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4年第6期
编号:10444166
我国自杀相关危险因素研究现状初探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4年第6期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09-6614(2004)06-0531-03

    自杀是自愿并主动采取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 [1] ,对自杀已遂或成功自杀又称为“各种故意自我伤害行为,结果引起个体死亡” [2] 。据WHO(1999)估计,2000年全世界有100万人自杀,约有1000~20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已成为15~34岁人群第一大死因 [3~4] 。世界各国自杀死亡率不同,英美较低,约为10人/10万人,而日本较高,为英美的2倍。我国约为每年23人/10万人,属自杀死亡率较高的国家 [5] 。可见自杀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探讨自杀的相关危险因素对分析自杀的成因,为我们制订预防和干预自杀行为的各种有效措施,以减少自杀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当前我国对自杀危险因素的研究作一综述。

    1 自杀的流行病学研究
, http://www.100md.com
    1.1 自杀率 我国卫生部报告1993年中国的自杀率为22.2/10万 [6] 。2003年12月3日~9日在北京心理危机与干预中心举办的首次研讨会上,北京回龙观医院公布了他们7年的调查结果:自杀已成为中国全部人口第5位、15~34岁人口第一位的死因,总的自杀率为23/10万,中国自杀率是国际平均数的2.3倍 [6]

    1.2 自杀的三间分布

    1.2.1 地区分布 我国农村自杀率(27.03/10万)明显高于城市(6.74/10万) [7] ,但各地有较大差异。大连市金州区1990~2000年自杀死亡率为32.47/10万 [8] ,天津地区1992~1994年自杀死亡率分别为1.58/10万、1.37/10万和1.52/10万 [9] ,萧山区1991年曾结合死亡回顾调查开展了自杀死亡及其有关因素的专题调查,调查结查显示1984~1989年平均自杀死亡率为15.72/10万 [10] 。我国农村自杀率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农村在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11]
, 百拇医药
    1.2.2 时间分布 戴凌云报告自杀季节分布为夏季最多(37.9%) [12] ,湖北刘安明报告农村口服农药自杀以夏季为多见(72.3%) [13] 。吕琳等认为7~9月天气炎热,心情烦躁、易与人吵架和农忙季节家中少人,且农药容易获得是主要原因 [11]

    1.2.3 人群分布

    1.2.3.1 年龄分布 研究认为,我国自杀现象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呈马鞍型特点,15~24岁人群自杀率居世界第2位,65~74岁自杀率居世界第3位 [14~15] 。广州调查171例服毒自杀患者12~30岁年龄组占69% [16] 。汤斌等调查1048例农村服毒自杀者,16~39岁占78.05% [17] 。萧山区1984~1989年自杀死亡则以20~30岁年龄组最高,占31.41% [10]
, http://www.100md.com
    1.2.3.2 性别分布 我国自杀死亡存在性别差异,女性自杀死亡率比男性高25%,是世界上唯一报道女性自杀死亡率高于男性的国家 [4] 。吕琳等认为,我国女性自杀率高的原因与她们家庭地位低下、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有关 [11]

    1.2.3.3 职业分布 从构成比情况看,我国大多数地区自杀死亡职业分布以农民最多。山东省新泰市服毒自杀人群中农民占98.66% [7] ,城市则一般以工人占多数,如上海市徐汇区居民自杀死亡中工人占55.55% [18] 。萧山区的自杀死亡职业分布也以农民最高,为82.90% [10] 。农民和工人自杀率高,可能与社会地位低、经济状况差、文化层次低、遭遇困难多,易产生消极情绪等因素有关 [11]

    2 自杀相关危险因素

    在相当一段时期,自杀研究在我国被视为禁区。从20世纪90年代初在南京召开第一届全国自杀预防和危机干预讨论会起,自杀研究开始走上健康发展轨道 [19] 。我国一般将自杀相关危险因素分为生物学因素、家庭和社会因素、疾病因素和自杀方式因素 [2] 。当然,许多自杀的原因可能是诸多因素的影响结果。
, 百拇医药
    2.1 生物学因素 在国内此项研究开展较少。国外研究表明,精神病的一级亲属和同卵双生子的自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自杀具有遗传因素的影响 [20] 。还有研究发现,机体内复合胺的含量不足,可能是冲动型自杀的原因 [21]

    2.2 家庭社会因素 家庭社会因素包括恋爱婚姻问题和家庭生活事件及其他社会环境因素。国内大多数调查表明,家庭因素是造成自杀的主要原因。大连市金州区1990~2000年自杀死亡中家庭纠纷和夫妻不和占66.92% [8] ,广东省报告服毒自杀患者中43.86%因家庭纠纷所致 [16] ,山东省汤斌等报告农村服毒自杀者中家庭原因所占比例更高达81.77% [17] ,天津市黄斌等的调查表明,城市和农村自杀死亡中家庭问题分别占58.9%和27.5% [9] ,萧山区的调查结果,家庭矛盾占自杀死亡原因的44.84% [10] 。不同年龄阶段与家庭有关问题也不一样。如与青少年自杀有关的家庭因素主要包括父母离异或死亡、家长与子女交流障碍、家庭成员有自杀、贫穷、学习方面的问题等 [2] 。与老年人自杀有关的危险因素有独居、家庭冲突、失去周围联系等 [2] 。Pritchard在对中国自杀情况分析后,认为影响自杀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文化因素 [22] 。云南省顾明志等对拉祜族徇情自杀的研究表明,徇情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 [23] 。我国目前处于新旧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转型时期,竞争压力剧增,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完整,外来文化的冲击,拜金主义泛滥和社会消极现象的蔓延,离婚率的激增,为数不少的家庭解体,人际关系复杂化,生活节奏快速化等等。以上剧变的外部环境与个体脆弱的心理素质交互作用,在某些应激事件诱发下,都可能导致自杀率上升 [14]
, http://www.100md.com
    2.3 疾病因素

    2.3.1 精神疾病因素 疾病对自杀的影响极大。沈渔主编的《精神病学》(第3版)中指出,抑郁自杀构成所有自杀的1/2~2/3 [24] 。王东波等报道抑郁症的自杀率分别为31.9% [25] 和31.6% [26] 。刘华等对上海市徐汇区居民1996~1998的自杀调查 [17] 及我区1984~1989年自杀调查 [10] 中均未发现精神疾患者,可能与当时自杀死亡亲属不愿提供患病情况和调查人员对此项内容忽视有关。

    2.3.2 躯体疾病 躯体疾病在自杀相关因素中占有一定比例。上海赵宝龙等报告自杀死亡原因中,躯体疾病占9% [27] ,黄诚等报告地区城市占18.7%,农村占16.5% [9] 。萧山区久病厌世导致自杀死亡占5.68% [10] 。躯体疾病中如疼痛性疾病、癌症、艾滋病等对患者带来的身心压力非常严重,在这种情况下,自杀危险是很高的,有报道麻风病患者因为家庭和社会的歧视,有自杀意念的人是一般人群的 17倍 [28]
, http://www.100md.com
    2.4 自杀方式 自杀方式的可及性、吸引力和致死性对自杀率有影响。研究表明,当患者使用的一种自杀方法被限制后,不易采取另外的致死性自杀方法 [2] 。服毒是我国自杀的主要方式 [13] 。湖北省枝江市和萧山区自杀方式前3位均分别为服毒(58%和83.62%)、自缢(22%和8.99%)和投水(9%和2.90%) [10,29] ,但上海市宝山区的研究显示自杀方式前3位分别为自缢(68/206)、服毒(67/206)和吸煤气(26/206),提示自杀方式的选择与自杀工具的易获性关系密切,认为加强自杀工具的严格管理和限制,可能是预防自杀和降低自杀死亡率的重要对策之一 [27]

    3 自杀预防

    崔树伟等认为,自杀预防应包括以下方面,发展国家一级的自杀预防策略;社区服务介入;设立危机干预机构并进行评估;抑郁症的早期识别和有效治疗;控制和管理可就近利用的自杀工具等 [2] 。马剑侠提出,我国目前预防自杀的对策为建立机构,综合治理;宣传教育,提高认识;突出重点,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建立危机干预中心,实行紧急救助,加强对传媒自杀宣传的指导;启动社会和家庭心理支持系统,共同参与救助;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正服务和打击邪教、铲除引发自杀的社会毒瘤 [14]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张明园.精神科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11.

    2 崔树伟,何凤生,费立鹏.自杀危险因素及预防研究的现状与趋势.中国公共卫生杂志,2003,19(1):105-107.

    3 翟书涛.21世纪自杀预防及其研究展望.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1,10(1):41-43.

    4 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室.2000年3月22-24日举办的“卫生部/WHO预防自杀讲习班”的会议报告.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5):285-298.

    5 陈彦芳.CCMD-3相关精神障碍的治疗与护理.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1,18.

    6 殷大奎.中国精神卫生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1):4-5.
, 百拇医药
    7 林洁.新华网.我国自杀率偏高,自杀研究及预防机构极度短缺.online.cri.com.cn/773/2002-12-12/82@126259.htm.

    8 孙月娥,闫立芹.大连市金州区1990~2000年自杀死亡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3,19(3):325.

    9 黄诚,王令文,牛杏芝.天津地区城市与农村自杀死亡资料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5):304-305.

    10 徐钟渭,诸建伟,许利国.萧山市898例自杀死亡的社会原因分析.浙江预防医学与疾病监测,1991,3(4):15-17.

    11 吕琳,曾小燕.自杀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1):104-105.

    12 戴凌云.385例自杀者的分布特征.浙江预防医学,2003,15(6):30-31.
, 百拇医药
    13 刘安明.农村口服农药自杀状况调查.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3,14(1):33.

    14 马剑侠.我国目前自杀的主要特点.社会心理分析与对策.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6:97-99.

    15 Phillips MR,Liu HQ,Zhang YP.Suicide and suicidal change in Chiˉna.Cultrue,Medicine and Psychiatry,1999,23(1):25-50.

    16 蔡维云,洪立娜.171例服毒自杀患者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3,1:96-98.

    17 汤斌,祁银祥,冯涛.1048例农村服毒自杀者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4(6):522.
, 百拇医药
    18 刘华,胡时豪.上海市徐汇区居民自杀的危险因素调查.中国公共卫生,2000,16(增刊):42-43.

    19 马剑侠.自杀心理与危机干预.许昌师专学报,2001,1:108-113.

    20 曹利萍.自杀的遗传学研究.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1,28(1):20-23.

    21 Asberg,M.Traskman,L.,&Thoren,P.5-HIAA in the cereˉbrospinal fluid:A biochemical suicide predictor.Archives of General Pschiatry,1976,33,1193-1197.

    22 Pritchard C.Suicide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ategoriged by ageand gender:evidenceof culture on suicide Acta psychiatry Scand,1999,93:362-367.
, http://www.100md.com
    23 顾明志,李光华,李凤琼,等.云南省澜沧县拉祜族徇情自杀 69例资料分析.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5,5(2):82-83.

    24 沈渔.精神病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641.

    25 王东波,赖根祥.抑郁症自杀行为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2,28(2):88-89.

    26 胡泽卿,刘协和.抑郁症自杀未遂及其危险因素分析.中华精神科杂志,1997,30(2):70.

    27 赵宝山,杨栋元,施永斌,等.上海市宝山区自杀死亡流行病学研究.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1,11(1):27-28.

    28 史璋瑛,蔡文科.麻风患者自杀的心理与社会因素.中国麻风杂志,1997,13(3):148-149.

    29 李道祥,向年虎,孟玲玲,等.农村居民自杀案例调查.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3,15(2):113-114.

    作者单位:311201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编辑青 山),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