀虫剂(如双重重组棉铃虫病毒核多角体病毒和双启动子控制表达蝎毒基因的重组棉铃虫病毒)的中试工艺、田间应用效果与环境监控研究;开展重组杀虫剂(如转苏云金杆菌杀虫晶体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的大规模田间应用效果与环境监控研究。
, 百拇医药
    (3)我国的重组病毒杀虫已经有3种病毒进入田间释放阶段,在进入商品化生产前日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难点有:(1)重组病毒的大规模生产工艺,因为病毒杀虫剂的生产是以虫体增殖为基础,因此存在杀虫越快、虫死越早、产量越低的矛盾。如何解决此矛盾,摸索出实用化的生产工艺,是拟解决的技术难点之一。(2)重组病毒生产的质量检测标准,除了与野生型病毒生产相类似的质量检测标准外,重组病毒在产品纯度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避免野生型的污染和重组性状的丢失,是重组病毒杀虫剂生产的另一技术难点。

    2.4高效真菌杀虫剂等新型生物农药的研制

    开展昆虫病原真菌资源收集、毒力菌株筛选、生产工艺研究、剂型化工艺、杀虫真菌侵染机理以及利用基因工程进行毒力菌株改造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2.4.1昆虫病原真菌与侵染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建立杀虫真菌转录激活标签技术,克隆与杀虫真菌孢子萌发相关的基因;研究和确定所克隆基因在侵染中的作用与功能。
, 百拇医药
    2.4.2重组菌株的获得与筛选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真菌技术,将克隆到的分解昆虫外壳的蛋白酶和几丁酶基因导入白僵菌。筛选对蚜虫等刺吸式害虫防治效果明显提高的重组菌株。

    2.4.3杀虫真菌基因化学诱导调控系统的建立

    建立以蜕皮激素为诱导物的调控系统,首先把具有分解昆虫外壳功能的蛋白酶与几丁酶基因等置于该系统之下,以提高菌株的侵染力和安全性。

    2.4.4高效杀虫真菌助剂的筛选筛选能在较低湿度与不同温度下促进杀虫真菌孢子萌发与侵染、提高杀虫真菌货架寿命的辅助剂。为杀虫真菌的侵染提供适宜的微环境。

    2.4.5高效重组真菌杀虫菌剂的研制研究重组菌株的发酵工艺与菌剂工艺;研究重组菌株对不同植物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的防治方法;对重组菌株的杀虫Ч氚踩宰鞒銎兰邸?br>
, 百拇医药
    我国生物农药研究和应用将在Bt杀虫制剂、农用抗生素和病毒杀虫剂等龙头产品研制和生产中的关键技术上实现重点突破;研制一批真菌杀虫剂等新型生物农药,取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和创新产品,为我国生物农药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支持;带动我国生物农药科研机构及生产企业进行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的整合和重组,形成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具备与国外公司抗衡实力的产业集团;推进传统农药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提升,增强我国生物农药产业在技术和产品上的国际竞争能力;为我国现代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农业等相关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

    3、我国微生物农药产业发展前景和对策

    我国以BT杀虫蛋白、井岗霉素和阿维菌素为主的各类微生物农药施用面积仅占病虫害防治总面积的10%—15%,1997年我国化学农药的实际产量约35万吨,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若能替代其中10%—20%施用量,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将是十分可观的。在我国农药销售额现为60亿元,而微生物杀虫剂仅占其中1%。到“十五”计划期间末,生物农药防治面积若提高到10%,销售额可达6亿元,到2015年防治面积若提高到40%,销售额可达24亿元。我国各类蔬菜种植面积已达1.65亿亩,科技含量高的设施蔬菜已发展到1500万亩,年产量超过3亿吨,在我国蔬菜生产从传统方式向绿色产业和出口创汇产业过渡中,生物农药将逐步部分或全部替代化学农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品质,也才能适应入世后对农产品特别是出口农产品的高标准和新要求。
, 百拇医药
    生物农药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对我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和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新型生物农药的研究注重资源优势单位和技术优势单位的强强组合以及上、中、下游工作的紧密联合,有利于全国农业相关科研机构和人员的重新组合和有限资源的重新配置,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形成一批科研实力强、出重大成果并能产业化、适应市场变化和具有现代管理体制的研究开发实体,从而推动我国科技体制的改革。目前全国微生物农药工厂已发展到60多家,各类县级小型发酵厂近千家,并有日益扩大的趋势。新型生物农药的研究成果转让市场潜力相当可观,并将推进传统农药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提升,带动农业微生物产业的发展和壮大,获得巨大的规模效益,同时还可能形成一些新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群,增强我国生物农药产业在技术和产品上的国际竞争能力,为我国现代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农业等相关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

    发展生物农药及其相关产业符合当前我国农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与我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和农业产业结构转型的密切关联,从发展方向上属于国家优先支持和鼓励发展的项目,不存在政策性和方向性的风险;新型生物农药技术经“863”计划等国家重点科研计划的支持,工艺技术日趋成熟,技术风险小,即便存在某些技术难点如生物农药作用对象单一,田间效果低下或不稳定等,也能通过科技攻关加以克服。

    在市场风险方面,目前生物农药市场还极不规范,某些伪劣假冒产品的负面影响等仍不容忽视,同时农民对生物农药的认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应用生物农药生产的绿色食品的市场有待进一步培育和扩展。但随着农业微生物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加强以及对食品质量要求的提高,特别是国家各种优惠政策的支持,这些暂时的市场风险将逐渐被化解。致谢在本文写作过程中,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林敏研究员和朱昌雄研究员提供了大量相关资料并审阅了全文,特此致谢。,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