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综述
编号:10443492
心血管疾病监测中C-反应蛋白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04年7月2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181期
     大多数研究显示,在健康人群中,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可增加2~4倍。国外研究者还发现,在吸烟中年男性中,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增加的关系也达到具有统计学意义水平。

    C-反应蛋白水平还可协助预测围手术期或手术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国外研究者对51名因周围血管疾病行血管重建的患者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发现:术前C-反应蛋白水平位于上1/3区段是惟一具有统一计学意义的,可预测术后24个月内发生心肌梗死的指标,可识别65%的患者。

    可见,在健康男性和女性中,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可不依赖于其他危险因素独立预测首次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生。有资料提示:C-反应蛋白水平有助于提高脂质参数对心血管疾病危险的预测;并可作为识别那些被认为属于低危而实际上可能在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的一种方法。

    心绞痛
, http://www.100md.com
    稳定型心绞痛:对于已患冠心病者,C-反应蛋白可用于评价预后和长期危险性。一项对照研究发现,60名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中位C-反应蛋白水平是对照组的2倍。另一项研究也发现,在疑诊冠心病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门诊患者中,C-反应蛋白水平位于最高区段即第5区段者,发生冠脉事件的危险是其他患者的2倍。有研究者认为,1/3的冠脉事件发生在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3.6mg/L的患者。

    不稳定型心绞痛:多数研究显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与复发性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显著相关。例如,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Q波心肌梗死患者中,随机应用不同剂量伊诺肝素的试验发现,死亡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存活者,分别为1.3

    mg/L和0.72mg/L。而且,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与14天时的死亡率增加相关,即使在快速肌钙蛋白T检测结果阴性的患者中也不例外。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伴早期快速肌钙蛋白检测结果阳性的患者死亡率最高。研究者们总结认为,C-反应蛋白和快速肌钙蛋白T测定可为死亡率危险分层提供互补的信息。一项在不稳定型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应用低分子肝素的随机试验研究显示,C-反应蛋白水平和肌钙蛋白水平是心源性死亡的独立预测指际,C-反应蛋白水平小于2mg/L、介于2
, 百拇医药
    mg/L~10 mg/L 之间和大于10mg/L者的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分别为5.7%、7.8%和16.5%。

    为进一步评价C-反应蛋白水平独立预测心血管疾病预后的价值,国外研究者给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口服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并随机对照。其研究显示,同时测定的血清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和脑钠肽水平是30天和10个月复合终点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独立预测因素。

    将患者按血清标志物阳性的个数进行分类后发现,阳性血清标志物每增加1个,死亡的危险几乎增加l倍。还有检测研究显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1项、2项和3项血清标志物升高时,6个月时发生复合终点事件的危险分别增加2.1倍、3.1倍和3.6倍。该试验的研究者认为,应用升高的血清标志物个数,可对较宽范围的各种短期和长期主要心脏事件进行危险分层。研究还显示,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病情稳定后,测定C-反应蛋白值在预测心血管事件复发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要高于负荷试验。
, 百拇医药
    急性心肌梗死

    C-反应蛋白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首先是在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中被发现的。一项最早的研究显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C-反应蛋白水平急剧升高,心肌梗死后两天达高峰,而后逐渐降至基线水平。有资料提示,C-反应蛋白水平与心肌梗死的面积相关。早期再灌注可使其升高的幅度下降。又有研究显示,心肌梗死应用链激酶者,C-反应蛋白升高的幅度仅为未用药者的20%;急性心肌梗死后,C-反应蛋白水平较低者最初6个月的存活率较高。现在多项研究的综合结论为:C-反应蛋白水平可预测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长期预后,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的短期内则不能作为预测因素。这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C-反应蛋白测定,应等到急性期反应结束、C-反应蛋白水平回落至基线水平后再进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C-反应蛋白水平可升高。但对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C-反应蛋白水平在判断其预后价值的研究很少。一项入选了727名患者的研究发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基线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与术后30天的死亡或心肌梗死的进行性增加有关,术前C-反应蛋白水平位于最低1/4和最高1/4区段者,发生率分别为3.9%和14.2%。另一项入选了81名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小规模研究发现,C-反应蛋白水平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48小时达高峰,71%的患者术后72小时C-反应蛋白水平仍持续升高。一年的随访结果显示,随访期间全部13个心脏事件均发生于C-反应蛋白水平持续升高者,提示C-反应蛋白水平可帮助识别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复发冠脉事件的高危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也可以是支架内再狭窄的一个标志。新近的一项小型随机试验发现,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C-反应蛋白水平持续升高者应用泼尼松治疗,与安慰剂相比,可使患者术后12个月的无事件存活率显著提高,用和不用泼尼松者分别为93%和65%,相对危险度0.18;并使术后6个月内的再狭窄率显著下降,用和不用泼尼松者分别为7%和33%。

    虽有研究显示,对于基础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和不升高者,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获益相等。但在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时,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减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的幅度。另一项研究发现,对于基础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者,在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应用氯吡格雷可减少术后30天的死亡和心肌梗死的发生。, 百拇医药( 刘震宇)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中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