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市场动态 > 医药原料
编号:10437797
谁是操纵青霉素市场的那只手
http://www.100md.com 2004年6月28日 康易
     世事难料

    青毒素工业盐在去年下半年遭遇第六次价格大占的雪崩后,有人预言,因为原材料涨价、出口退税下调等原因,如果出口价格仍徘徊在5-6美元/10亿单位左右的底部,国内企业40-50元人民币/10亿单位的制造成本必将受到严峻挑战,因此,青霉素工业盐价格有望止跌回升。然而,这一预言在2004年遭到了无情的讥讽。目前,青霉素价格没有回升,而且不断有新的竞争者加入到大战行列。河南新乡华星药厂的扩建项目正紧锣密鼓地建设;境外厂商在比较优势的吸引下注资的湖北黄石药厂、河北冀东药厂和同领阿拉宾度(大同)药业有限公司、成都彭城联邦药业先后投产,中西部一些中小企业也依靠资源优势伺机而动。可以说,青霉素工业盐价格之战不但没有偃旗息鼓的迹象,在新的竞争对手入围的情况下还有可能愈演愈烈。

    难逃宿命

    据了解,我国青霉素工业盐已经有几十年生产历史,在以往的日子里大的价格波动已经出现了5次,去年是第六次。上世纪90年代青霉素市场进入相对饱和状态,价格开始下降,生产量也大幅减少。经过1999年的价格战,青霉素工业盐价格从1995年的18美元/10亿单位狂跌至1999年的8美元/10亿单位,墨西哥、瑞典、秘鲁、荷兰等国的青霉素原料生产企业相继退出,使全球青霉素工业盐产量减少到3000吨左右,国内原有的20多家生产企业也仅剩下以华药、哈药、石药、鲁抗四大家族为主的少数企业。
, 百拇医药
    直到2000年第四季度,青霉素行业才开始回暖,价格一度飙升到10美元/10亿单位以上,再次以暴利让坚持者笑到了最后。"随着市场价格的回升,国际国内厂商又纷纷投资扩产。由于中国地价便宜,劳动力成本低,环保要求又不严,气候也适宜发酵制药的发展,加之加入WTO降低贸易关税,因此增加了国际上大的青霉素生产厂家到中国直接投资投厂的机会。仅仅过了4年,青霉素工业盐再次难逃价格战的宿命。"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秘书长沈贤姬说。而业内人士评价此价格战是"跌得更快,跌得更深。"

    利器失效

    可以说,青霉素工业盐每一次价格战烽火的点燃,无不以牺牲行业作为代价。

    据了解,目前我国青霉素主要生产企业河南华星制药厂、江西东风制药厂、张家口制药厂、山西同领药业公司、华北制药、江中制药、哈药集团、全兴股份、鲁抗医药、石药集团的产量总和占市场份额的98%。
, 百拇医药
    前几次青霉素大战,主要生产厂家都组织了"价格联盟",限量限价。去年在青霉素工业盐探底5.5美元/10亿单位后,由中国保健品进出口商业协会出而协调,国内青霉素工业盐生产巨头也达成了所谓"限量限价"协议,但是最终以河南星华不遵守协议而收声。不久前,华星将在12月底建成投产8000-10000吨青霉素工业盐生产线的消息得到证实,同时华星不但将取代华北制药的青霉素老大地位,产量也将成为亚洲第一。

    面对华星的一意孤行,业界一直颇有微词,甚至认定华星的快速成长是点燃本次价格大战的罪魁祸首。

    面对非议,华星一直保持沉默。倒是一位宣称与华星有过交往的某企业高管向记者透露了一些消息。他说,华星从去年毁约后一直受业内打压,压力一直很大,因此低调示人。谈到华星扩产有低价之嫌,这位高管大鸣不平,"华星的生产成本就是低,别的企业认为价格已经逼近成本,但华星还有钱可赚,市场无情,为什么要保护落后的高成本呢?"

, http://www.100md.com     "各企业才各地方的资源环境不同,肯定会出现成本差异,企业实际上是在不平等的情况下起跑、竞争,老国企包袱重,新兴企业轻装上阵这是现实,我们曾经试图在企业间进行价格协调,根据产品质量、品牌等情况约定一个别阶梯式的价格体系,但操作起来很难。"中国化学制剂工业协会秘书长周燕说。

    内外交困

    北京东方健康网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2003年国内青霉素工业盐的年产能已超过30000吨。实际产量23500吨;出口10700吨,其中70%-75销往印度,出口量在8000吨左右,占印度60%左右的市场份额。去年9月,印度行业协会向政府建议对我国青霉素工业盐采取"特保"措施,拉响了青霉素出口的警报。据了解,WTO的特保措施源于关贸总协定(GATT)第19条,即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要取的补救措施。条文规定,加入GATT以后,成员方由于进口国的产品激增造成国内产业损害,可以采取保障措施加以保护。关于特保与反倾销的区别,中国医药保商会有关人士介绍说,从性质上来看,反倾是针对不公平的贸易而言,而特保措施或一般保障措施所针对的可能就是公平的贸易;从标准上看,启动特保措施要求低,只要进口激增就可以;从损害程度上看,反倾销要有严重损害,而特保的启动只是出现"市场扰乱"就可以。她强调,一旦采取特保措施,对方可以采取报复措施。医保商会西药部主任乔海利透露骨,虽然目前青霉素"特保"只是提出了预警,距离启动还有一段距离,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随着青霉素扩产,多出的产量必将导致出口量的放大,而日前从医保商会提供的今年上半年的出口数据已经证实了这一点。"特保就是针对以量取胜、以规模取胜的做法采取的措施,那种依靠大路货、大规模、低利润的办法出口换汇的做法,已愈来愈容易成为一些国家对中国设限的借口。"医保商会法律部主任官宁云说。

    另一个利空消息来自国家宏观政策调控。4月30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引人注目的《当前部分行业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录》,将青霉素原料药项目列入了限制范畴。发改委产业政策司的一位工作人员对限制项目做了如下解释:限制并不是国家强制性的,还要根据市场的情况进行把握,它是一个导向性的政策。

    毫无疑问,目前青霉素工业盐生产企业不但要承受同行竞争的压力,还受到了来自国内和国外大环境的双重挤压。

    消息来源:中国医药报,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