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健康新闻
编号:10443558
盛夏门诊闹似菜场 心烦意乱看病又添"堵"
http://www.100md.com 2004年7月23日 新闻晚报
     炎炎夏季,连日来本报健康热线63527488收到多位读者电话,反映医院里的噪音让人心烦意乱。记者在多家大医院实地观察后发现,不仅一些窄小的诊室噪音高达80分贝以上,一些新建的门诊大楼,平均噪音也在75分贝以上,而上午11点前,是噪音的集中时段。

    ■记者亲历

    新老门诊大楼都很吵

    接连数日,记者手持噪音检测仪走访了上海市多家医院。

    ●老诊疗室:噪音80分贝某三甲医院皮肤科,该科素以病人多、地方拥挤而出名。

    走进一间由两间房打通而成、摆了5张桌子、共有8位医生同时看病的诊疗室,记者觉得耳边都是嗡嗡的说话声,嘈杂程度不亚于菜场,打算和医生交谈几句,他要倾身过来侧耳听,最后还不满地说:“大声点!再大声点!我听不清。”记者低头看看手中的噪音仪,数字频繁在80至88分贝间跳动,大部分时候显示超过80分贝,当室内有男病人高声说话时,更指向85分贝以上。
, http://www.100md.com
    在室外的候诊区,记者看到病人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护士则在努力控制进去看病的人数。护士表示,看病吵主要是因为地方少、人又多才造成的,一旦迁居新门诊楼,这一状况应该会很快改善。

    ●新造大楼:噪音75分贝随后,记者来到本市三甲医院中首个落成的新门诊大楼。该大楼底层的候诊大厅设有电子显示屏,滚动介绍专家门诊,每层楼都能就近缴费,想看病基本一目了然。然而记者发现,这里的噪音情况一样不容乐观。噪音测试仪的显示数值一直在70至75分贝间波动,其中75分贝左右出现的频率最高,一旦有人高声呼喊,就直达80分贝。

    ■专家说法

    医疗资源紧张使病人焦虑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于海教授表示,旧楼换成新大楼,病人还是吵闹不休,说明目前医疗体制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在硬件设施,而是医疗资源的紧张。
, 百拇医药
    本市看病的最大难题之一是大医院少、专家少。医疗资源的匮乏加剧了病人类似抢购的焦虑情绪,所以医院里很少有从容不迫的就诊者,焦虑使病人不自觉地大喊大叫。同时,看病也变成了件不轻松的事,许多人只有拖到病情严重时才想到去医院,这时看病就成了一个家庭的大事,一人看病全家陪同也就理所当然。

    嘈杂环境影响看病质量

    医院吵得像菜场,受害最大的是谁?还是病人自己。

    在本市某大医院的门诊楼,赫然挂着孙思邈的名言:“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然而动辄七八十分贝的环境,让医生们如何“安神定志”?一位门诊办公室主任向记者抱怨,天天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仅因大声说话常常发生喉咙嘶哑,她整个人都逐渐变得神经质。

    浦东一家医院的急诊主任则表示:“我是想认真地对待每位病人,但是每次他们都把我包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每个病人都想早点看完病,这个大声,那个嗓门更响,结果我对他们说话也变得粗声大气,而且就想早些把他们应付完。”
, http://www.100md.com
    ■噪声之最

    ●最吵闹时段:上午11点前

    记者走访几家医院后发现,由于上午是看病高峰,因此8点至11点,就成为医院中最吵闹的时段。

    昨天上午10∶44,记者来到卢湾区某三甲医院门诊部,虽然这家医院的门诊楼相对来说比较宽敞,病人分散得还比较均匀,但噪音仪上显示的数值不由让人大吃一惊:70分贝以上,最高值达到80.2分贝。一位中年男子看到记者手持的噪音仪,好奇地过来询问,当看到瞬时的数值显示为77.9时,该男子变色道:“医院总是很吵的,好像60还是65分贝就超过指标了,这里竟然这么高!”

    ●最吵闹地点:挂号收费处、电梯口

    在记者走访的5家医院中,噪音仪的显示数值不约而同地在底楼的门诊部,尤其是挂号收费区达到了高峰。在一些电梯设置少的医院中,电梯口也因为集聚人气而成为噪音“重灾区”。 昨天下午13∶47,专家门诊的时间刚刚开始,下午的就诊小高峰还没正式到来,但记者已在黄浦区某三甲医院门诊底楼测得85.2分贝的最大噪音,瞬时噪音也都在75分贝以上。这家医院的门诊楼老而小,在候诊区放了几排长凳供病人和家属坐,但不少坐着的病人正用中气十足的嗓门在相互聊天。
, 百拇医药
    而不远处的电梯口,几乎每隔2分钟左右就会集聚一拨等候的人,人声鼎沸,喧嚷不停,等到电梯门关上,周围人才终于回复“清净世界”。

    ●最吵闹科室:轻症科室、儿科

    记者发现,若把不同科室与噪音等级联系起来,最喧哗的并不是重症科室,反而是一些轻症科室及一些儿童病人多的科室。

    昨天上午11∶11,在静安区某三甲医院底楼,记者看到等候看消化科、心血管科疑难杂症的病人都安静地坐着,同时说话的只有几个人,音量也较小。而在楼上的口腔、皮肤科、眼科诊疗室,记者测得的噪音高达84.6分贝。

    15∶23,在某儿科医院门诊部,记者发现自己俨然置身于一个“哭喊俱乐部”中,生病孩子的哇哇哭声、顽皮孩子的戏耍尖叫声、家长管教孩子的呵斥声,不仅让门诊部集中的人数远胜过普通医院,也创下83.8分贝的高噪音纪录。
, 百拇医药
    ●最吵闹的人:病人家属

    医院为什么这么吵?记者观察后发现,几乎每个看病的人身边都有1至3名朋友或家属相陪,正是这些家属制造了最多的噪音,而处于忧虑、恐慌情绪中的病人,话说得较少。

    在挂号、收费时,陪同家属常常高声叫喊、呼朋引伴,“这里能排队,快点来!”“看这个专家最好!”所以即使是宽敞的新门诊楼、指示标牌明明白白,因为彼此间距拉大,他们还是忍不住内心的焦虑,相互大声叫喊。

    家属们在等候病人时,也难以保持安静。有家长为了孩子的病而互相指责:“都怪你,把孩子弄成这样!”“那你为什么不早点带他来看病?”也有人为了自己陪同的病人排错队或挂不上号而冲上去和护士争吵不休的。

    一位老教授苦笑着告诉记者:“现在医院差不多成了社会矛盾的焦点,吵架么,当然是家常便饭!”
, http://www.100md.com
    ■新闻背景

    噪音的危害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戴春富主任医师表示,噪音对人体的损害与接触时间、噪音强度有关。长期受70至80分贝的噪音影响,对医生的思维模式和心理状态会带来不良影响,一般来说,安静的环境更容易集中注意力,而吵闹则使人失去耐心,难以保证提供优质、正确的医疗服务。

    为此,复旦大学社会学系于海教授建议,在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应采取合理支配方案,把保健预防和小毛小病集中到社区医院,而三甲医院主要治疗大病难病,既防止基础医疗资源闲置,让社区医院成为家庭的保健医生,又使精英医生和优良的医疗设备得到合理应用,让最需要的人能看得上病。

    据了解,30至40分贝是人体能承受的声响范围,超过50分贝就会影响人的睡眠和休息。70分贝以上可能干扰谈话和使人精神不集中甚至影响工作效率,长期工作或生活在90分贝以上的噪音环境中,会严重影响听力及导致其他疾病,如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严重者可产生精神错乱。
, 百拇医药
    ■记者手记

    就医渴望温馨安静

    说噪音、烦噪音,制造噪音的是病人及家属,为噪音所苦、所连累的也是病人。

    我也曾看过病,能体会把小病拖成大病不得不治的战战兢兢的心情,也曾陪朋友看过病,知道在迷宫一样的挂号、收费、检查、诊疗处和长龙一样的人堆间奔走,是怎样的一种焦虑心情。但这更需要我们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为自己、为其他病人、为医生保持一个安静的环境。

    上海的经济在飞速发展,市政府也正在规划兴建新的医院,改造、扩建老医院门急诊大楼。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拥有更好的医疗环境,我希望到那时,温暖亲切的气氛在每家医院间弥漫,没有人愿意发出刺耳的声响。(记者陈烨 实习生张小姝),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