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422242
实验证实针刺穴位能引起人脑特异性反应
http://www.100md.com 2004年6月2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165期
     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砭石治病,经络学说则是针灸医学的核心。传统上,中医根据针感所及、针刺病理反应和腧穴主治之经验,认为经络是确实存在的。譬如《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提到“中气穴,即针游于巷。是指针下的反应,所产生的感传现象,当为形成经络的主要原因。《素问·皮部论》的“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腑脏也。”则是十二经脉内属脏腑外达肌肤之理论根据。至于《灵枢·九针十二原篇》的“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脏六腑之有疾也。”和《灵枢·终始篇》的“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足者取之腘。”临床经验,发现果然有若干腧穴,尤其是位于肘膝以下之五腧穴,具有远道治疗之功能。有识者,甚至如《灵枢·经别篇》所言“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强调针刺经络的重要性。经络学说为中华医学的精髓之一,其循行部位,在《灵枢·经脉篇》言之甚详,然在解剖学上却无实质“轨道”可寻。以往有关针刺机制的研究,不管是早期哲学层次,还是使用生理学、生物化学或是物理学的研究,仍是停留在间接的验证,以至于经络的存在与实证仍有许多未定论之处。
, http://www.100md.com
    随着神经科学工具的进展,功能性磁共振造影可在不须解剖的情况下,及时侦测针刺时脑局部血流和血氧量的变化。如果外界刺激引发局部血流明显增加,就会给脑带来大量的含氧血红素。当含氧血红素增加的速率,超过脑组织活动消耗含氧血红素的速率时,局部含氧血红素与去氧血红素的浓度相对比值会升高,而造成影像上局部磁振讯号的增加,此即血氧程度相关效应对比讯号,因而该皮质区可被侦测出来。我们透过直接观察头脑相关部位的特异性的反应,可更进一步的认识针刺治疗、大脑刺激和作用器官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中医学的针刺治疗提供了科学评估方法。

    为了研究针刺与语言中枢的关系,以功能性磁共振造影观察针刺引起人脑之特异性反应,能实证远处取穴可活化脑局部血流和血氧量之变化。近年,笔者在一试验中,选择了18位男性志愿,年龄在18~21岁之间,针刺他们的穴位哑门、三阳络等,并以具有高分辨率、非侵入性的功能性磁共振造影技术侦测、研究他们的脑部活动变化。同时,笔者利用功能性磁共振造影技术定位观察,治疗语言区的针刺穴位对特定脑组织血流量的改变。根据针灸大成记载:哑门又名瘖门,项后入发际五分,项中央宛宛中,是督脉和阳维之会,主治舌急不语、重舌、诸阳热气盛、寒热风哑等;三阳络位于腕后臂外四寸,即支沟穴上一寸,主治暴瘖哑、失语。在试验进行时,以受试者可容忍,并不引起疼痛的电针针刺,刺激督脉哑门穴和手少阳经三阳络穴;同时,以穴位旁一公分处的非穴位、无刺激状态为对照组,从功能性磁共振影像中得到脑部神经元活动变化的影像,以评估刺激此特定的穴位是否能活化特定的大脑语言相关区域。
, 百拇医药
    由事件相关及区段式的功能性磁共振造影相互比较,试验结果发现:电针刺激哑门和三阳络穴,在听觉区和语言运动区相关之右侧额下回及两侧颞上回有显著磁振讯号变化的现象,而在非穴位电针刺激之对照组则无此现象,显示针刺三阳络与哑门时,跟语言中枢之间有某种讯息传递的现象。

    手少阳三焦经三阳络和督脉之哑门,皆属于阳经的穴位,功能性磁共振造影实验结果也显示在相对映的头脑相关部位有特异性的反应,非穴位之对照组则无此现象,显示远处取穴之穴位刺激,其讯息传递可传至脑部,符合手之六阳经脉讯息传递方向是从手至头的记载。功能性磁共振造影结果,为探讨针刺有关穴位对中枢产生影响的机制带来一线希望的曙光。藉由有系统地探讨正常人不同经络、不同穴位,及至生理状态与病理状态下的异同,我们或可逐步了解针刺原理的奥秘。同时,透过功能性磁共振造影的现代医学技术,提供中西方医学交会沟通的平台。古老针灸经验之传承,面对实证的、科学的考验和剖析,去芜存菁,不仅有助于真相的了解,也有益于临床实证医学的建立。, http://www.100md.com(洪裕强 刘鹤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