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中药药市 > 品种分析
编号:10437877
水蛭市价暴涨浅析
http://www.100md.com 2004年7月2日 康易
     今年5月下旬,水蛭市价飚升,与当前中药材市场萧条,多数品种价格一路下滑的大势形成了鲜明反差。

    一、近期水蛭市价暴涨的“三无两白”

    2003年4月水蛭市价145元(清水货,千克价,下同),9月160元,12月175元;2004年3~5月中旬稳于180元左右,进入5月下旬,10天之中市价突升70元,高达250元。水蛭起价的速度由缓而促,由走而跳,步伐猛然加快,这是怎么了?

    这次水蛭市价暴涨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无两白”。三无即无人在中药材信息界大造声势,无庄家大批资金进场人为拉动市价,无散户追风跟进。简而言之,是市场自然,如行云流水,如瓜熟蒂落。那么,水蛭市场发生了什么?就是两白,即两个真相大白。首先,水蛭用量一直是个迷:有的安国药商在2000年购进水蛭,积压了三年多难寻买家,忍痛割爱抛货即赔钱。因此有人推断水蛭是个小品种,虻虫替代了水蛭,水蛭价高药厂不使用,是卖不掉的赔钱货。可是,自去年9月以来,水蛭大货供应商云集安国采购水蛭,每月销掉20吨左右。这种销势愈演愈烈,有人粗略统计,半年之内安国水蛭净销掉85吨。据此估算药厂年用量最低不低于200吨,这个事实在药市真相大白了。
, 百拇医药
    不经营水蛭的人可能要问,如何造就水落石出这种局面的呢?为什么供应商去年9月之后都来安国市场吸货呢?这是因为去年9月时,产地没货,就象近20年的传统产地微山湖都没货了一样。除安国外,全国各大药市都没有水蛭大货,如同亳州药市也没有清水水蛭大货。所以,水蛭供应商都到有水蛭大货的安国采购。如此集中的每月连续不断的采购水蛭大货,使水蛭销量真相大白于安国药市。春节药市的一个话题是“水蛭的用量这么大!”当然,药市还有疑问,水蛭面临春季产新,产量大小?水蛭市价在浓重的疑云之中缓缓上升。直到5月中旬,水蛭春季产新基本结束,第二个真相便大白于天下,即今年水蛭春季产量仅50吨左右,其资源已经枯竭。于是,水蛭市价10天之内飚升70元,而且有行无市,极少有人在这个250元的价位出手存货,存货商指望能看见350元的价位。综上所述,“三无两白”是这次水蛭市价暴涨的特点,通俗地说就是没有操纵市场的人为因素,是水蛭供不应求矛盾暴露于市,自然而然的市场现象。

    二、救救水蛭

    本来,这个问题应该放在文章的结尾,但是很多我人都想跳过过程知道结论,而且这是个赚钱多少连心连肺的问题。两年前,我曾经有过一个鲜明的结论,水蛭市价要追上全竭的市价,当时水蛭160元,全竭清水560元。如今,当年冷笑的朋友不再怀疑这个貌似大胆而内含科学的结论。
, http://www.100md.com
    今天再提醒一下,水蛭资源如不认真加以合理利用和保护,那么我们能够看到水蛭在中国灭绝那一天。再捕捉到的水蛭谁也不会把它晒干入药,而是送到北京动物园的水族馆供游客欣赏,或送到博物馆以供收藏。我这样说,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振臂疾呼,保护珍贵的野生药用动物资源。救救水蛭!

    三、水蛭有限的资源已枯竭

    有人说水蛭到处都有,其实是误解。水蛭只能生活于浅水中,最适宜的温度是15°~30°,酷暑和寒冬均在淤泥中休眠。以田螺为主食,水蛭幼虫以田螺壳为温床。雌雄同体,异体受精,三龄成虫才能生殖。多在春季产茧2~3枚,内含15~35个受精卵,产于水边湿土中。所以,中药用水蛭,产区分布于北纬32°~35°之间,我国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北部,湖南、湖北、江西、河南南部等地都曾经大量产出。其他省份只有零星分布,形不成大量商品。水蛭入药有千年历史,但是中成药工业大量投料是从1989年开始,至今15年了,为此,水蛭有限的资源被年复一年地破坏性地捕捉,由北而南,一处发现、开发、旺产到灭绝,仅仅二三年,最多三五年。微山湖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曾有过年产120吨的辉煌历史,于今能够在微山湖中捉到的水蛭廖廖无几。河北白洋淀,安徽的怀远,安徽、湖北、江西三省交界处、江苏的洪泽湖、江西九江、浙江的湖州都有着同样的命运。亳州跑水蛭产地拉大货的人数最多,足迹踏遍我国大大小小的水域,谁能找到一处尚未开发的水蛭处女地,谁就能找到发财的聚宝盆。15年以来,他们象美国掏金牛仔一样曾有过发家史,但是近两年他们再也找不到这样的聚宝盆了。亳州跑产地拉水蛭大货的商人面临下岗的尴尬处境,是水蛭资源有限的而又面临枯竭的最有说服力的证明。他们去了最北边的黑龙江、内蒙古大草原,去了云南丽江、四川盆地,据说还有人去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结果都是一样的--望水兴叹而已。
, http://www.100md.com
    四、水蛭资源枯竭原因探密

    人们常常提到嘴边的原因是环境污染,工业三废排入江湖中导致水质恶化;农业稻田中施用化肥和农药,这当然是原因之一,水蛭生存条件恶化,自然种群益减。

    还有自然变迁,北方海河、准河及长江流域的旱情和洪水,当然也是水蛭减产的原因之一,微山湖2002~2003年曾干涸见底,洪泽湖也曾于2003年大旱见底,都曾造成水蛭减产。

    再说近两年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鄱阳湖周边发现血吸虫病复发,政府组织消灭丁螺,飞机喷施药物。有一利必有一害,消灭了丁螺切断了血吸虫病的传播,同时也消灭了水蛭。

    当然,有限的资源和中成药工业大力吸纳水蛭作原料,是造成水蛭资源逐年减少的长期性的重大原因。但是,破坏性地开发才是唯一直接造成水蛭灭绝的关健原因。水蛭产地的人如果能够捉大放小;如果能够只捉产过卵的水蛭,放过未产卵的水蛭;每年只捕捉在水水蛭的60%,留下40%繁衍生息;如果每年在水蛭产卵的春秋两季定为禁止捕捉水蛭,如禁鱼一样“禁蛭”;如果……,因为恰恰相反,水蛭产地的人,采取全年的、多方法的、捕尽杀绝、断子绝孙的方法捕捉水蛭,这样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是野蛮而愚蠢的,造成开发一处灭绝一处。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市场经济的痛处痒处命处——产权制度。山鸡越捉越少,家鸡越养越多。水蛭的产权关系界定不清,河湖中的水蛭是谁的,归谁所有?野生的,大伙的,于是谁捉到是谁的。这样谁不捉?2000年水蛭的收购价格,鲜活水蛭每市斤由3.5元上涨到12元以上,是当地鱼价的5倍,这时产地多人弃粮弃渔而成为捉水蛭的专业户,年捉水蛭收入超万元,那一年水蛭产量达到空前绝后的高峰年产量--超过400吨。一年破坏性的捕捉造成了资源的决定性的毁灭,如今鲜活水蛭的收购价格高达18元每市斤,比人工养殖两年的大补之物园鱼价格还略高一点,园鱼要大资金投入,而捉水蛭仅仅投入人力,真是不捉白不捉。可惜价格诱人无奈资源枯竭。在这里不是责难产地人的落后愚味,而是说,对野生药用资源的管理,这个关系到中药百年大计的问题应该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的野生药材资源管理制度亟待出台。
, 百拇医药
    当然,滥捕乱捉固然是致命的,而谁让水蛭不争气呢,全蝎总能坚守最后一块生存之地,它钻进石山石缝之中,你总不能炸平大山捕捉,这样漏网的全竭能够传宗接代,所以其价格在500~700元(千克价,下同)之间稳定多年。而水蛭钻进湿土中在春节过后被挖出来,水蛭逃不过人的劫难。所以,水蛭的易捉特性,注定了水蛭资源要枯竭。

    中药大量需要水蛭,捉水蛭一年可造就一个万元户,在暴利造成的捕捉冲动下,从1989年至今,水蛭资源终于枯竭了。这个结果,是必然结果,不是突然间水蛭资源枯竭了,不是偶然的事件。如果我们能够从水蛭市价飚升中吸收教训,才不枉谈一回水蛭。

    五、水蛭目前供求有缺口

    水蛭年需求量250吨以上,这包括工业原料和处方两方面的需求。社会库存安国有20~30吨,这批货在囤积商人手中,是市价期望值最高的,而且他们的期望会随着水蛭市价的暴涨而再度提升。亳州市场5~10吨,这批货质量略差,他们会随行就市出手。3~5个水蛭供应商或药厂的收购代理,他们吸纳的大多是今年春季新货,大致在30~40吨左右,他们按月供应药厂,估计到2004年6月会出净。其他各产地和各市场散货总计10~20吨。当然,可能有更隐敝的库存,难以计数。如果把时间定位在2004年5月20日,全部水蛭库存大致在80吨左右。
, http://www.100md.com
    秋季水蛭产量是个有争议的话题,我认为大致在20~30吨之间。

    这样2004年4月至2005年4月水蛭可供量不足百吨,需求量250吨。供不应求是必然的。

    六、水蛭人工养殖神乎其神

    水蛭养殖热浪早已席卷全国。大到列入星火计划,投入数百万资金,小到难以计数的专业养殖户。我知道有两个城市曾经召开过全国性的水蛭养殖大会。出现很多专家学者的水蛭养殖成功的专著。有人因出售水蛭种苗而发了大财,在江苏中部流传着4个广东商人贩水蛭种苗一年赚了上千万元的故事。但是据我所知,没见到一处水蛭养殖真正提供水蛭大货,很多养殖水蛭的农民血本无归。几家苗贩欢笑,几家贫困的水蛭养殖户破产忧愁,药界人人皆知。但是在信息界很难见到捅破养殖水蛭成功的文章,我只知道山东一所大学的著名教授在江苏宝应水蛭养殖大会上讲了一句语惊四座的实话:大规模在天然环境中养殖水蛭处于试验阶段。他奉劝大家莫盲从。
, 百拇医药
    全蝎的人工养殖神话在药界、在广大农村风行了几十年,近两年才破灭,造成了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水蛭人工养殖成功的神话风行了10年左右,此风尚在。希望笔者的关于水蛭资源枯竭市价上涨今后大势必涨的文章不至被水蛭苗贩子当做向农民兜售种苗的工具。所以,笔者专写一节养殖:

    水蛭能否人工养殖,我说肯定能行,但是在两个条件下方可行:一是在专家的小规模的实验室中,二是工业化养殖。

    前苏联库尔斯克曾经有一家切柳斯金药厂,工厂化生产水蛭,年产水蛭300万条,每条水蛭平均售价1美元。

    水蛭人工养殖是失败的,是指在我国这种水蛭种苗贩子宣传的养殖:10条水蛭为一组,每组100元,放到稻田中,春放秋收,可产干水蛭100公斤,售价2万元,南北皆宜。这种人工养殖的结果,可想而知。

    在实验室中,在工业厂房中与天然环境不同;实验和大规模生产不同;提供种苗和大量提供商品水蛭不同。水蛭的生命繁殖周期为3年,3年生水蛭才产卵,所以急功近利是水蛭养殖的陷阱。水蛭是野生动物,人工驯化养殖要有一个过程。只有尊重科学又尊重实践的人才能够创造出水蛭商品化天然环境养殖成功并发财的佳话。但是,目前水蛭天然大规模养殖都没有成功提供商品,不管流传多少水蛭养殖劳模、水蛭养殖百万富翁的故事,都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谎言。如果那么简单地春放稻田秋收水蛭的话,水蛭应该严重供大于求,市价要跌到20~30元。而今市价居高不下,是养殖无商品的反证。
, 百拇医药
    七、水蛭市价三步曲

    水蛭市价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低价阶段,1984年药市开放至1988年,水蛭市价10~20元。2、中价阶段,上世纪90年代初期至2003年12月市价大势趋升,基本稳定在100~200元之间。2004年进入高价阶段,5月产新骤升,突破200元,又达250元高峰。安国市长年经营水蛭、熟悉水蛭的商人认为6月之后会突破300元,达到350元。秋季产新将再度呈现产地抢购鲜活水蛭的热闹场面,干水蛭市价将再攀新高。

    八、水蛭市价暴涨中成药生产重新洗牌

    水蛭市价暴涨,会不会影响水蛭的销量?这是药市人人关心的问题。按照一般的商品规律,价格和需求是对立统一的。价升,需求减少,这样抑制市价过高;价降,需求增长,这样抑制市价降得过低。这就是价格对需求的弹性。中药材是特殊商品,其使用价值具有特殊性,从理论上讲中药材的价格缺乏弹性。一般来讲,药价上涨,救命的钱还要花,不会因为药贵而少吃药,所以,才有药材缺了就是宝的古话。但是具体到水蛭市价暴涨之后具体影响还要具体分析。首先,水蛭的需求70%是中成药厂,全国几十家大小药厂用水蛭,如石家庄以领药业集团和陕西步长集团这样的年产值在十几个亿的有实力的大企业,产品又是多味配方,其中单味药市价有升有降,对成本影响不大,即使成本提高,也可以承受或消化,他们对水蛭的需求不会减少。他们进活全竭,市价250元还进上百吨。可见水蛭价升对他们没有多大影响,笔者甚至乐观地认为,他们对水蛭的需求可能还会增长,这是因为小企业可能难以承受水蛭市价暴涨成本提高带来的冲击。但是终端市场治疗心血管病的用药需求不会减少,大小企业之间可能面临着重新洗牌的局面。在药界,原料涨价导致中成药厂重新分配市场蛋糕的先例不胜牧举,最著名的例子是山茱萸市价由18元升到300元之高峰,很多做六味地黄丸的小厂停产,而宛西药厂一枝独秀,蛋糕越做越大。山朱萸成了名副其实的贵重药材,疗效显著的六味地黄丸由此戴上了金冠。宛西药业集团不但没有因山茱萸市价的暴涨受损,企业之花反而由此灿烂。当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小企业如停产一时会影响水蛭需求。
, 百拇医药
    至于配方用药这一块,事实已经很清楚,水蛭市价10~20元时默默无闻,而随着市价的上涨需求也稳步增长,成为市场的明星,引起关注。水蛭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神奇疗效越来越被认识,处方用药用量越来越大。安国市中心交易大厅常年零售水蛭的药商,每年可零售30吨以上,这个中药材交易市场的水蛭销量相当于15年以前全国总需求量的1.5倍。

    总之,水蛭市价暴涨,一时可能会危及小药厂的生存,影响需求,但最终的需求反会因大企业的辉煌而增长。

    九、水蛭进口的努力

    野生药材的市价大势趋升,这是野生药材市场价格走势的基本规律。因为野生资源是有限的,人类无序开发造成资源日减,所以市价趋升。中药材的价格史充分证明这一点。冬虫夏草、川贝、重楼、石斛、防风、猪苓、蜂房等等不可胜数。当然,只有两种情况发生,野生药材市价大势趋升的(只升不降)规律才会发生变化。一个是人工商品化养殖成功。第二个是进口,2000年从新疆边贸进口的肉苁蓉,冲垮了当时国内市场的高价,从60多元跌到20多元,令很多药商亏本。水蛭能进口吗?亳州的水蛭经营者在这方面曾作过不懈的努力,凡是和我国有边贸的邻国都寻找过货源,特别是东南亚的越南、老挝和泰国等,结果都以失望告终。俄罗斯有工厂养殖但是售价过高,他们是用活水蛭治疗高血压等病症,如果加工成干水蛭每公斤5000元人民币,短期之内难以进入我国市场。美国和我国自然条件相似,不知能否从美国进口,不敢多言。但是对水蛭的治疗研究不仅仅是中国人进行研究,利用水蛭是世界性的,有一点情况是清楚的,我国药用水蛭主要是宽体金线蛭,这是我国独有的,全世界其他各国都没有这种野生资源。其实,进出口贸易是件好事,但水蛭进口遥遥无期。
, http://www.100md.com
    十、囤积和炒作的寂寞

    这一直是药市信息界争论的话题。据了解,在亳州,2001年有人囤积近20吨,在160元左右的价位进场,在2003年依旧是在160~170元的价位退场。实际是义务劳动,没有挣到钱。又传说安国有人在2002年下手囤水蛭大货,在这次起价前也抛过。存放了两年多,损耗、利息、费用应不是个小数,终于盼来了水蛭市价达到理想境界。说到底大户小户囤积水蛭,实际就是做期货。做期货的人,风险和利润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们做的发财梦,有人梦想成真,有人破产跳楼,这其中的酸甜苦辣一言难尽。对囤积和炒作,应有法律的尺度衡量是与非;不能以胜者王候败者贼的标准来判断,囤货者挣钱了就是囤货,囤货者赔钱就是炒作。不论成败,做为市场经济,期货的利弊早已有定论,根本无须争论。期货价格的预警作用,期货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保护作用早有公论。即使是炒作和投机也可以使市场这条河掀起活跃的浪花。只可惜中药材还没有真正的期货市场,只处于几百年前那种原始状态。如果水蛭有期货,那么三四年以前就可能亮起价格的红灯,比到如今水落石出强多了,未雨绸缪当然比急了抱佛脚强。这几年大多数的小户囤积者赔了,真正挣到一桶金的又有几人?大多数的庄家、旗手和炒家都失败了,败得很惨。所以,如今囤积和炒作的宴席散了。这才使人觉得2004年的中药材大批发市场格外的寂寞。

    研究预测水蛭的市价,也有两难:长期预测尤如晴天送伞,先知者是孤独的。如今水蛭刚刚进入高价期,对囤积商人和厂家都是雨大送伞。不过,解剖水蛭市价,对我们观察、分析和预测野生药材的市价走势,应有借鉴。对今后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野生药材资源有参考作用。

    中国食品药品网-新华社,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