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414473
1998欧洲复苏指南(二)
http://www.100md.com 2004年6月16日 急救快车
     7.窒息

    若呼吸道仅为不完全阻塞,病人可通过咳嗽解除梗阻,若为完全阻塞,则咳嗽无效。

    7.1诊断

    ①发病前病人正在进食,或儿童把物体放入口腔内;

    ②窒息病人常用手抓住喉咙;

    ③不完全梗阻者痛苦状,并有咳嗽和吸入性喘鸣;

    ④完全梗阻者不能说话,呼吸咳嗽停止,进而意识丧失。

    7.2治疗

    7.2.1若病人仍有呼吸

    鼓励其咳嗽。
, 百拇医药
    7.2.2拍背法

    若病人变得无力或呼吸、咳嗽停止,应使其保持被发现时的体位,去除梗阻物及假牙等,并开始拍背。

    a. 病人为立、坐位:抢救者站在其后侧方,一手扶住其胸部,使其前倾以利于梗阻物自口腔脱出,用另一手掌根部在双肩胛区猛击5次;

    b. 病人为卧位:抢救者跪在病人旁边,使其面向抢救者侧卧,以大腿抵住其胸部后再拍背。注意拍背应以最少的次数解除梗阻,而并不需要一律拍至5次。

    7.2.3腹部挤压法

    拍背无效,则给予腹部挤压。

    a. 病人为立、坐位:站在其背部,双臂抱住其上腹部,使其前倾以利于梗阻物脱出。一手握拳置于其剑突和脐之间,另一手抓住拳头,迅速向后上方用力,即可使梗阻物脱出;
, 百拇医药
    b. 病人位卧位:骑跪在病人身上,一手掌根置于其剑突和脐之间,避免肋骨受压,另一手叠放于此手上,快速向下、向其头侧用力,若无效,则可再重复挤压4次。

    若梗阻仍未解除,重新检查口腔有无梗阻物,并可再次给予5次拍背、5次腹部挤压。

    7.2.4在抢救过程中意识丧失,可导致喉部肌肉松弛而允许空气进入肺,则应:

    ①以仰头举颏位开放呼吸道;

    ②通过看、听、感觉等手段检查呼吸;

    ③去除口腔内梗阻物;

    ④给予2次人工呼吸。若人工呼吸有效,可继续进行适当的生命支持;若无效,则给予5次拍背、5次腹部挤压。每次拍背或挤压后都试着给予人工呼吸。
, 百拇医药
    8 营救者面临的危险

    营救时不可使自己或他人处于较病人更危险的境地,但营救时很容易使人忽略其他考虑和危险。在复苏前,营救者应迅速而正确地估计各种危险因素:交通、坠落、毒气等,另外应与营救机构充分合作,以保证营救环境的安全。例如:故意放置一辆汽车可以保护病人和营救者不被其他车辆撞伤;放置危险标记、警示灯甚至衣服都有提醒别人的作用;车祸后关掉点火装置,可以切断汽油输送,减少起火的危险;化学毒物标记也可提醒营救人员避免接触有害的化学毒物。

    8.1中毒

    中毒者可能需要基本或高级生命支持,亦需遵循上述原则、步骤。若明确中毒,应向中毒咨询中心求助。除氰化氢、硫化氢外,其他情况对营救者威胁极小。

    氰化氢可损害细胞的氧气利用,早期中毒表现是过度通气和心动过速,随后可有昏迷、紫绀、惊厥等,治疗应立即给予高浓度吸氧,若需人工呼吸,应使用面罩或无返流活瓣装置,以避免抢救者吸入病人呼出的毒气。对瞳孔散大、固定的病人不应放弃复苏,因有报道,对此类病人复苏成功率仍较高。确诊后可用解毒剂,如羟钴胺和硫代硫酸钠等治疗。
, http://www.100md.com
    对于腐蚀性化学药品(强酸、强碱、百草枯)、有机磷等中毒的病人,抢救者应穿防护衣、戴防护手套以避免接触其衣物、皮肤、体液等。

    8.2感染

    人们普遍关心心肺复苏能否传播疾病,尤其是肝炎、爱滋病,目前仅有少数孤立的个案报道,少数刊物称通过口对口人工呼吸可传播疾病,如:皮肤结核、菌痢、脑膜炎、单纯疱疹病毒、沙门菌等。但22年来,纽约市消防人员中未发现1例通过口对口人工呼吸感染的病例。

    8.3乙型病毒性肝炎和HIV

    最近人们特别关注乙型病毒性肝炎和HIV,但至今尚未有通过口对口途径感染的病例报道,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建议:预防通过黏膜、胃肠外途径、皮肤接触乙型肝炎病毒和HIV,强调血液是最重要的单一传染源,但也应避免接触精液、阴道分泌物、脑脊液、胸腹腔积液、心包积液、羊水及任何含血的体液,对于避免与痰液、鼻腔分泌物、粪便、汗液、尿液和呕吐物接触并非十分重要。通过口对口通气接触唾液,造成人与人之间HbV的传播不太可能。然而,若口腔内有黏膜损伤,接触含有HbsAg阳性血液的唾液可能造成感染。通过唾液传播HIV的唯一一例报道是:静脉内直接注射HIV阳性的唾液民间导致实验动物的感染。另外有人研究了因职业或社会原因与HIV感染病人接触(包括黏膜或皮肤与感染体接触、针刺伤等)过的人群,统计结果表明其血清阳性率<1%,且通过黏膜接触的危险远小于针刺伤,故口对口通气的危险更微不足道。
, 百拇医药
    8.4预防

    尽管口对口人工呼吸似乎相当安全,但一些卫生工作者仍认为有必要应用某种中介通气装置,尤其在创伤病人的唾液中混有血液时。此类装置必须在复苏和防护方面均有良效,且使用前需经正确的训练,使用后应正确清洁和处理更为重要的是此装置必须随时能够得到。手帕的防护作用欠佳,且可能增加传播疾病的机会。

    因直接针刺而导致感染的危险较小,但对所有尖锐的物品都应小心;血液是感染的中介,故对出血、血性体液的污染等情况应特别当心,抢救者应穿戴塑胶或橡胶手套,若空气中有血液微滴,还应戴护目镜。

    8.5人体解剖模型

    进行复苏训练十分必要,若定期清洁,适用后正确消毒,不会成为感染源,现在一些模型的,面部、呼吸道部分是可以拆卸的,更便于清洁和消毒。

    二、成人高级生命支持
, http://www.100md.com
    1992年欧洲复苏学会制定的高级生命支持指南,成为国际合作的里程碑,这是第一次各国专家达成共识。但根据1992年的指南,仍需一定的心律失常知识才能作出判断,而自动胸外除颤器就解决了这一问题。1992年的指南未考虑到此类装置的应用,新的指南适用于手动和自动胸外除颤器,故最大限度减少了判断困难,更通俗易懂,但仍需一定的专业知识。

    指南的变化只是第一步,其贯穿实施尚需进一步的努力,训练材料和方法亦需调整,相关资料需奋发,最重要的是它需要进一步临床评价,故应按Utstein templates来报告医院内外心搏停止事件,以便于客观评价。

    1.心搏骤停的原因

    在所谓的工业社会,成人心搏骤停的最常见原因是缺血性心脏病;其他少见的重要原因有:创伤、药物过量、体温过低、淹溺、过敏、妊娠、血容量减少等。新的指南同样适用,但有可能需要根据情况适当调整。
, http://www.100md.com
    2 复苏流程中特殊治疗及其应用

    2.1除颤

    在成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室颤或无脉搏的室速。若给予及时除颤,可以恢复有效循环,大部分人可以长期存活。现已知道,基本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 bLS)和除颤是使病人得以长期存活的最有效措施。室颤较易治疗,但随时间的耽搁,其除颤的成功率明显下降。室颤的幅度和波形迅速恶化,反映心肌内高能磷酸储备的耗竭。除颤的成功尚与能否给予及时和足够的bLS部分相关。因此,最重要的是尽量缩短除颤与心搏骤停间隔。

    目前,最常用的经胸除颤是呈衰减的正弦波形。新技术为双相波形,在多脉冲电击期间,可使电矢量迅速变化,从而减少除颤所需能量。自动除颤器具有自动检测胸部阻抗的功能,从而激发相应电能,故可提高除颤疗效。对少数胸阻抗过高或过低病人可减轻心肌损伤。

    现在仍建议采用每3次电击为一组的方法。第一组依次使用200J、200J、360J,此后若有必要则可继续使用360J。对于在短暂间隔后出现规整心律时,应用200J还是360J,目前尚无依据。研究表明除颤使用的能量越大,心肌损伤(包括功能、形态)也越大。但这两种能量的除颤成功率尚不清楚,故采用哪一种均可。多数自动体外除颤器具有程序系统,在短暂非—VF/VT心律后不能转复为200J,故此时仍用360J为宜,而不要重启除颤器以免耽搁时间。只要保证安全性和有效性,允许采用其他方法和能量除颤。
, http://www.100md.com
    若电击后心电图出现有效灌注图形,则应用自动除颤器检测脉搏;若波形不变,则继续电击。目前的除颤器充电时间极短,可允许1分钟内进行3次电击。

    经胸除颤只有一小部分电流通过心肌,增加这部分电流是很重要的。常见错误是胸壁接触不当、未用或少用导电糊、电极位置和大小不合适。一只电极应置于右锁骨下的锁骨中线上,另一电极应置于左侧肋弓上的腋中线、腋前线之间(正常心尖搏动偏外处)。在女性病人,后者应避开乳房组织,紧贴于心尖搏动外侧或偏下方的胸壁上。

    如前—前位除颤不成功,可用前—后位除颤。尽管植入的体内除颤器的电极极性影响除颤成功率,但经胸阻抗的体外除颤器的电极极性似乎影响不大。

    2.2呼吸道处理和通气

    气管插管仍为最佳选择,但其操作技术较难,有一定危险性,且需要经过训练并有一定经验才能实施。其他方法有喉罩,此法不能绝对防止误吸,但发生率不高;咽气管插管和食管气管插管也需相应训练,使用时也有各自的问题。
, 百拇医药
    在心搏停止的复苏期间,常因肺水肿而使肺顺应性减低,导致肺内死腔增大。故复苏初期应给予100%纯氧吸人,并应限制使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制剂。400~600m1的潮气量足以使胸壁抬起,顺利排出二氧化碳,并可防止因输注碱性药物而导致高碳酸血症。

    2.3心肺复苏技术

    这方面唯一的改变是胸外按压频率改为100次/分。目前有许多针对新的复苏技术如主动按压—主动松开心肺复苏等的试验,均未证明能明显提高疗效,故这些新技术有待临床试验的进一步评价。

    2.4用药途径

    心肺复苏时,静脉通道仍为最佳给药途径。通过中心静脉通道给药可迅速起效,但有致命性风险。选用外周静脉还是用中心静脉,取决于术者技能、周围环境和现场设备。如选用中心静脉通道,则不应影响除颤、胸外按压、呼吸道通畅。如用外周静脉给药,应加生理盐水20m1静推,以促进药物进入血循环。
, http://www.100md.com
    气管给药是第二选择。考虑到药物吸收及药代动力学效果,能从气管给药的药物有限,只有肾上腺素、利多卡因和阿托品。其剂量应为静脉给药的2~3倍,至少用10m1生理盐水稀释后滴入,然后吹气5次,使药物到达气管远端,利于吸收。

    2.5特殊药物治疗

    2.5.1缩血管药

    动物实验证明,肾上腺素可增加心、脑血流和复苏成功率,大剂量较1mg的标准剂量更为有效。但临床实践表明,不管用何种剂量,都未证实肾上腺素可增加存活率或神经功能的恢复。一些临床试验报道,大剂量肾上腺素使自主循环的恢复较对照组略高,但总存活率并未提高。动物实验与临床结果的不一致原因可能是:病理基础不同;在院外复苏,等复苏队赶到,再给用肾上腺素,这样心脏停跳时间较长。在复苏后期使用大剂量肾上腺素,可能使病情恶化。在临床未能作出确切评价之前,目前主张应用肾上腺素的指征、剂量、用药间隔不变。在临床实际使用时,对于非室颤/室速心律者,每一轮回抢救约需3分钟,故可每一轮回给药1次;而对于室颤/室速心律者,评估心律-3次电击除颤-1分钟胸外按压,每一轮回大约需2~3分钟,故若不能准确计时,可遵循每一轮回给药1次的原则。
, http://www.100md.com
    注意对于因滥用可卡因及其他拟交感药引起心搏停止者,应慎用肾上腺素。

    有关其他肾上腺能和非肾上腺能缩血管药的研究甚少。有实验发现缩血管药可明显增加冠状动脉灌注压,初步资料显示,增加自主循环的恢复率令人鼓舞。但目前仅推荐肾上腺素这一种缩血管药。

    2.5.2抗心律失常药

    至今尚无足够证据确定某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作推荐用药。尽管目前对利多卡因了解较多,但早期的研究表明,利多卡因可提高实验动物的室颤阈,可能受实验技术的影响所致。在人体,除颤前应用利多卡因并不增加除颤所需能量。一组有随机对照试验表明,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获得心肌再灌注的病人,应用利多卡因可提高室颤阈。

    为此在未得到确切证据之前,仍按既往推荐方案应用利多卡因、溴苄铵及其他抗心律失常药。

    阿托品用于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某些心脏传导阻滞已获得广泛认同。在1992年的欧洲复苏指南中,推荐在心肺复苏中使用阿托品,其依据是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可能导致心搏停止和心脏的无反应性,但这种说法尚无定论。由于副作用极小,故目前仍推荐3mg的单剂量静推,对于心输出量适当的成人,此剂量足以对抗迷走神经活性增高。
, 百拇医药
    2.5.3碱性药物

    对于平素健康的成人,复苏期间只要给予有效的bLS,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可无迅速发生严重酸中毒表现。但血气分析可能误导医师,也不完全代表心、脑细胞内的真实情况,故碱性药物在心肺复苏中的作用并不能确定。通过动物实验,许多专家提出不少证据反对常规使用碱性药物,更不宜大量应用。一组随机会对照研究表明,院外心搏停止病人应用碱性药物Tribonat[碳酸氢钠、氨丁三醇(trMETAmol)、磷酸二钠、乙酸盐的混合物],结果对出、人院率并无改善。

    目前建议碱性药物仅用于严重的酸中毒(动脉血pH<7.1,be<-10)、高钾血症和三环类抗抑郁药过量者。首次剂量是50mmol(8.4%溶液50m1),再次给药取决于临床情况及血气分析的结果。

    3 常用抢救流程

    每一步的实施都假设前一步无效。某些情况下可在使用除颤器前给予心前区捶击。心电监护是联系bLS和高级生命支持(ALS)的纽带,心电图提示心搏停止尚应排除人为活动、电极脱落、电信号干扰等情况。
, http://www.100md.com
    此流程在心律检查后分为两大步。

    3.1室颤/室速心律(VF/VT rhythms)

    第一次除颤必须毫无耽搁,若无效则重复一次,若有必要再重复一次。分别使用200J、200J、360J的能量。若室颤/室速仍持续,可给予进一步电击,使用360J或等量的双相波电击。苦心电图波形有变化,迅速用自动除颤器检查脉搏,可以发现与心搏输出相对应的波形。若除颤器提示室颤/室速仍持续,则不必检查脉搏,而继续给以直流电击。

    需注意每次电击后,心电监护显示数秒钟的等电位线。这通常是由于短暂的电学或心肌的“昏迷”,并不代表心搏再次停止,稍后就可出现协调、规律的节律,也可重新出现室额/室速。若手动除颤器的显示屏在电击后立即出现长于一个扫频的直线,应立即给予1分钟的心肺复苏,而不再给肾上腺素。此时需对病人重新评估,若病人确为无脉搏的非室颤/室速心律,则再次给予肾上腺素及2分钟的心肺复苏;然后再次评估病情。应用自动除颤器时也应考虑此情况。
, 百拇医药
    必须重点强调正确的除颤操作,包括电极的用法、抢救人员的安全(电击时勿与病人接触,勿接触液体、湿衣服及过多的导电糊都会导致触电)等。电极或布垫必须置于距植入起搏器12~15cm处。电击时,操作者应确保所有的人都让开。

    第一组的3次电击后,80%的病人可复苏成功,因此除颤可恢复有效灌注的心律。但此期间仍要寻找并纠正潜在的可逆病因或侵人性因素,并通过胸外按压和通气维持心脑活性。第三次和第四次电击间隔不应超过2分钟,尽管在此期间采取某些措施可能提高除颤成功率,但尚未得到证实。目前认为随时间的耽搁,除颤成功率会减小。

    3.2重复各步骤

    持续的室颤/室速的原因可能有:电解质失衡、低温、药物、毒物等,对此需特殊治疗。若需持续复苏,连续重复上述步骤:电击、bLS、确保气道通畅、给氧、药物治疗。在两组电击之后,可考虑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也可按过去规定4组电击后给药。
, 百拇医药
    3.3非室颤/室速心律

    若明确排除室颤室速,除颤不应作为首选。此类病人预后相对较差,其存活率为室颤/室速心律者的10%~15%,但也有存活率达20%的报道,故不应放弃积极的抢救。

    心搏停止后的一些代谢产物使电节律随时间恶化,其预后极差。在一些情况下,非室颤/室速心律是由于代偿机制所致。因此,寻找、治疗可逆病因可能更为重要。在此期间,仍应采取心肺复苏、进一步的呼吸道处理、给氧、通气、保证静脉通道通畅等措施,且每3分钟给一次肾上腺素。心搏停止时阿托品的使用如前所述,第一轮静脉给予阿托品3mg,肾上腺素1mg,对于极度心动过缓的心律失常起搏效果显著。但除了能见到P波的3度阻滞外,对于心搏停止的疗效可疑。对于计划安置起搏器的病人,若其心肌收缩力尚未严重受损,心外叩击可能会产生具有有效心搏输出的QRS综合波。叩击频率100次/分,以弱于心前区捶击的力量作用于心脏而非胸骨;若末出现具有有效心搏输出的QRS综合波,则应立即开始正规的心肺复苏。
, 百拇医药
    给予3分钟的心肺复苏后,应重新评估病人的心电节律,若为室颤/室速心律,则按图左侧途径处理,否则按右侧途径处理。除有特别原因外,通常应持续复苏20—30分钟。

    3.4复苏后处理

    心搏停止时因缺血、缺氧最易受损的是中枢神经系统。1/3病人恢复自主循环后未能得到脑复苏而死亡,l/3长期存活者可遗留运动、认知障碍,其中仅1%—2%能生活自理。

    尽管大量研究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中枢神经系统缺血、缺氧的病理生理,但至今尚无有效措施治疗心搏停止所致脑损伤。临床上应尽力纠正低血压、缺氧、高碳酸血症、电解质失衡、低血糖、高血糖等。

    许多病人因急性心肌梗塞而致心搏停止,需紧急处理:通过溶栓或其他方法使冠状动脉再灌注,保持心电稳定,减少出现再次心搏停止的可能性,从而改善预后。(完)

    译自br Med J。1998;316:1863一1869.,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