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医理纵横
编号:10413630
“证法合拍”为何无效
http://www.100md.com 2004年6月1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157期
     小张是位进修医生。就诊时遇到一位胃脘痛患者,临床表现为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连胁,嗳气频繁,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苔薄,脉弦等症。小张经辨证认为是肝气犯胃,治宜疏肝理气,给以柴胡疏肝散。二诊时患者说,没有效果。小张感到十分不解:“此例证法合拍,为何无效?”

    此例确实是理法方药合拍,按理应该有效。但是究其原因,此证型虽属肝气犯胃,但应想到肝气郁结日久,多易化热生火,耗伤胃阴,而理气药大多为辛温香燥之物,易助长火热之势,进而耗伤津液,使胃腑失去濡润,不但胃脘痛难以缓解,而且还易增加胃脘灼热、嘈杂泛酸、口干口苦、心烦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等气滞胃热之证。重则可灼伤血络,出现吐血、衄血或便血等动血之变。

    因此,在治疗肝气犯胃型胃脘痛时,要顺应胃腑“喜润恶燥”、“以通降下行为顺”的生理特征,疏肝莫忘和胃,理气须防伤阴,选方用药忌刚用柔。若是肝郁气滞尚未化热的胃脘痛,可选用柴胡疏肝散治之,本方既有柴胡、枳壳、青皮、香附、川芎等疏肝理气之品,又有芍药、甘草酸甘化阴,可防伤阴之弊。若已出现气滞胃热之证,则宜用化肝煎合左金丸,药用芍药、丹皮、青皮、陈皮、栀子、浙贝母、泽泻、黄连、吴萸、瓦楞子等以清肝泻火,抑酸和胃,理气止痛。若病情发展,出现胃脘灼痛、嘈杂似饥而能食,口干、便结、舌红少苔或光剥,脉弦细无力等伤阴者,就应步步顾护胃阴,忌用辛香燥热之品,选用滋而不腻,疏而不燥,补中寓疏的一贯煎,对阴伤气滞的胃脘痛较为适宜。如果胃脘痛胀痛较甚者,可在一贯煎的基础上酌加绿萼梅、佛手花、川朴花等理气而不伤阴之品以缓图之;若胃酸缺乏,可加乌梅、山楂、芍药、甘草等酸甘化阴,滋养濡润;若大便燥结,可合五仁丸(桃仁、杏仁、松子仁、柏子仁、郁李仁)或合增液汤以润肠通便。

    肝气犯胃是胃脘痛中的一种证型,临床上的疾病并不是单一证候出现,而是多种证型相互相错,只要熟悉掌握疾病的生理、病理基础,传变规律,切勿死搬硬套,处方用药才会见效。如本证应着重观察舌象,胃阴的损伤会反应到舌象上,所以本证的选方用药应以察舌为重要依据。, 百拇医药(李水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