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419861
摆脱药价困局路在何方
http://www.100md.com 2004年6月1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160期
     药品价格是普通老百姓最关注的价格问题之一,它的每一点“风吹草动”都牵动着许多敏感的神经。面对老百姓“看病贵,吃药难”等种种问题,药价“虚高”成为“千夫指,万人恨”的矛盾焦点,平抑药价的呼声日益高涨。为此,从1998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十四次药品降价措施,全国各地也制定了不少自己的药品最高零售价,可是老百姓“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的现象并未有多大改观,而制药企业、商业流通抱怨“扛不住了”的声音却不绝于耳。前不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再次发出通知,决定大幅降低部分抗感染类药品最高零售价格,此次降价涉及24个品种、400多个剂型规格的抗生素平均降价幅度30%,最高降幅达到56%,成为历年来降价幅度最大的一次。照理说,此次降价应该能讨得个“满堂彩”了。可是当记者想就此次抗生素降价的有关问题采访中国医药企业竞争力研究课题组专家委、北京康派特医药经济技术研究中心李磊主任时,对于此次降价,他的看法却绝非“喝彩”。他认为,“有关部门认为医药行业‘虚高定价’而采取的药品价格管制不完全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严重抑制了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解决药价高的关键应该是深入基层,了解医药产业面临的困境,重新研究价格政策,将医疗保险与医院治理有机结合。”
, 百拇医药
    “药价过高”的成因

    如果说药品价格真的“虚高”,那么生产商制药企业和流通领域的医药商业企业作为受益者应该是赚得个“盆满钵丰”。可是事实却并非如此。据有关消息,今年1~4月,23户医药行业国有重点企业实现利润降幅进一步加大,在今年1季度出现自2001年首次下降后(降幅1.8%),1~4月同比降幅进一步扩大到3.7%。亏损企业亏损额0.7亿元,同比增亏31.9%。来自中国医药企业竞争力研究课题组的统计数据也显示,在医药商业流通领域,2003年全国有17个省市处于亏损状态、商业流通利润率在0.6%以下;而2004年一季度约有20余省处于亏损,并有亏损面继续增大的危险,四川省已通过和即将通过GMP认证的企业约20余家,面临全面停产;1~5月份同比销售下降27%。

    既然药品生产和商业企业并没有因药价高而获利,为什么老百姓依然觉得看病贵?李主任认为,药品价格是厂家、批发商、经销商、医院、医生和患者等各个流通环节主体在市场中共同博弈形成的,在市场经济中,药品的现实价格就是市场价格。一个成本一块钱的药品在医院卖到一百块,这一百块钱同样是现实中的市场价而不是虚高的价格,因为有人卖有人买,这个价格才能成立。其实我们所谈的只是药品价格过高而不是“虚高”。实际上药价过高集中体现在城填,尤其是中心城市的大中医院、国有医院,而其成因是医疗体制改革的严重滞后。
, 百拇医药
    药品消费的一大特点在于普通消费者不具备自主选择药品的能力,治病用什么药,用多少药,得由医生处方来决定。这就是药品生产企业把医生和医院视为实际上的销售终端的原因。而在我国,医疗体制一直存在着医药不分家、以药养医的痼疾,医生和医院不但毋需为药品消费埋单,反而能从中获利。于是,医疗机构往往利用自己在药品流通中的有利地位追求经销药品利润的最大化;同时为捍卫自己的利益,医院利用控制终端和其议价的绝对能力,把国家药品降价的压力转移到生产企业和流通环节,医院在降价过程中影响不会太大。而药价愈高,其赢利愈大,因此医院为何“偏爱”高价药也就不难理解。某种药品降价,虽然其批零差率不变,但批零差价的绝对值却会缩水,这就是低价药、降价药被医院“冷落”甚至“蒸发”的深层次原因。

    药品生产成本增加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药品零售价格指数已经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两位数涨幅,逐步下降到负增长,从1997~2003年药品零售价格指数平均每年下降3个百分点,远高于同期整体零售指数0.4的跌幅。可与此同时,药品的生产成本却并未减少,反而有增加的趋势。北京康派特医药经济技术研究中心研究认为医药制药企业的固定成本已大幅增高:①药品生产的原、辅料以及包装材料随着能源等成本的增加而看涨;②GMP认证的投入使企业生产成本增加,据测算,通过GMP改造,企业一般会增大投入30%;③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新产品研发的投入增加;④企业为监管支付的成本增加,最典型的例子是药品招标采购,企业必须承担标书工本费、投标品种保证金、中介机构服务费等多项不合理费用,增加了大量非经营成本;⑤企业生产的能源成本及由此导致的运输成本增加;⑥销售成本增加,如用于广告投入及营销渠道建设的投入也越来越大。
, http://www.100md.com
    李主任说,近几年,国内医药工业企业的利润率降到10%以下,医药商业企业的利润率不到0.6%,1997~2003年,按每年3000亿元药品销售额计,医药行业在8年间损失利润达900亿元之巨,这使我国国内医药企业的竞争力与国外医药企业的差距越来越大。然而最让整个中国医药企业竞争力课题组担心的还不止于此,他们担心,随着我国药品生产企业GMP认证后带来的1000个亿的产能过剩和新品种严重缺乏等问题,我国医药企业目前正处在一个需要连续资金投入以维持其长久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如果企业的利润持续下降,导致资金投入不足甚至资金链断裂,这将对我国整个医药产业的发展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

    据中国医药企业竞争力研究课题组提供的数据,目前我国有4500家左右的医药生产企业通过了GMP认证,如果每家企业进行GMP改造的投入以平均3500万元计,就需要近1500个亿,而这些资金大部分来自银行贷款。许多企业仅收回GMP改造的成本就需要3~5年甚至更多的时间。而且GMP认证并没有达到产业聚集、优胜劣汰目的,我国医药行业产能整体过剩的情况还将加剧。目前我国通过GMP认证的企业中,约65%的生产线面临开工不足,新建或改建的GMP生产线处于闲置状态,特别是生物制药领域;约50%以上的企业老板在为新品种四处奔波;约60%的中小企业在不同程度承受着新品研发、银行还贷、营销渠道建设、资金缺乏的巨大压力。与此同时非医药资本进入医药产业亏损面近70%,有迹象表明,2005年,约150亿的非医药资本因各种原因不得不退出医药产业,这对本来就缺少资本推动,产业成熟度又低,抗风险能力差的医药产业来说,又将是沉重的打击。
, http://www.100md.com
    药价困局出路何在

    药品是特殊商品,其消费的特殊性在于需求刚性强而弹性极小。有病就得治,治病就得用药,没有情不情愿的问题,这就是药品消费的刚性。反过来,没病没灾的老百姓不会因为药价降了而多买药、多用药,药品尤其是市场成熟度较高的普药很少因为价格的变化而影响销量。也就是说,药厂很难从药品降价中获益,这是由药品需求弹性小的特点决定的。

    怎样才能把药价定好,让群众既看得起病吃得起药,同时也维持我国医药产业健康的发展,中国医药企业竞争力课题组的专家们给出了如下建议:

    1.加快医疗体制改革的步伐,打破垄断,实施医药分业,在医药行业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从体制上解决“以药养医”的问题;

    2.推进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程,应根据国民的支付能力建立多层次、多样性的医疗保险体系,使每一位患者尽可能地接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同进将医疗保险与医院治理有机结合,可以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建立医疗保险直管医生处方机制;
, 百拇医药
    3.放开药价管制,让市场在药品定价中掌握“发言权”;

    4.药品的定价应与整个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相协调,国家应加大对医药企业进行药品研发的扶持力度,同时要从总量上控制企业硬件投入的规模;

    5.建立新的、科学的药品价格构成计算方法,对药品价格不应一味只讲“降”,药品价格应该“有升有降”,对于企业新的原研品种应在价格上给予保护以鼓励企业进行研发创新,同时尽快将这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而在药品降价时也应进行试点而不能“一刀切”,要适时、适度、分步骤进行;

    6.目前我国的农民还不富裕、吃不起药,我国医药市场未来的发展在广袤的农村,因此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好“三农”问题,对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http://www.100md.com(新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