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4年第3期
编号:10443878
切开挂线法治疗肛周脓肿108例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4年第3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4)03-0222-01

    笔者采用切开挂线法治疗肛周脓肿10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肛周脓肿108例,男82例,女26例,年龄7~72岁,其中肛门皮下间隙脓肿72例,坐骨直肠间隙脓肿23例,肛门后深间隙脓肿11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2例。

    1.2 治疗方法 在脓肿波动明显处,或穿刺针抽脓指示部位行放射状切口,切口至肛缘充分排脓后,用食指分离脓肿腔间隙,先用双氧水后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脓腔,切口修剪成“V”字形。再以球头探针自切口探入,沿脓腔底部仔细探查。同时,以另手食指伸入肛内进行针指结合,寻找内口,若未探通,可在针指间距最薄处的最高点穿出。置入橡皮筋,通过脓腔牵出切口,再将橡皮筋两端收拢,结扎固定,然后用凡士林纱条充填引流,术后2~3天。开始挂线。

    1.3 结果 108例治疗后,除2例复发形成后遗肛瘘外,其余106例全部一次切开挂线治愈,治愈率98.2%。

    2 讨论

    本方法实际上是一种慢性“切开”和牢固而紧张的对口引流法,由于挂线的紧缩刺激,使括约肌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达到边勒开、边修复的目的,不致括约肌急剧离断,故无出血及肛门失禁,亦不易造成假愈合。正确寻找内口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寻找内口方法很多,但必须根据内口的特点,综合分析判断寻找内口的特点,在脓肿同侧指诊肛窦处有凹陷性硬结,肛镜检查肛窦处发红、肿胀、压迫脓腔有时有肛窦溢脓。根据此特点,最后均须用探针和指诊结合,寻找内口,但肛周脓肿内口多已闭塞,不能一探即通,如未穿通,应寻找最薄处至高点轻穿即通,即可挂线。

    作者单位:354200福建省南平市第二医院肛肠科

    (收稿日期:2003-10-28)

    (编辑晓 勇),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