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526451
“手术按揭”能走多远?
http://www.100md.com 2004年6月9日 《现代护理报》 2004.06.09
     住院、治疗等费用过高,影响了患者的及时治疗,同时也影响了医院的病员。上海仁爱医院率先实施“手术按揭”的尝试。在医疗界引起了有关人士的关注。

    患者引出奇想

    上海仁爱医院推出的“手术费按揭”并非突发奇想,而是事出有因。该院院长助理刘春龙告诉笔者,去年医院接收了一名脑瘫患者,在前几年中病人四处求医已经花费了10多万元并为此债台高筑;而当时在仁爱医院的手术费加上路费等等费用共需2万元左右,病人家庭经济压力巨大。于是,病人的父亲主动向医院提出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向医院支付手术费。在经过院里的讨论之后,医院决定推出“手术费按揭”。

    据了解,仁爱医院的手术按揭与其他医院入院前先付押金的做法有所不同,当时的方案是在该院手术的患者,费用超过20000元,均可分期付款。患者在手术前先付50%首付,手术结束出院当天再付30%,剩下的20%在三个月内付清。其中第一月内付清5%,第二个月再付5%,第三个月付清剩下的10%。按揭仅限于纯手术费,不含材料、麻醉、药费等其他费用。与此同时,按揭手术病人必须出具身份证原件和单位证明,经医院核对后留存复印件在医院存档。此外,手术按揭还有针对困难群体的特别优待:下岗工人和特困户凭当地居委会证明,手术按揭标准为10000元起。而院方也明确指出,手术按揭只针对临床疾病医疗手术,不含美容整形、体检等非疾病手术。
, http://www.100md.com
    门槛太高医院再出招

    但是,手术按揭的进展似乎并不顺利,自去年该院推出手术按揭以来,先后有近10位患者申请想通过按揭方法实施手术,当时院方要求他们提供个人身份证和单位开具的证明,但其中不少人要么手续不齐全,要么嫌麻烦,加上一些其他原因,最后只有3位患者如愿实施了按揭手术。而这也使得今年初上海仁爱医院毅然将按揭门槛降到3000元。

    上海仁爱医院院长施龙飞告诉笔者,虽然手术效果都不错,而且病人也按照协议如期归还了医疗费用,但是2万元的手术按揭门槛还是相对太高,享受到这项优惠措施的病人太少。

    施院长表示,目前医院的手术项目是越来越多,而且适合越来越多的人来按揭,特别是外来工。另外还有就是目前到仁爱医院看病的病人中大部分都是外来到上海工作的人士,一部分是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白领阶层,另外就是所谓的农民工,特别是后一部分,数量特别大。对于这些外来人员,现在还没有医保,存在一个看病和医疗费用问题。
, 百拇医药
    据介绍,改变后的手术按揭所针对的对象为儿外科、胸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等,按揭方法也有所改变,延长了交付期限:住院前交付50%,手术当日再交付30%,剩下的20%在六个月内付清,其中第二个月付清5%,第四个月再付5%,第六个月付清剩余的10%。而且手术按揭费用包含也更广,施院长告诉记者,目前实行的手术按揭费就包括了手术费、麻醉费、药品费、材料费、住院费和护理费都包含在里面。而以前2万块就只是手术费。

    同时,施院长也坦承,从医院经营角度上来看,放低门槛后医院会承担很大的风险,主要是医疗收入会有一定的损失,而且医院的成本可能也会加大,但他始终认为手术按揭是一项值得推行的利己利民的措施:“降低了手术按揭费的门槛后,病人数量会增加……更可以提高我们医院的外科治疗水平。实行按揭以后,如果说我们的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不高,病人就无法满意,而最后20%的手术费用他就可以不付。所以,这就迫使我们提高医院的诚信度,医疗技术的含量和手术的质量标准也都得提高。”

    医院反应
, http://www.100md.com
    对仁爱医院这一做法,业内众说纷纭,各家医院普遍对一方法表现出了谨慎态度。

    北京市石景山区某医院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这种新型的付款方式在社会保障体系较完善的地区是可行的。不过,正如买房子需要抵押一样,手术的按揭也要有具备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如银行、保险公司等出具担保。否则,作为医院本身,由于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往往需要大笔的投资,承担不起这样的风险。“如果患者有稳定的工作,而单位又愿意为之担保的话,医院应该可以考虑试行‘手术分期付款’的方式。但这种方式并不能解决多数患者的难题。因为付不起手术费的有很多是外来工,而他们往往找不到相应的中介机构进行担保。”这位负责人这样说。

    沈阳医大二院的刘女士表示,医疗费用按揭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可以减少患者在支付手术费用时的压力,为医院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也会对医院造成很大压力。因为很多医院本身的患者饱和度就不高,来院就诊的患者又多是经济拮据,如果再实行医疗费用按揭,恐怕在财政上医院会变得相当被动。
, 百拇医药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李洪福副院长认为,这样的手术按揭对民营医院来说是可以的,因为他们的操作比较灵活。但对于公立医院来说,财务部门无法在欠款的方式下出账、挂账。另外,医院一大半的收入都来自外科手术,如果实行手术按揭,有20%的钱可能收不回来。医院会陷入周转不灵的境地。从李院长个人来讲,不赞成这种经营行为,因为医疗费用不应该由医院来按揭,而应该由银行这样的融资机构来负担。

    公立医院不可能推行,民营医院又如何呢?南京金陵男科医院的马金涛副院长告诉记者,目前他们不会推出手术按揭。因为他认为这种做法是医院的一种炒作。医疗不是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按成本来计算价值,而是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具有不可预测性。比如说一个阑尾炎手术,有的人只需1000多元就解决问题,而有的要几万元也不一定治得好。这样一来,手术按揭的可操作性比较小。

    患者对此期望不高

    医院对这种手术按揭方式持不赞成态度,作为直接受益的患者又如何呢?
, 百拇医药
    在解放军第301医院就医的几位患者则对这种手术方式感到很新鲜,认为能够给那些没有医保的困难患者提供一定的援助,但是不应局限于一家医院。而在北京从事新闻职业的曹先生对手术按揭也持赞同态度。他觉得这可使自己对医院拥有“制约权”:“目前,很多医院实施的是先交钱、后看病的做法。万一手术过程中出现失误,患者对医院也没什么实质性的制约。”曹先生这样说。

    在江苏省中医院看病的刘女士首先对还款期限提出了质疑。如果患者真的没钱治病,肯定不是缺这半年的钱。一些大的手术如心脏手术和移植手术,动辄就要十几万。这对每个工薪阶层来说都负担极重,要东拼西凑。按照手术按揭的方法算,前期负担已经占了大头,后期20%也要在半年内还清,根本没有给患者还钱的余地。既然开支这么多,也应该像买房那样,分10年、15年还才真正实惠。

    在南京市中医院看病的王老先生认为,表面看这个方式挺好,但是仔细一想这明显就是为揽客源出的花招。想想医院要真正减轻病人的负担,应该从降低各项收费,让普通老百姓真正看得起病才行,而不是逼着患者半年内必须还钱。
, http://www.100md.com
    银行反应

    相对于住房、汽车贷款,需求旺盛的医疗贷款至今仍是商业银行的一大冷门。为何商业银行都不愿意提供有效需求十分旺盛的医疗贷款呢?据了解,早在1999年,我国的一些商业银行就开始办理该项业务,如“上海浦发行”1999年推出针对眼科疾病的医疗贷款,但其两年间只贷出了5笔款项,总金额仅为7.9万元。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南京分行个人金融部总经理孙慧敏表示,目前南京市场上类似“手术按揭”的这种医疗贷款还没有。不是银行不愿意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谁给银行推出的产品作“后盾”。据孙总介绍,其实,现在银行内部的系统和政策上推行医疗贷款都是可行的,只要经过人民银行的报备统一利率,即可以尝试性地开展,但这种贷款属于“售后消费贷款”,由于医疗贷款的风险较大,因为有需求的人往往都是贫病交加的弱势群体,未来预期的收入水平不容乐观,到期偿还贷款的风险大,所以对其担保人控制严格、手续繁多,一旦出现意外担保人将承担风险。

    医疗贷款可以解决医疗保险负担之外的剩余医疗费用问题,可以为百姓解难救急,应该受到欢迎和重视。但医疗贷款之所以没有能开展起来,专家表示,一方面是由于国家医疗制度改革还在摸索阶段,完全出台相关办法还需时日;另一方面,银行、医院、保险等相关部门还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合作,共同参与。
, http://www.100md.com
    手术按揭是把双刃剑

    如果说手术按揭,对弱势群体来说,暂时缓解了患者的付款压力,那么,在更多的人看来,通过按揭做手术,可使自己对医院拥有“制裁权”。相对院方而言,患者处于弱势地位,因医生手术质量、医院服务质量引起的医疗纠纷时常见于报端。手术按揭的实施,病人会对医院多出一份制约权。按照上海仁爱医院的规定,若手术出差错,医院就要损失一半的医药费;如果患者在术后因为服务质量或其他原因拒付20%的费用,那么,医院也将有所损失。

    所以,手术按揭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医院能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减少患者在支付手术费用时的压力,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这将为一些私立医院及规模较小的医院提供一个较好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医院也将承担在经济方面的很多风险。从另一个角度看,手术按揭也成为一只调控医患关系的无形之手,因为它能逼着医院和医生不得不提高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保证手术质量。

    作为新生事物,手术按揭要为更多的人所接受,还为时尚早。如果得了威胁生命的重大疾病,患者及其家庭一般会首选大医院去就诊,而不会去计较暂时的付款压力有多大,他们更多考虑的是医院的技术。而目前推出手术按揭的往往是民营医院、小医院,这些医院在医疗技术、知名度上还难以和大医院相抗衡。

    “手术费按揭”目前还只能在部分领域实施,即使在部分领域内实施也同样存在急需完善的地方,要想进一步推广,还需等待社会环境以及法律条文等方面的配套跟进。可以预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个人信用的不断上升,医疗贷款将会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后的百姓提供一部分“救命钱”。有专家建议,为解决患者的资金缺乏问题,一方面要建立起大病救助的社会保障体系,另一方面作为银行可同时开办医疗储蓄和医疗贷款,可以要求市民在健康时办理一定期限如5年或一定金额如5万元的医疗储蓄,以储蓄资金来源的广泛性和收益的多元化来减少医疗贷款的高风险。这样双方都有“后路”可退,即风险共担,就会达到消费者、银行、保险三赢的局面。(李永再整理),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