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4年第4A期
编号:10444868
下颌骨牙源性囊肿159例临床X线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4年第4A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7587(2004)04-0440-01

    颌骨囊肿为口腔面部的一种常见病。统计本院病例,上颌发病明显多于下颌,两者之比为3:2。但限于上颌骨囊肿摄X线片较少,本文不加讨论。收集我院1990~1998年初经手术治疗,组织学证实,又保管较完整X线片的159例下颌骨牙源性囊肿(简称囊肿),分析其临床、X线表现。结合本组病例并复习文献,探讨与下颌骨造釉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1 临床资料

    159例囊肿患者,男略多于女,初诊年龄6~72岁,平均30岁。下颌部触及肿块93例(其中疼痛性肿块44例,无疼痛肿块49例,局部疼痛伴肿胀51例),下颌部无肿胀肿块,仅有牙痛、牙松动者15例,上述病例中因囊肿术后复发来院就诊摄片的12例,复发时间为1~4年。

    2 X线表现
, http://www.100md.com
    2.1 囊肿大小与边界 根尖囊肿较小,53/62直径在2.5cm以下,残余囊肿居中,5/6直径在2~3cm内,始基、含牙、多房囊肿较大85/91例,直径在2.5cm以上,囊肿边缘清楚伴硬化71例。边缘较清楚,无硬化环43例,边缘模糊不清45例。

    2.2 囊肿含牙情况 含牙囊肿21例,18例表现为囊肿环绕牙颈部,牙冠突入囊内,根在外,2例囊肿各含牙2枚,根冠均并列于囊内,冠指向中心,1例囊肿内含未成熟牙(无牙齿形态)1枚。

    2.3 囊肿及造釉细胞瘤相邻牙根吸收情况 见表1。

    表1 囊肿及造釉细胞瘤相邻牙根吸收情况 略

    3 讨论

    3.1 囊肿分类 目前病理、临床、X线对囊肿的分类难以统一,突出表现在:(1)根尖囊肿,多数文献列为牙源性囊肿,而部分文献将其归类为炎症性囊肿,其根据是根尖囊肿是炎症的结果,从牙周膜的上皮剩余而产生的囊肿。我们认为该囊肿起源于牙齿。与炎症关系密切,不可偏向一方分类。应该统一命名为牙源炎症性根尖囊肿较适宜。(2)始基囊肿与角化囊肿:文献上争议较大,有些学者认为始基囊肿为角化囊肿的同义词,有些将其分为2类不同病变,其理由是(1)始基囊肿仅30.1%具备角化囊肿的组织学特点;(2)始基囊肿的复发率和瘤变能力与角化囊肿明显不同。事实上,角化囊肿为单纯组织学名,包括始基囊肿及含牙囊肿,临床与X线上无明显特征,复习我院病例无一例能作出术前角化囊肿的诊断,故临床上分类尚需讨论,不宜作X线分类。
, 百拇医药
    3.2 囊肿与造釉细胞瘤的鉴别 根据文献记载及本院病例统计(另稿),囊肿误诊造釉细胞瘤为10.3%~11.9%,造釉细胞瘤误诊囊肿为35.2%,其中90%以上为始基囊肿,含牙及多房囊肿,因而结合本组病例重点讨论其鉴别诊断问题。(1)含牙囊肿:X线片上90%表现为囊肿包绕牙颈部,牙冠向内根向外,而造釉细胞瘤含牙形态均不规则,一般囊内含全牙,牙偏向囊一侧,呈“囊内横牙征”。(2)囊肿邻牙根吸收程度均较造釉细胞瘤为轻,而邻牙根重度吸收所形成的“截根征”,可作为造釉细胞瘤的特征,囊肿极少见。(3)造釉细胞瘤多发生于下颌角及升支部,范围较大,以大囊套小囊,无数囊壁相互重叠形如“砂粒样钙化”为特征,囊肿常见于牙齿邻近的下颌体及1~3磨牙区。范围一般小于造釉细胞瘤。(4)本组病例中5例双侧下颌骨同时发生囊肿、造釉细胞瘤,以前未见双侧同时发病的报道。

    3.3 囊肿术后复发情况 本组病例中,12例囊肿术后复发,其中8例为角化型囊肿,X线片上主要表现为始基囊肿5例,含牙囊肿3例,4例为多房囊肿,分析复发原因:主要为术前对角化型囊肿认识不足,诊断不明,手术方式按一般刮除病变组织为主。等病理确诊,手术已毕,因而提高对角化型囊肿的认识,治疗时,可采用比非角化型囊肿倾向于根治一些的术式,减少复发率,结合病理和X线片角化型囊肿以始基囊肿多见,部分含牙囊肿,多房囊肿复发率亦较高,遇到该类病例,手术应采取慎重态度。对始基囊肿诊断有困难时,可测定吸出囊液中可溶蛋白的水平。Joller(1970)认为蛋白水平低于4.0g/100ml表示为始基囊肿,高于5.0g/100ml时则提示为根端囊肿或其它囊肿,此外,吸取囊液,用染色涂片检查角化鳞屑亦有助于始基囊肿的术前诊断。

    作者单位:121001辽宁省锦州市第二医院

    (收稿日期:2004-02-29)

    (编辑 海涛),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