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中药药市 > 品种分析
编号:10419863
浙贝大增产 市价狂下泻 2004年浙贝产销专题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4年6月1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160期
     “有涨必有落”,这是商品经济的一条定律。连续疯涨了五年的浙贝母,今年终于“老老实实”大幅度跌价。不但浙贝跌价,整个贝母类市价均全面走低,与去年此时全线飘红相比,形成鲜明反差。

    浙贝产销情况分析

    今年,浙贝的生长情况总的来说比去年要好。去年冬种时,种贝因受旱情影响个头儿趋小,但今春气候较好,几个贝母产区生长情况都好于去年,且没有发生病虫害,亩产量也比去年要高。

    一、各产区种植面积及产量状况

    (1)鄞州老产区: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明,鄞州老产区共种贝母7469亩,其中种子田4108亩,商品田3361亩。其核心产区樟村种植面积为3840亩,其中商品田为1728亩。据有关人员去产区调查后告知,因贝母价低,有一部分商品田未起土而留作种子田,估计全区商品贝面积3000亩左右,亩产220公斤,总产量为660吨,比上年增产一成。
, http://www.100md.com
    (2)磐安产区:该地区共种各种贝母8400余亩,其中大贝种子田2500亩,其余为商品田。在2500亩种子田中有10%起土转为商品田,这样商品田面积即为6000亩左右。虽然今年贝母没有发病,生长比去年好,但因种贝价高,亩下种量有所减少,影响了亩产,商品贝产量在900吨左右。

    (3)东阳、永康、缙云产区:这片产区的种源大多来自江苏,有一部分是磐安人在此地租田种贝,面积约为930亩。据东阳市统计局公布,当地农业部门掌握的种植面积达2900多亩,此外,永康市700亩,缙云县有2000亩。因此,三个市县总种植面积约达5600余亩。笔者保守地以4400亩计算,商品贝产量约为700吨,而去年这些产区的产量不足200吨。

    (4)舟山、开化等其它产区:舟山是个老移植产区,上世纪七十年代就从鄞州引种,据报今年种植有千亩。开化县是新区,有磐安人在开化种有220亩,此外尚有青田、临安、桐庐、仙居等新发展区,这些新产区较难全面统计其生产面积,若以1600亩计算,产量约达240吨。
, 百拇医药
    以上四块产区共新种植商品贝母15000亩左右,商品贝产量在2500吨上下,比去年的1460吨增加71%。而近两年,浙江以外新产地从江苏南通等地购种尚无法统计,磐安人在江苏租田种贝母的也有上百亩,这些地方的产量均不包括在上述产量中。不过,由于市价剧跌,目前市场上再无购贝母种的人了,估计下半年冬种时,近两年的新发展区基本上不再恢复种植,明年商品贝面积估计至少要减少5000~6000亩。

    二、产新前产区存量

    据报,鄞州产区有半数产量尚未出售,约有存量300吨。磐安产区尚有50吨未出售。故以上两个主产地共约有350吨未出售,绝大部分均在生产者手中。若以年初190元(公斤价,下同)的市价跟目前相比(按每公斤贝母跌价150元计算),则鄞州贝农损失4500万元,磐安贝农损失750万元。目前销区库存是很少的,新、陈贝母都积存在产区农民手中。

    三、今年产地贝母市价动向
, 百拇医药
    今年的产量相当于两年的需求,再加上产新前留下的350吨陈货,说明产大于销的程度已相当严重,这充分体现在浙贝的市场价格上。2004年1~2月尚保持在190~200元的水平,3月上旬市价即开始下跌,一度跌到80元,3月中旬又反弹到100~110元,3月下旬起逐步缓落,4月底降到72元,5月产新后市价续跌。5月23日,磐安市价已跌到44~46元;5月25日,鄞州有人收鲜贝母切片加工,折成干货市价为40元。在“买涨不买落”指导思想的影响下,目前市场上购销较为清淡,销区客户都是勤进快销,预计这种状况要持续一段时间,价格不稳定,购销不会趋向正常。

    笔者观点

    浙贝价格从多年疯涨到剧跌,是中药材产销多变、价格大起大落的一个缩影,我们应该从中汲取一些有益的教训。在此,笔者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如何正确看待浙贝高价的利弊
, 百拇医药
    浙贝连涨五年价,贝农发了财是好事。但我们必须看到,一味追求高价,是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市场经济在运行中,各种商品之间有合理的比价,供求关系变化会导致价格时有升降,但一般不会像浙贝这样持续多年大幅度涨价。高价带来的后果,一方面是刺激了生产的盲目发展,造成产大于销,进而价格大跌;另一方面高价又严重侵害了消费者利益,制约了消费。据笔者了解,因为浙贝价高,有很多老中医为减轻病者负担处方时很少用浙贝,而改用别的止咳化痰药。生产者种贝母是为了出售商品,若因高价而减少消费,不亚于自砸饭碗,加大产销之间的矛盾。所以,从长远来看,笔者认为,浙贝持续高价弊大于利。

    二、如何正确看待浙贝持续涨价的原因

    1999年8月,浙贝市价曾跌到7~8元,2000年8月涨到78元,2001年5月突破百元,2002年7月冲高到170元,2003年10月涨到240元。与1999年8月的亏本价相比,2003年的浙贝市价上涨了2900%。浙贝市价为何得以持续五年连年大幅度上涨呢?笔者认为:
, 百拇医药
    (1)供求矛盾只是涨价的一个由头。由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浙贝价格低,药农的种植积极性受挫,产量下降,产销两地社会库存薄弱,供求有时偏紧,导致2000年浙贝价格较大幅度的上涨。但是2000年~2003年,全国药材市场没有一个地方出现过浙贝供应不上的局面。因此,供求矛盾不应是导致持续涨价的主要原因,只能说是要涨价的一个由头。

    (2)人为炒作是浙贝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是近年来国内中药材市场比较公认的看法。浙贝生产点比较集中,繁殖系数低,有利于炒作。鄞州、磐安两个主产区的经销商们看到这一点,相互沟通信息,成功调控了浙贝的市场走向。

    (3)商品贝与种贝相继轮番涨价是主要原因。商品贝涨价了,供应种贝的药农自然要参照商品贝把价格也涨上去;种贝价格一涨,种植成本提高,商品贝也要水涨船高。以2003年为例,5月上旬商品贝160元,种贝60元;7~9月,种贝价上涨到150元,商品贝同期为200~210元;10~11月,种贝又涨到200元,商品贝涨到240元(曾短暂冲高280元)。这是浙贝的生产特点所造成的特异现象。在鄞州老产区,种贝可以做到自给自足,所以受到的影响较小,而磐安、东阳一带需向江苏南通等地购入种贝,仅磐安年购入种贝量即达600吨。所以说,商品贝与种贝之间的利益关系对浙贝的涨价之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百拇医药
    三、稳定市场的解决之道

    由于现有药材生产者大多是农民,市场信息不够灵通,他们全靠市场价格作为种药的信号灯,然而药材价格又存在一定的投机性,因此使很多人误入歧途。药材少了是宝,多了是草,不能当饭吃,如何加强全国药材产销指导工作,是一个为农民服务的现实问题,亟待研讨并妥善解决。

    另一方面就是要切实调整浙贝生产规模。早在2000年,笔者就提出“总量控制,调整结构”的呼吁,以期防止盲目发展贝母生产。但由于浙贝价格一路攀升,所以种贝热也持续高温。去年本应降价,后因减产和种贝价格的上涨,商品贝市价又大幅上涨,造成生产规模失控。若按年需量1200吨计算,商品贝种植面积宜在5000亩左右,而今年商品贝种植面积超万亩,显然是生产规模过大。所以,我们必须看到,今年产量大造成了社会存量充裕,明后年就必须调减生产。当然,调减生产有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年,但早调减早得益。

    四、预测浙贝后市

    笔者认为,贝母市价仍有下降空间。由于产大于销明显,社会存量大增,所以销区大都会采取以销定购、小批量进货的做法,社会存量主要集中在产区,因此,今年产新后到明年产新前,市场走销不畅,贝母市价还会往下落,这是市场规律,谁也难以阻挡。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只有降价,减轻患者负担,才能让医生恢复处方用药扩大销路。(文中部分数据由省中药材产业协会提供), 百拇医药(万德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