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文摘专辑
编号:10442389
骨伤科疾病(2004.07.15)
http://www.100md.com 2004年7月1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177期
     骨碎补外用可缓解跟骨骨刺疼痛

    骨碎补归肝肾经,补肾益骨,活血疗伤,多用于牙痛、遗精、耳鸣、久泄及筋骨折伤等证。《中医杂志》2004年第4期报道了山东省枣庄市中医医院于丽荣医生临床采用骨碎补外用治疗跟骨骨刺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于丽荣医生共收治了跟骨骨刺患者32例,治疗方法是将骨碎补30g(双足加倍)捣细粉,用75%的酒精与食醋各等份调成稠糊状,敷药前足跟用温水泡20分钟,然后将药糊均匀涂于增生足跟处,用布包扎。每晚睡前敷药,次日晨除去,20天为1个疗程,一般用3个疗程,足跟疼痛可缓解。举验案一例:一男性患者,68岁,自诉2年前始走路时右足跟隐隐刺痛,休息时则缓解。此后疼痛逐渐加重,X线摄片诊为“右足跟骨骨刺”口服骨质增生丸、骨仙片等药,效果不理想。行走稍远则疼痛难忍,有时站立也感疼痛。用上述方法治疗2个疗程疼痛缓解,3个疗程后X线摄片示骨刺消失。嘱其不要长时间行走及站立,每晚睡前坚持局部按摩1小时,以加强局部血液循环,随访2年未再发生疼痛。
, http://www.100md.com
    穴位注射加热敷治急性难治性腰突症效佳

    《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第5期报道了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金远林医生临床采用中药穴位注射加热敷治疗急性难治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首先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368例,男226例,女142例;年龄36~79岁;病程7天~39年;临床症状:单纯性腰痛96例,一侧臀腿痛86例,腰和一侧臀腿痛147例,腰及两侧臀腿痛39例;合并高血压174例,合并糖尿病48例,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者33例,合并骨质疏松31例,合并严重的溃疡病22例,合并心脏病60例。B组284例,男176例,女108例;年龄15~72岁;病程3天~36年;临床症状:单纯性腰痛86例,一侧臀腿痛65例,腰和一侧臀腿痛107例,腰及两侧臀腿痛26例;B组所有病例均不合并A组的所有难治性内科疾病。

    治疗方法:药物组成:羌活30g,独活30g,麻黄25g,桂枝25g,细辛15g,杜仲15g,牛膝15g,桑枝15g,五加皮15g,桃仁15g,土鳖虫5g,制川乌15g,制草乌15g,制附子15g。药包的制作:以纯棉布制成20cm×25cm大的布袋,留一开口,将上述中药装入布袋中,封口制成中药包。使用方法:先将上述中药包浸入水中泡3~5分钟,让水能进入布袋内之药中,然后取出药包置盘中,在锅内加水,置一蒸垫,再将药盘置垫上,盖上锅盖,以武火蒸之,约30分钟,取出中药包待稍凉(以温而不烫为准),置患者腰部及坐骨神经通路上,待布袋不温后取下再蒸再敷,最好以两个布袋交替使用,每次半小时,3次/天。每个药包使用2天,2天后更换包内药物。A组病例采用静脉点滴50g/l葡萄糖250ml(糖尿病患者改为生理盐水,下同)加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1次/天,7天为1个疗程;静脉点滴50g/l葡萄糖250ml加生脉注射液20ml,1次/天,7天为1个疗程;腰部注射当归注射液4ml,注射部位:有腰痛者注射于腰椎正中及腰椎旁开2cm处,无腰痛者注射于腰椎旁开2cm处即可,1次/天;采用上述药包热敷。B组病例采用静脉点滴50g/l葡萄糖250ml加地塞米松5mg,静脉点滴20ml/l甘露醇250ml,均1次/天,7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液体疗法与A组相同。
, 百拇医药
    疗效标准:治愈:腰痛,坐骨神经痛消失或大部分消失;直腿抬高试验正常或接近正常(>70°);神经检查提示功能大部分恢复。好转:腰痛,坐骨神经痛部分减轻;直腿抬高试验进步30°以上;神经检查结果有改进。无效:症状体征功能无变化。

    治疗结果显示:A组与B组治愈、好转、无效的病例数分别为281(76.36%),65(17.66%),22(5.98%);224(78.87%),43(15.14%),17(5.99%)例。两组间疗效比较,χ2检验,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结束后1、3、6个月随访,A组复发的病例分别为6,11,18例;B组分别为11,19,26例。

    金远林医生指出:消除炎性水肿,加速炎性渗出物的吸收与代谢,防止粘连,促进椎间盘的回纳是整个治疗过程的核心。B组采用液体疗法,以甘露醇脱水,地塞米松消炎,能快速消除局部炎症水肿,在较短的时间内消除大部分疼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甘露醇脱水作用快,维持时间短,停用后有反跳现象,不宜长期使用,部分患者有严重的心脏病,更不宜使用;以地塞米松消炎,副作用多,停药后复发率高,A组病例基本上为禁忌证,适用范围相对较小。采用局部注射当归注射液和中药包热敷突出物局部及神经通路,通过热的物理作用及药物的强力作用,同样可以达到脱水消炎的目的。两组间疗效及治疗时间比较,无显著性意义,说明二者都具有较好的疗效。局部注射当归注射液,当归活血养血,具有很好的活血化瘀作用,能促进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的供血状态,达到消除局部组织炎性水肿的目的,其养血作用能对局部损伤的软组织起到滋养作用。该组方具有量大,力猛的特点,方中羌活,独活,麻黄,桂枝均具有发汗作用,配伍运用,利用其峻猛发汗的特性,迅速消除局部水肿,促进局部致痛物质的代谢,从而消除炎症,减轻疼痛;制川乌,制草乌,制附子均系剧毒中药,且属中药之镇痛麻醉药,大剂量联合应用,可迅速消除疼痛,解除主要症状,同时缓解局部组织的痉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系膀胱经(太阳为三阳之首)大受风寒,此三药均大温,能大补阳气以散寒,正是对症下药,直捣其根;桃仁,土鳖虫均为破血之品,联合应用其破血之力更强,瘀为本病的特点之一,采用破血之品,能显著改善局部的代谢状态,消除炎性水肿;方中细辛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其余诸药以祛风湿强筋骨为目的。
, 百拇医药
    推拿配合指针治疗腰突症疗效好

    《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第5期报道了上海市香山中医医院骨伤科刘建群、孙波临床采用推拿配合指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他们共收治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4例。其中男64例,女50例;年龄18~63岁,平均41.5岁;病程5天~2年,平均6.3个月;其中L3~L4突出28例,L4~L5突出46例,L5~S1突出40例;单侧下肢麻木84例,双侧下肢麻木疼痛30例,所有病例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诊断标准:参考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现代医学标准: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2.常发于青壮年。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6.X线摄片检查示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检查可显示椎间突出的部位及程度。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并符合推拿手法适应征,年龄在18~65岁者。排除标准:1.腰椎骨关节结核、肿瘤。2.椎管内占位性病变。3.出现严重括约肌功能障碍或提肛反射消失者。4.合并有内脏器官急重症患者。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7例。
, 百拇医药
    治疗方法:治疗组:推拿方法:1.患者俯卧位,医者先用轻柔的滚、揉等手法作用在患者的患侧腰臀及下肢放松紧张痉挛的肌肉,约10分钟。2.肘尖点按双侧肾俞、大肠俞及患侧的环跳、承扶、委中、阳陵泉、足三里等穴。接着,在脊柱旁压痛点进行弹拨四五次后,再用双手有节奏地按压腰部,使腰部振动,力度由小到大,以患者耐受为度。3.患者俯卧位,医者和助手分别站在患者两侧,同时用一手掌固定患者腰部患处,另一手托住患者的膝部,缓缓向上提起,使腰部过伸。4.患者仰卧位,一助手双手压下健侧膝关节,术者站于患侧,一手握住小腿关节(踝关节)后方,一手扶膝关节,将患肢抬起到最高位,做被动直腿抬高运动,以患者耐受为度。5.患者侧卧位,患肢在上,健肢在下,屈曲患肢膝关节,医者用一手抵住患者肩前,另一手抵住臀部,把腰部被动旋转至最大限度,两手同时用力作相反方向扳动。指针疗法:取穴:双侧肾俞、大肠俞,患侧的环跳、承扶、委中、阳陵泉、足三里、阿是穴等。将力度集中到拇指端,按压上述穴位一两分钟,要求力透穴内,使之有酸胀,温热,麻感为好。牵引方法:患者平卧于牵引床上,自然放松,床尾抬高10cm,行腰椎骨盆牵引,牵引力量以患者体质量的2/3,并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时间约为30~50分钟。以上治疗1次/天,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单纯牵引疗法,牵引重量及治疗时间同治疗组。
, 百拇医药
    结果显示: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工作,治疗组41例,对照组34例。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治疗组13例,对照组7例。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治疗组3例,对照组14例。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7%。

    刘建群、孙波等指出:通过骨盆牵引,能使脊柱周围的肌肉、韧带、纤维环层,尤其是后纵韧带被牵开,张力增加,使椎间盘间隙增大,减轻了椎间盘组织的压力,对髓核起到挤压及还纳作用。运用推拿手法中的滚、揉法可以促使患部血液循环加快,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及提高痛阈,从而解除紧张痉挛的肌肉。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头面部,循行于腰背部,“腰为肾之府”,“肾主骨生髓”,点按肾俞、大肠俞穴起到温补肾阳,强筋壮骨的作用。用腰部斜扳手法,能调整后关节紊乱,从而相对扩大神经根管和椎间孔,改变了突出物和神经根位置,逐渐松解突出物和神经根之间的粘连。在治疗过程中,也应因人而异,对于急性期患者,手法应轻柔,忌暴力,斜扳法也应慎用,以免进一步加重炎症,造成局部严重充血和水肿,使神经根粘连受损。在临床上发现,少数患者在发病初期,腰痛症状往往不明显,常被误诊为坐骨神经痛,因此,为了防止延误治疗,可用CT或MRI检查加以确诊。临床实践也表明,患者在治疗同时,也应及早配合功能锻炼。尤其是腰突症的临床症状容易消失,也容易复发,这与患者腰背肌、腹肌功能低下有关,因此也需加强功能锻炼,锻炼方法以腰背部、腹部肌肉锻炼为主。,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中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