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生命科学 > 专家综述
编号:10412135
转基因作物与世界农业
http://www.100md.com 全球科技经济了望
     世界转基因作物概况

    基因工程作为一种新的育种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育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事实上通过基因工程任何组织都可以成为所需基因的供体,从而使获得抗各种生物因素(首先是抗病虫害)的植物已成为可能。20年前一些实验室就已得到了这样的植物。

    在1992年里约“世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会”上,生物技术被列为21世纪的技术。尽管不断有遗传工程学者反对,在世界农业中转基因作物的播种面积从1996年(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始于1996年)起至2002年增长了35倍,达到5867万公顷。这几乎相当于英国国土面积的2倍,或大于俄罗斯耕地面积的50%,而俄罗斯至今还未允许任何一种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2001年到2002年世界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增长了12%,即扩大了610万公顷。其在生产中推广的增长速度在整个农业发展历史上是其它任何技术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在过去的7年间,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数量的增长也翻了两番还多,从1996年的6个国家发展到2002年的16个国家。其中发达国家6个,即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西班牙、德国、法国;发展中国家8个,即阿根廷、中国、南非、墨西哥、印度、哥伦比亚、洪都拉斯和乌拉圭;东欧国家2个,即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
, 百拇医药
    2002年仅世界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扩大了10%,约320万公顷,首次超过了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总面积的一半。所有转基因大豆均为抗除草剂品种,种植这种大豆的国家在2002年有7个:美国、阿根廷、加拿大、墨西哥、罗马尼亚、乌拉圭和南非。其中阿根廷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在2002年扩大了170万公顷,在该国1280万公顷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中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占到99%。美国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则在其2950万公顷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中占到75%~79%。

    所谓转基因技术方法就是将有用的DNA片段导入植物基因,使之产生变异而获取特异性。最通常的特性是对除草剂的耐性、对昆虫和病毒的抵抗性。最通常的作物是大豆、玉米、油菜、棉花、西红柿和马铃薯。至今,全世界已有51种转基因植(作)物被批准投入商品化生产。

    近40年来在抗病虫害方面被广泛采用的方法大多是通过转基因技术使植物产生杀虫毒素(Bt)。在当今世界大豆、玉米、棉花、油菜这四种主要转基因作物中,其特性除了抗草剂外,就是抗病虫害。在玉米和棉花上则已有抗除草剂和抗病虫害两个特性同时具备的品种。目前抗除草剂和抗病虫害两个转基因技术在世界上的应用分布情况见表3。
, 百拇医药
    2002年仅世界四个主要的农业国家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就占了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总面积当99%。美国是当今世界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大国,居第一位,占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总面积的66%,达3900万公顷,转基因作物产量也居世界第一,美国种植的75%的大豆、34%的棉花和71%的玉米都是转基因作物。其次为阿根廷,占23%,达1350万公顷。加拿大占6%,达350万公顷。中国第四位,占4%,达210万公顷。欧盟国家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不到20万公顷,只占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总面积的0.3%左右。

    一般认为转基因作物的生产大多在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但统计资料显示,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在发展中国家增长很快,如1997年其增长达14%,2000年达24%,2002年达27%。于2002年开始大规模种植转基因作物的三个国家印度、哥伦比亚和洪都拉斯就都是发展中国家。增长特别快的国家为阿根廷、中国、南非。在增长的绝对量方面2001至2002年发展中国家的250万公顷仍低于发达国家同期的360万公顷,但在增长速度方面发展中国家却以19%超过了发达国家的9%。
, 百拇医药
    在这方面中国的抗病虫害棉花的增长速度最快,2001年增长40%,达150万公顷,2002年更达到210万公顷,占全国棉花种植面积的51%。2002年阿根廷尽管经历了经济危机,其转基因玉米的种植面积仍扩大了14%,达135万公顷。美国则扩大了9%,达330万公顷。加拿大扩大了30万公顷。2002年南非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了20%,达30万公顷。澳大利亚则因几十年未遇的严重干旱而将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缩减了一半。棉花生产大国印度的棉花种植面积占其耕地面积的25%,达870万公顷,而2002年仅初次引种了4500公顷抗病虫害棉花。

    俄罗斯不种植转基因作物

    作为世界科技大国(包括生物科技)的俄罗斯在转基因作物问题上却呈现出了另一种状态。农业在俄罗斯国家经济当中一向所占比重不大,虽然多年进口粮食(多为工业用粮和饲料粮,人吃的只进口少量大米)的置嫔形锤靖墓郏┮档难沽λ坪醪⒉皇纸羝取@缬捎谌嗣巧钪邢肮吡恕疤侵笏闭獾婪购筇鸬悖砺匏沟钠还牧家恢苯共淮蟆B砹迨碓诙砺匏估聪碛小暗诙姘敝疲残碚且蛭涮匾耍远砺匏共唤鲋两穸宰蚵砹迨肀硎局室桑乙参丛市砣魏巫蜃魑锏纳桃祷种病?
, http://www.100md.com
    对俄罗斯这一做法似乎可以解释为:俄罗斯地广人稀,大片地区仍处于近乎原始的自然状态,但在这片广阔的未被开垦的“处女地”上自然生态却十分脆弱,一旦被改变或破坏恢复起来十分困难。一方面俄罗斯现有的“原始自然生态”看似落后,但随着大工业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它已成为越来越宝贵的资源,不对其进行任何人为的改变,即保持原状被公认为就是最好的保护。年深日久,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俄罗斯人民养成了崇尚自然的习俗。另一方面一旦发生转基因失控或流失到自然环境中,就目前的俄罗斯来讲无论人力,还是物力对如此广阔的地区鞭长莫及。与其如此,不如暂时缓一缓。待日后综合国力完全恢复了再搞也不迟,而且还更稳妥。这或许就是俄罗斯之所以迟迟不愿加入种植转基因作物“俱乐部”的基本考虑吧。与此同时俄罗斯在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领域也与世界同步大力发展。除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外,在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研究方面俄罗斯丝毫不弱,它是俄罗斯的又一种独特的技术储备。

    争议与发展

    转基因作物的核心问题是两大安全性问题,即环境安全性和食用安全性问题。转基因作物进入自然界后,是否会把所转基因再转移到其它生物中,是否会打破原有生物种群的生态平衡。基本的顾虑是:转基因作物变成农田杂草的可能性、转基因流失到近缘野生种群的可能性、对自然生物群落的影响。另一个重要问题是食用安全性,主要指对人畜安全无毒,不形成过敏源。从转基因作物出现的第一天起,对其利弊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今后无疑也还将继续下去。目前,国际上对转基因作物正、反两方面均尚无科学定论。
, 百拇医药
    美国研究人员在2002年10月英国《自然》杂志发表文章,称他们发现种下Bt转基因玉米25天后,转基因作物产生的杀虫用毒素(Bt)通过根部渗入了周围的土壤,且保持了杀虫活性。所以,研究人员认为,渗入土壤的毒素可能使某些害虫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对土壤生态环境产生长远的负面影响――导致了病毒的突变和新病毒的形成。这一结果如得到证实,则几乎可以被看成是拉响了某种警报。

    国外搞转基因作物应用开发的大多是公司行为,而公司投资是以赢利为首要目的。这与以科技进步、社会综合效益、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的政府行为有着本质的区别。近年来除了美国等国的积极推动外,欧盟国家态度的微妙变化引人注目。法国是生物技术大国,一方面在理论上法国认为:生物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前景,应当优先发展,这是一项能够满足未来人类基本需要的技术。但另一方面法国在转基因农产品的商业化实践上却显得十分谨慎,法国农民2001年初获准种植2000公顷转基因玉米,收获的1.2万吨转基因玉米至今仍储藏的仓库里不知如何处置。德国也表示:鉴于基因技术在医学和经济的巨大潜力,德国不应该过早地从法律方面限制其发展,德国不能再错失这个机遇。英国政府已经表示,将于2003年稍后(年底前)决定是否允许种植转基因作物。
, http://www.100md.com
    1998年欧盟曾作出5年内不许进口转基因食品的禁令,该决定到2003年底将到期。2003年7月2日欧洲议会通过了欧盟委员会酝酿已久的转基因产品新法规,意味着这一禁令已有条件取消。2003年7月23日欧盟委员会公布了有关转基因作物种植的原则建议,并表示各成员国不应设立“无转基因作物区”。欧盟负责农业和渔业事务的委员弗朗茨?菲施勒表示,一旦某种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和上市申请得到欧盟的批准,就表明该转基因作物是安全的,欧盟成员国不应再对该种转基因作物施加任何限制。这意味着欧盟将保护农民自由选择种植作物的权力。欧盟成员国政府可以采取措施,使转基因作物与非转基因作物“共存”。这一切都预示着随着2003年底欧盟对转基因作物的“解冻”,转基因作物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我国人多地少,要在本世纪“养活”16亿人口,常规技术很难达到,将基因工程纳入我国的发展战略已成必然。转基因技术无疑将有可能较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为我国解决粮食和资源短缺等问题提供一条可供选择的途径,将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根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机构(ISAAA)的统计和预测,2002年全球范围内转基因农作物的销售额为42.5亿美元,预计到2005年可达80亿美元,2010年将达到250亿美元,转基因植物产业将成为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面对所谓“第二次绿色革命”即将全面展开的国际形势,我国宜加强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并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使我国从农业大国早日变成农业强国,就像中国在超级杂交稻研究与组合应用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那样,在相关国际领域和市场占据与之相称的地位和份额。

    附件1下载: 20040106113421.doc,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