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4年第5B期
编号:10445950
465株念珠菌的分布及药敏试验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4年第5B期
     【摘要】 目的 对465株念珠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方法 采用博赛显色平板,联合YBC卡经Vitek-32仪器鉴定,使用CANDIFAST真菌药敏试验板进行真菌药敏试验。结果 465株念珠菌中白色念珠菌为主(71.8%),光滑念珠菌次之(9.2%),位居第三是近平滑念珠菌(6.2%)。在6种抗真菌药物中对两性霉素B具有较高敏感率(90.9%),制霉菌素次之(87.1%),5-氟胞嘧啶(84.7%)更次之。结论 咪唑类药物敏感性相对较低,且咪唑类药有交性,5-氟胞嘧啶易产生诱导耐药。

    关键词 念珠菌 抗真菌药物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7587(2004)05-0743-02

    近年来,由于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各种导管插管、腹膜透析、放射治疗等的普遍开展,以及艾滋病患者的不断增加,原发及继发性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扩大,使得全身性真菌感染者日益增多。抗真菌药物的使用,又使真菌耐药现象出现 [1] 。笔者对465株分离自临床标本的念珠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
, 百拇医药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菌 465株念珠菌分别来自临床送检的血液、痰、尿、便、咽拭子等标本,利用博赛显色平板,联合YBC卡经Vitek-32仪器鉴定。

    1.2 质控菌株 采用NCCLS推荐的质控菌:近平滑念珠菌ATCC22019和克柔念珠菌ATCC6258.

    1.3 药敏试验 使用CANDIFAST真菌药敏试验板(微量液体稀释法),测定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AB)、制霉菌素(NY)、氟胞嘧啶(FCT)、益康唑(ECZ)、咪康唑(MCZ)以及酮康唑(KCZ)、氟康唑(FCZ)等抗真菌药物的药敏结果。判断标准参照1995年美国NCCLS真菌体外药敏试验的试行方案。

    2 结果

    见表1、表2。
, 百拇医药
    3 讨论

    在已知的能引起人类疾病的真菌约有270余种,其引起疾病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浅部真菌可侵犯毛发、指(趾)及光滑皮肤,而深部真菌则可以侵犯心、肝、脾、肺、肾、脑、血液、胃肠、骨骼等器官和系统,预后差,死亡率高。因此真菌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成为科学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本次共收到标本3816份,分离到念珠菌465株,分离率12.1%。自呼吸道标本占71.6%,尿标本占14.6%,便标本占6.9%,分泌物标本5.8%,血液标本0.2%。据国外资料报道,器官移植受者和恶性肿瘤患者中真菌感染的患病率高达20%~40%,而且往往是致命的感染。真菌感染已成为艾滋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国内近十年来,机会性真菌感染同样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其中念珠菌感染高居首位。最常见的深部感染真菌为白色念株菌。在分离的念珠菌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71.8%),光滑念珠菌次之(9.2%),位居第三是近平滑念珠菌(6.2%),与文献报道相似 [2] ,近几年科学工作者先后克隆和分离了与白色念珠菌 菌丝形成相关的基因,证实了其最重要的毒力因素就是对机体上皮细胞的粘附和随后出现的菌丝形成以及胞外蛋白酶(天门冬氨酸蛋白酶)。对念珠菌病致病机制的深入解释和治疗的突破有深远意义。
, http://www.100md.com
    表1 465例念珠菌(candida)的菌种分布略

    表2 念珠菌对常用抗菌素耐药情况略

    据文献报道,念珠菌耐药性与真菌的种别无明显关系 [2] 。本文统计表明,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具有较高敏感率(87.1%),制霉菌素次之(86.6%),氟胞嘧啶(83.9%)更次之。念珠菌对咪唑类药物敏感率较低。唑类药物的作用靶酶为羊毛甾醇的C-14去甲基化酶,最终使麦角固醇合成受阻,细胞膜结构破坏,抑制真菌生长,此类药物包括氟康唑、酮康唑、咪康唑和联苯苄唑等,其中后3种药物主要用于浅部真菌感染,而前1种药物既可用于浅部真菌感染,也可用于深部真菌感染。这类药物疗效好,副作用小,在临 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两性霉素B是至今治疗系统性真菌病唯一的多烯类药物,在临床上毒性反应最重、最多,但它仍然是严重系统性真菌治疗最有效的药物之一。

    CANDIFAST真菌药敏试验板参照NCCLS M-27方案,即“酵母菌液体培养基稀释法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方案”,用液体培养基配制一系列稀释度的药液,然后接种受试菌株的菌悬液,经一定温度孵育后,测定药物在体外抑制真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此方法准确性佳、重复性好,实验室间结果的一致性可以与抗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相媲美 [3] 。但唑类药物的终点判定方法仍不尽人意,缺乏统一的标准,尤其是唑类药物的拖尾现象,使结果的判读比较困难且带有主观性 [4]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沈定霞,谢灵,刘梅,等.酵母菌对氟康唑的敏感性及三种药敏试验方法的比较.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8,21(4):199.

    2 谢灵,周贵民,吴坚.酵母菌对抗真菌药的耐药性.中华内科杂志,1995,34(4):266.

    3 王文莉,王端礼,李若瑜,等.酵母菌的NCCLS药敏试验方法及其应用.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7,20:119-122.

    4 Pfaller MA,Rex JH,Rinaldi MG.Antifung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techˉnicaladnances and potential clinical applications.Clin Infect Dis,1997,24:776-784.

    (收稿日期:2004-02-17)

    (编辑李 阳),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