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424567
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参观记
http://www.100md.com 2004年6月21日 厚朴中医网
     御为普济生乃永盛 常宇

    早就听说过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的与众不同:它的丰富馆藏超过了许多国内的中医博物馆,不管是国家级的,还是各科研院所的,它的远至战国时代近至民国时期的传世珍品的实物价值让中国医史专家、文献专家、考古专家赞赏不已。不仅如此,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的众多专供皇族宫庭御用药品、药具,更增添了它的神秘。更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如此规模的中医药博物馆是民营性质的、家族式的博物馆,这就不能不让人叹服了。

    尽管事先有所了解,但是真正见到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时,我们还真是着实地吃了一惊。博物馆馆长御生堂后世传人柏杨先生带我们走进了一排古香古色的平房中,于是数千件中医药珍宝开始让我们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柏杨先生向我们娓娓道来御生堂的历史。御生堂系山西榆次白氏始创于明代万历36年,距今已有将近400年历史。原址在山西榆次县城东门内,后转到河北,最后落户北京。白氏家族祖上曾在明清时期曾出过二代御医,告老还乡之时,乾隆皇帝赐予“御生堂”匾额,意为:“御为普济,生乃永盛”,以后便以御生堂为名。御生堂是集中医、中药、历代医具医案于一体的商号、药铺,它不仅有医道高明的医生,而且所制丸散膏丹皆货真价实,载誉民间。御生堂是清代北京最好的药铺之一。兴盛时期曾在河北、山东、陕西、内蒙等地都有分号。
, 百拇医药
    在建国前后御生堂有过一段断档期,当时家族中大部分人都参加了革命,或是到了海外,或是分散到其他地区。

    近年来,御生堂后世传人越来越感到应该把中医的历史文化展示给民族,使人们了解中医药学发展的历史,感受华夏医药医术的神奇。于是柏杨先生开始在家族中收集整理挖掘祖先的文物,历尽千辛万苦,走遍万水千山,就有了今天的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

    在博物馆内,由乾隆帝御笔亲题的“御生堂”匾额依稀可见药铺当年全盛时的辉煌。而手捧灵芝的明代神农雕像,生了锈的铁钩挂着木色斑驳的幌子,老式药柜上立着的药王像,柜台上摆着出诊用的木药箱……简直让我们穿越时空,重回到二三百年前的明清时代。按着当时的旧貌陈列的御生堂曾使用的各种金银药器、老药柜、老账本和御生堂当年使用的带有甲骨文字的龙骨和熊胆、红珊瑚、龙骨、犀角等珍贵药材,让感受到当时老药铺前人来人往,生意红火的景象。

    从《内经》时代的九针、砭石到宋代的黑釉大药缸,再到明清老药铺医方广告包装,无不述说着中医的源远流长。从带有甲骨文的龙骨、汉简、给同治皇帝开的宫廷御方到有百年历史满墙的老草药标本,这些绝世珍品无不展示着中医药与传统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展厅里的展品密密麻麻,应有尽有。诸如良渚文化时期的玉针、辽代用于包针筒的手帕,有着300年历史的灵芝,清代太医院按摩器、清代医用藏冰箱等,清代名医劳徵、有“江南药王”美誉的胡庆余堂、民国时期京城“四大名医”之首施今墨等人使用过的医案,同仁堂、鹤年堂和胡庆余堂的药目药方,各种朝代的药缸、药勺、药杵等各种中药用具。大大小小各种砭石用具,青铜质、牙质、竹质、檀香木质、黄杨木质……长长短短的针灸针具,玉针、骨针,青铜针、扁鹊针、梅花针……,各种朝代的,各种质地的。还有李时珍、孙思邈的木雕像,针灸铜人像,远古时代的解剖图,各种练功的挂图,占卜的医卦,历代医药的说明书,几百个老广告,明清时期制做至今尚未开封的中药,数千件宋、元、明、清、民国时期的白瓷雕花药罐,每个正面都有釉下彩书多的老药铺名称、字号、地址和药名……每一件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每一件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 百拇医药
    馆长柏杨告诉记者,历经战火和文革等,很多文物保存下来非常不易,而收集工作更加困难。就是那个宋代的黑釉的药坛子,在文革期间,不得不忍痛把上面2个白色的“内府”字刮下来了,然后里里外外都拌上泥,作为腌咸菜的缸子多年才保存下来。中国中医研究院李经纬教授见到此药坛后,觉得非常难得,因为像这种药坛目前见到的只有3个,一个在上海博物馆,一个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馆,而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的是最大最完整的一个。

    一些中医医史文献专家指出,很多中医陈列馆都是史料、文献居多,而实物东西非常少,而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实物量之大,让人难以想像!

    馆长还向我们解释说:“还有砭石,真正见过的砭很少。现在的砭多是由石头做成的,实际上古时的砭石是用陶土制作的,中空的,加热之后能保持一定的温度达十个小时左右,我馆收藏的砭就是如此。现在人们也在研究开发砭的技术,所以了解砭的历史就大有益裨。只是我到现在也没有复制出古代的陶土的中空的砭石,我也曾请陶瓷工仿制几个砭石,但都没有成功,难度很大,总是炸裂。”
, http://www.100md.com
    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不仅影响国内民众,还吸引了大量的国外学者纷纷参观学习,柏杨先生告诉我们,开馆半年来,已有几千人来参观,但80%~90%都是外国人,可见中医文化也逐渐被外国人接受,并不断地传播海外。所以再怎样艰难也是值得的啊!

    我们相信,在几千件的展品背后,也肯定有一部风雨御生堂的兴衰历史,也肯定有像大宅门一样的一个个善恶悲欢故事。但更重要的是,参观过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就会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中医的另一种博大精深,中国人的另一种大智慧。

    相关资料:

    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是御生堂白氏后世传人创办的民办博物馆。位于北京丰台花乡四合庄园,2003年12月开馆。馆藏3000余件与中医药相关的文物。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被北京市文物局专家组誉为京城最好的医药博物馆。

    博物馆文物陈列展分为八部分:清代御生堂老药铺景观及传世珍品、历代制药工具和中医诊治用具、古代中草药标本、历代中草药包装及器皿、历代中医药书籍及报刊创刊号、近代名医医方医案真迹、中医药老仿单及老广告、明清中国各地老字号药铺药庄资料。在这里汇聚了中华6000多年中医药历史物品。B05.3
, http://www.100md.com
    北京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于2003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近日,本报邀请了中央党校中央国家机关分校第八期学员参观了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并围绕中医药、中医药文化等内容进行了座谈,现摘选主要观点奉献给广大读者。

    国务院三峡办机关党委办公室主任钱先文:参观完博物馆之后,我最深切的感受可以概括为八个字:“民族珍品,精华永志”。我认为对传统文化首先应该是保护,然后是发掘。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中医药不仅可以治病救人,而且具有极其深刻的内涵和重要的学术价值,是最具开发和应用前景的。但目前中医药的资源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近年来人们对西药的局限性以及中医药的安全有效、标本兼治等特点的深入认识,逐渐转向对中草药领域的开发,中医药国际市场急剧增加,这也说明了中医药的优势已开始被发掘并日益突显。我认为应重视中医药文化,加强中医药文化知识的推广普及、教育宣传工作,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名中医,为人民健康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积极推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 百拇医药     关于中医药发展方向,首先,将中医和西医结合起来,走中西医结合之路,以更好地发扬中医药文化精华,挖掘更深的东西,来加快中医药现代化进程。西医有很多现代科技尖端的成果和技术是值得借鉴的,中医可以选择性地“提取”其中有益于中医诊断、治疗的部分。其次,我国目前对中医的投入和开发太少,市场上中医占的份额很少。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中医药的种植、生产、研制更具有规模化、系统化、产业化。走这样一条路子,对中医药的发展也是很有利的。

    铁道部铁道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董守清:御生堂作为我国惟一一个能够保留如此完备的传统中医药文化遗迹的民间机构,对我国中医药事业是一个巨大的贡献。我参观完博物馆之后得到的启示是:中医药是我国的国粹。我国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中药资源、大量的处方资源、深厚的中医药理论与文化底蕴,为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应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力度,使中医药更好地保留和发展。

    由于我国传统医药具有理论、治疗、方药、养生保健等方面的优势,重视“天人合一”思想等特点,符合当今人类医疗保健要求,近年来引起了国际上越来越多国家的医药界的重视和关注,并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作为中医药的发源地,民间组织和政府应联合起来,把中医药事业做大、做强。
, http://www.100md.com
    国家知识产权局协调管理司副司长顾晓莉:我个人比较相信中医的疗效,但没有深刻的感受,看过展览后,感觉中医确实文化积淀很厚重,觉得中医中药发展这么多年,在发展过程中确实有很多宝贵的东西。

    过去人们认为中医很玄,现在逐渐认识到它的科学性,一个是有多年的经验积累,一个是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对中医认同度越来越高,海外也逐渐接受了。

    但是中药要想真正走向世界,在发挥古老传统同时,还应该和创新结合起来,放开眼界,不排斥新技术介入。对于中药本身的理论研究和中药治病机理的研究还应更深入地研究,否则的话容易被一些国家赶超过去,那么我们占有的优势地方在市场上都可能被别人抢占。

    中医发展不是一个浅层次的问题,因此不能有浮躁的心态和急功近利的想法,不要只在于表面。必须尊重积淀深厚的中医文化,并对此有深入的理解。我相信中医药发展肯定会有辉煌的未来的,但必须脚踏实地,潜心研究,必须有这样一个过程。
, http://www.100md.com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副主任黄澄清:展览办的不错,能把这么多好东西保存下来不容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里的中医药文物是世界的珍宝,艺术文化的宝藏,中国人应该充分的继承并发扬光大。

    中医传统理论深厚,我认为应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由专门的人才进行深入挖掘。目前计算机的手段多种多样,西医的生物分子学、生物信息学、DNA研究等等都运用了计算机技术,但现在比较缺乏把中医和计算机这两个学科结合起来,做出模型,分析研究中医辨证规律的人才。如果把这里馆藏的诸多药方输进电脑进行数据化处理,统计案例中运用的方药,研究病人证候,肯定能找出规律性东西。

    税务总局地方税务局助理巡视员曹聪:我本人特别信赖中医,母亲的经历曾让我切实感受到中医疗效的神奇,也认识到中医是科学的。比如中医大夫嘱咐膀胱癌术后病人不能吃辛辣,说病在下部,内有湿热,再吃发物对病情不利,能讲出道理,事实也证明忌口对病情稳定大有好处,有什么理由不相信中医呢?
, http://www.100md.com
    中医个性化、针对具体个案配药的理念是很先进的,比西医的“一药通治”高明得多。有文章说,西医的治疗方式将要从现在的一种药适用大多数人、转变成针对个体的治疗,更趋向于中医的“辨证论治”。据我所知中医药在美国很受欢迎和信任,中医药正在走向世界,逐渐被更多人认识。但是我觉得中医药的宣传还不够,目前大多数人对中医仍缺乏系统的了解。

    新疆阿勒泰地委副秘书长李新民:对外行而言,如果没有讲解恐怕很难看懂这里的展品,但白馆长的解说令我们感觉趣味无穷,意犹未尽。这里的馆藏品非常丰富,但场地不大,希望国家能进一步给予扶持。

    我认为中医的传承不仅要传物品,更重要的是其中的文化内涵也一定要代代流传下去。中医怕失传,怕就怕在有一天物件还在,但它的来历、内涵没人了解了。我接触的老中医医德都非常好,也许中医强调的辨证思想会贯穿到医生的做人理念中,对做人处事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我相信一个高明的中医大夫也必然是一个好人。

, 百拇医药     文化部离退休人员服务中心副主任康明:中医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不仅要保存更应该发扬光大。历史上曾有过许多对中医的偏见,但是中医药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她的生命力是非常顽强的,不是三言五语就能打倒,就能推翻的。

    中医药在当今时代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现在西方对自然疗法、顺势疗法、针灸疗法、中草药疗法等方面已经开始重视起来,从这个角度也证明了中医药的生命力,她是不可能被消灭的。西方医学在其先进科学的基础上,都已经开始了对传统医学的研究,而我们自己国家重视不够。

    现代的中西医结合应该是互相促进补充,我不认为中西医结合会毁掉中医,坚持优秀文化传统,发扬光大,并不是固步自封,否则中医药就不可能发展。中医药是从实践中来,经过千百年的提炼、升华、归纳、总结并且上升到理论,中医药文化富有生命力,绝不应该惧怕挑战。

    中医药的从业人员、关心中医药发展的人都有责任、有义务把优秀的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包括对中医药文化的保存、抢救、整理。民族虚无主义不可取,但是固步自封、不肯进步更不可取,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应该注意去伪存真。
, http://www.100md.com
    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副主任赵术栋:第一次以这种方式接触中医中药,在这之前都没有把中医药上升到文化的高度来看。参观完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之后,我认为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与中华文化同生,和中华民族的繁衍、发展息息相关,中医药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是同一个历程,中医药的发展历程本身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倡先进文化,中医中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能忽视她,要给她应有的位置,充分地发扬光大。

    我认为必须保留中医药文化的特色,中医中药历经几千年不衰说明她有顽强的、不可抗拒的生命力,有着深刻的内涵。文化是民族之魂,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要保留本民族的特色,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应该和民族文化相结合,进一步挖掘、搜集、整理传统的中医药文化。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住房建设服务中心副总经理付贵成: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是一个学习的好地方,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医文化源远流长。我们不仅要把中医药博物馆、中医药文化保存下来,更要使她发扬光大。
, http://www.100md.com
    中医药在治疗疾病、养生保健、食疗、按摩等等方面都很受欢迎,尤其是受中老年人的欢迎。我个人认为中医是治本的,西医是治标的。去年抗击SARS的过程中,中医药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大家都是以中药汤剂预防为主,不可否认这一过程对中医药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中医药在国外很受重视,诸如新加坡、日本等国家比我们国内更加重视,我认为我们自己更应该重视起来,要用世界的眼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医药文化,大力弘扬,使中医药的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中央党校中央国家机关分校司局级班班主任熊文:在这里学了很多知识,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医药的文化也是博大精深的。但是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还是不够的,甚至是有偏差的,认为中医很神秘,像神话一样,有病了先看西医,西医治不了了才去找中医,再或者有疑难杂症了才去找中医,我认为这是人们对中医认识上存在有误区,中医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有着自身的科学道理。同时这也反映了我们国家对中医药的宣传和管理还是不够的,有待进一步加强。,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