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4年第6期
编号:10444195
张力性气颅10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4年第6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09-6614(2004)06-0549-02

    张力性气颅是一种临床少见,但却是致命的颅脑外伤、手术等的并发症。笔者总结经验1990年以来共10例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0例患者,男8例,女2例;年龄18~80岁,平均46.6岁,由外伤直接造成7例,其中入院时1例已脑疝,3例昏迷,3例有不同程度头痛、呕吐、躁动等症状;2例脑脊液耳、鼻漏并颅盖骨折,3例脑脊液鼻漏,1例脑脊液耳漏,1例额眶部开放性创伤。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所致2例,均出现逐渐加重的头痛、呕吐症状,其中1例轻度意识障碍,术后已恢复的右侧肢体肌力又减退。小脑蚓部肿瘤切除术后所致1例,出现头痛、躁动,继而嗜睡。

    1.2 CT检查 7例外伤患者中4例双侧额部积气为主,其中典型“富士山征”2例,2例单侧额部积气为主,1例气泡 混于颅内血肿内为主。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2例,其中1例双侧额部积气,典型“富士山征”;另1例单侧积气。小脑蚓部肿瘤切除术后1例,双额部积气,典型“富士山征”。含气量45~120ml不等。7例外伤患者均合并程度不同的脑挫裂伤直至多发颅内血肿,其中1例有脑干挫伤。
, http://www.100md.com
    1.3 治疗与结果 7例外伤患者中3例双额钻孔放气,1例单侧钻孔,3例合并广泛脑挫裂伤,颅内血肿或颅脑开放伤行开颅手术。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其中1例单侧积气者于原手术同侧额部钻孔放气,与原手术钻孔形成对口引流;另1例双侧积气者利用原手术钻孔放气冲洗,并于对侧额部钻孔放气。1例小脑蚓部肿瘤切除术后者双额部积气,行双额钻孔排气。另外所有患者都给大量抗生素及其它神经外科常规放疗。本组共死亡2例,1例为合并广泛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脑疝,另1例为合并原发脑干损伤者,其余均治愈出院。

    2 讨论

    张力性气颅为外部气体由于某种原因进入颅内而引起颅内压升高和脑受压,进行性加重,最终可致脑疝。按部位可分为硬膜外、硬膜下腔、蛛网膜下腔、脑内、脑室、脑池积气等,但以额颞顶,尤以额部为著。

    张力性气颅的发生常为颅底骨折,破坏,缺损所致,另外颅内产气杆菌感染、腰穿、脑室引流及脑手术所致 [1] 。形成张力性气颅的机制大致有以下几方面:(1)“倒瓶”机制 [2] :脑脊液大量流至颅外,颅内负压,为达到颅内外压力平衡,颅底气化骨内及外界气体进入颅内,当脑脊液外流减少或停止后,再聚积的脑脊液与颅内气体竞争颅内空间,导致颅内高压。(2)“活瓣”机制:硬脑膜裂口形成活瓣,某些情况下能使外界气体进入颅内,但颅内脑脊液却不能流出使颅压不断增高,形成张力性气颅。(3)外界冷空气进入颅内后受体体温影响,气体膨胀,使颅压升高。(4)由手术所致气颅,为术中脑室引流过快,颅压迅速降低致硬膜下腔间隙增大,大量气体进入并存于颅内。(5)气体的刺激可致脑脊液循环障碍及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 http://www.100md.com
    张力性气颅的诊断要依据病史,高颅压症,CT或X线 片。虽然CT额部出现“富士山征”、脑室、脑池积气扩大、变形等即可明确诊断,但不能忽视CT检查前的高颅压及神经系统症状,尤其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脑积水术后患者。一旦确诊应立即钻孔排气,不可迟疑。

    为防止张力性气颅发生,对硬膜下血肿病人行钻孔引流术,钻孔不能过低,血肿范围大,要对口引流,大量生理盐水冲净血肿,尽量用盐水占据硬膜下间隙,避免气体过多残留颅内,以防止随脑组织复位,脑压升高,形成张力性气颅。术后不用脱水剂,适量多补液等办法,促使脑组织尽快复位。拔管前复查CT若脑复位不理想,残留气体多,可稍晚拔管,但一般不能超过7天。对合并脑积水患者术中脑脊液不能释放太快,关颅前大量盐水冲洗,使气体尽少残留颅内。

    参考文献

    1 Lunsford LD,et al.Subdural tension Pneumocephalus Report of two Ceases.JNeurosurg,1979,50:525.

    2 MacGillivray RG.Pneumocephalus as a complication of posterior fossa Surgery in the sitting.Position Anaesthesion,1982,37:722.

    作者单位:114033辽宁鞍山鞍钢曙光医院神经外科

    (编辑黄 杰),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