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胃肠外科 > 小肠、结肠疾病 > 阑尾炎 > 慢性阑尾炎
编号:10421411
《名家验案探讨》急性阑尾炎
http://www.100md.com 民间中医
     候XX,男,26岁。阳谷县石门宋公社龙虎寨大队社员,1974年8月求诊。

    右下腹持续疼痛已四、五天.初时满腹作痛,两天后疼痛局限于脐部右下方,自述已服过治阑尾炎中药三剂,方中有当归,赤芍、公英、双花、乳香、没药等清热、解毒、活血、行瘀之品,:未见疗效,疼痛且有继续加重之势。细询病情,知患者恶寒、肢冷,痛处有灼热感,局部疼痛越重,身冷越明显。食欲不振,轻度恶心,心烦,口苦,口干不欲饮。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略沉。

    证属...

    处方:...

    上方一剂后,右下腹热痛明显减轻。身不觉寒,四肢转温,恶心止。继服二剂,诸症消失,随访两年,未见复发。

    


    热壅气郁
, http://www.100md.com
    四逆散如何?


    热痈。

    大黄牡丹汤。


    热深厥深,四逆散应该不错。


    大柴胡汤证。


    同意信天鸥的意见.


    邓铁涛论肠痈:

    肠痈可以说等于急性阑尾炎.虽然从定义上说,肠痈包括大,小的痈肿,但肠痈之好发部位为阑尾部,因为那是一条盲管,容易阻塞成病,旧称盲肠炎.中医还有缩脚肠痈之名,就更加与阑尾炎相吻合了.
, 百拇医药
    我自四十年代开始专用大黄丹皮汤治疗阑尾炎.

    我处方的用量为:生大黄9--15克(必后下),芒硝不超过9克(冲服),桃仁9---15克,冬瓜仁30克,丹皮9--15克.如服药3--4小时不泻下,照方再服用一剂,以泻为度.

    若阑尾已成脓肿,扪得右下有肿物,我仍然用大黄丹皮汤.另用三黄散水调或蜜水调敷肿处,药干既换.

    本来[金匮]有"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以下也"之句.姜左景说:"依据[金匮]法,肠痈分为二,一种为热性者,为大黄丹皮汤所主.一种为寒性者,乃薏苡附子败酱散所主"而不是成脓与否的问题,脓成者宜急下之.

    我同意他的看法,而未遇到可用薏苡附子败酱散之证.但对于阑尾穿孔引致弥漫性腹膜炎之患者是否"急下之"则宜考虑,应辨证论治,可重用清热解毒发并用三黄散之类外敷腹部,或转用手术疗法.
, 百拇医药
    六十年代有人发现足三里下二寸上下有阑尾穴,凡患阑尾炎,该穴按之疼痛甚,针该穴可治疗阑尾炎.于是我用重要再加针刺阑尾穴,疗效更佳.七十年代我曾拟订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方案为:

    一,针阑尾穴.沿足三里穴下按压得最痛点下针,用泻法(我常用一进**之泻法)先刺一侧,行泻法约几分钟,继续针另一侧有几分钟,如是轮流泻法20到30分钟,然后留针一小时,于留针时亦可间隔15分钟行泻法1--2分钟.

    二处方:大黄丹皮汤一剂.服药后3小时不泻下再煎一剂予服.

    经过上述治疗,大多数与针后痛已减,服药得泻后腹痛又减,人即轻快,但仍然需要卧床休息.第二天如无大痛复作,可以不针只服用中药.约计三天一般之急性阑尾炎已无其他症状,但必须人仍再服大黄丹皮汤三天,以清余邪,以免复发.如果平素脾胃虚弱的病人,更需要于第七天开始服用四君子合四逆散3到四天,以调理脾胃恢复元气,有人认为中医非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复发率高,不如手术干脆,其实是治疗未彻底所致.凡经过治疗后虽已无症状及白细胞检查正常,如舌上苔厚或脉尚数而有力者,必须继续服药方能彻底.
, 百拇医药
    


    急性阑尾炎

    候XX,男,26岁。阳谷县石门宋公社龙虎寨大队社员,1974年8月求诊。

    右下腹持续疼痛已四、五天.初时满腹作痛,两天后疼痛局限于脐部右下方,自述已服过治阑尾炎中药三剂,方中有当归,赤芍、公英、双花、乳香、没药等清热、解毒、活血、行瘀之品,:未见疗效,疼痛且有继续加重之势。细询病情,知患者恶寒、肢冷,痛处有灼热感,局部疼痛越重,身冷越明显。食欲不振,轻度恶心,心烦,口苦,口干不欲饮。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略沉。

    证属阳热内郁,气机不畅,局部气血瘀滞,与以四逆散合金铃子散。处方:柴胡9克,白芍12克,枳实9克,元胡9克,川楝子9克,甘草6克。

    上方一剂后,右下腹热痛明显减轻。身不觉寒,四肢转温,恶心止。继服二剂,诸症消失,随访两年,未见复发。
, http://www.100md.com
    先生按:四逆散有柴胡以升肝解郁,有枳实以降胃导滞,又有芍药甘草以养荣和络,缓急止痛,所以凡由于肝郁克土,胃失和降,或胃肠湿滞,阳受郁遏所导致的一切症状,本方都用之有效。以上三案,主诉虽然有“两腿烦痛”、“癫痫频作”、“肠痈腹痛”的不同,但从兼见诸脉症来分析,或身觉微寒,或四肢较冷,或脉弦舌赤,或胃脘胀满,或呕吐痰涎,和论中四逆散症的“四逆”、“腹痛”、“泄利下重”一样,都说明是肝气内郁,肠胃气滞,所以都是本方治疗范畴。《内经》所谓“伏其所主,先其所因”原则,通过以上诸案,可以深有启发。

    


    到底是经方家,真是厉害!佩服得五体投地!


    初以为是太阳蓄血证,桃核承气汤可也。看了答案,才知己非。病位在肝经循行部位,非太阳蓄血证之病位,而且太阳病当无手足冷。惭愧!


    太阳病可有全身冷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