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专家讲坛
编号:10413617
聂惠民:学好《伤寒论》要树立“四心”
http://www.100md.com 2004年6月1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157期
     《伤寒论》在我国中医药学术史上是一部具有辉煌成就的中医经典著作,为后世临床医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很高的科学水平和实用价值,对中医药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记者日前就如何学好《伤寒论》专访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原主任、全国著名伤寒学家聂惠民教授。

    聂惠民教授指出,《伤寒论》是中医学的核心,一直影响着中医学的各个学科,其理论体系及辨证方法,其理法严明,方药规范,疗效卓著,如能精究其方术,可以济世康民;如能钻研其理法,可以运用无穷。

    结合四十多年来教学及临床应用《伤寒论》的经验,聂惠民教授认为学习《伤寒论》首先要树立“四心”,并学会运用“四法”。所谓“四心”,即“虚心”、“诚心”、“专心”、“恒心”。谦虚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前提,虚则能容物,唯有谦虚才能好学,受纳新知,使学贯始终,并有深入研究、发扬光大的可能。《伤寒论》是临床实践的指南,只有诚心诚意,踏踏实实的学习,才有所收获。学习《伤寒论》必须专心致志,刻苦钻研,一心一意的去学习、使用、研究《伤寒论》,信而不弃,方可成功。学习最怕“一曝十寒”,学习《伤寒论》乃至中医学需要毕生的努力,必然要求持之以恒。
, 百拇医药
    学习不单是苦用功死读书,而是一门艺术,一定要有正确的方法。有了好的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聂惠民教授提到的“四法”是指学与习相结合、学与思相结合、思与悟相结合及学与行相结合。

    学与习是不可分割的,所谓学,是指从外界事物中接受新知识。习指温习,使学得的知识得以巩固。学习《伤寒论》时,很多人都可以很快熟读背会条文,但一段时间不温习就会忘掉。所以要学与习相结合,反复记忆,这样就会打下坚实的基础,用起来也会得心应手。

    学的广、思的深,学习就能深人,掌握知识就能牢固。学者必思,思则解疑,思获创见。对于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只有多思考,纵横博证,才能解疑,同时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悟字由“心”与“吾”组成,可以理解成学习中自己心中要有领悟,这里的“悟”比思更深人一步,指能够悟出道理、领会深义。当思考积累到一定的程度,由量变转化成质变时,就会豁然醒悟,悟出其中奥妙。
, 百拇医药
    “行”是学习之后,付诸行动。较之读书使用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习知识为了指导实践,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验证理论,丰富理论。《伤寒论》是一部朴实的临床医书,指导临床实践,故学用必须结合,学用必须一致。

    聂惠民教授还谈到学习《伤寒论》应注重的几方面。首先学习《伤寒论》必须熟读原文,尤其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对重点原文要熟读记忆,并加以背诵,使文熟义透,方能深入领会,灵活运用。条文是《伤寒论》的基础,亦是全论的核心,重点条文,如各经提纲,有方证的条文,以及论述病因,病机和概念的条文,都具有实用价值,最好能背诵熟练,这对指导临床实践,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要对本论有个全面的、正确的认识,领会它的精神实质,掌握好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及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

    学习《伤寒论》必须要有比较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学习理解《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方法,首先要掌握好阴阳学说,同时对脏腑、经络学说、气化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治则等知识都应较深入的掌握。如果我们不了解脏腑、经络及六气的理论,就不能理解六经,也就不能说明六经病证所出现的各种病证。还应该结合一些古籍来学习,这对分析和认识《伤寒论》的理论体系和方药,有很大的帮助。
, 百拇医药
    《伤寒论》成书于一千八百多年前,行文具有很强的时代特点。学习时首先要解决好文字语言这一关,将文理搞通,医理才能深人,对于文字、语法等方面都要有明确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本书组文构思,用了含蓄吐纳、虚实反正、宾主假借、对比发挥等写法,使文义深化,起到了文以载道的效果,因此要仔细研读原文,在字里行间探讨其深入的涵意。

    《伤寒论》全是以条文形式写成,这些条文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互相对照,使全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学习原文,一定要把有关的条文联系起来,做到相互对照,脉络贯通,切忌断章取义。特别是有关方证的对比分析,将有利于提高辨证论治的能力。如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蓄水证与蓄血证等的比较,通过鉴别分析,不但加深认识,而且也利于指导临床实践。

    在辨证关键方面,仲景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辨证、治法以及对疾病的认识方法,总结出极其丰富的经验,需要得到很好的继承。只有掌握好六经辨证的要点,才能将疾病的复杂演变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做出正确诊断,施以恰当治疗,收到预期效果。掌握辨证要领,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 百拇医药
    学习《伤寒论》的目的,最终是为了指导临床实践,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全面地、系统地学习掌握其理论体系,并紧密联系实际,到临床实践中去印证,去加深理解,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来证实其理论的科学性。只有从实践中学习《伤寒论》,知识才能扎实,亦比较牢固,学、用不能脱节,“学以致用”才是最重要的目的。

    学习《伤寒论》不仅要学好正文,而且要学好方后注,研究方后注。因为从方后注中,不仅可以学到方剂的煎服方法,用药注意事宜,以及方剂的加减变化,服药后的各种反映,而且还能在病机探讨,症状表现等方面,得到启发和补充,总之方后注里蕴藏着许多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不容忽视。

    《伤寒论》的注家很多,历代相续不下数百余家,各具特点,其中不少名家对后世医家的发展,影响很大。在学习过程中,选择一些好的注本作为参考是十分重要的。如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柯韵伯的《伤寒来苏集》、尤在泾的《伤寒贯珠集》、徐大椿的《伤寒论类方》等,都是学术价值很高的范本。历代注家很多,想全部涉猎是不客观的,可以择善而从,以开拓视野,启迪思路,丰富知识。, 百拇医药(周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