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中华医药荟萃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 中医
编号:10445361
也谈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
http://www.100md.com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4)05-0443-02

    心主神明是传统的中医理论,始于《黄帝内经》,是数千年中医基本理论藏象学说的基本内容。自清代之后随着西医的传入,受西医理论的影响,一些医家提出“脑为元神之府”,近代张锡纯首倡“心脑共主神明”的观点。现代有西医学习中医的学者和部分中医对心主神明的理论提出质疑,认为脑主神明的观点更加符合临床实际,应该放弃心主神明的传统理论。笔者就此问题谈谈个人见解。

    1 心主神明为本,脑主神明为标

    神明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西医理论确认,人的思维意识属于大脑的功能,由此便产生了脑主神明的理论,作为西医学习中医人员,很容易接受这一理论。自然联想到心主神明的传统理论,是否有失科学?是否应该放弃?要弄清这一问题,首先必须明确中医的“心”的含义。中医的“心”并非西医解剖学概念,而是一个功能的概念。中医的“心”是脏腑当中五大系统的核心,在古代医籍中称之为“君主之官”,是“五脏六腑之大主”。而脑在中医脏腑学说中属于“奇恒之腑”的范畴。君主之官对各个脏腑的功能有主导作用,当然包括作为奇恒之腑的脑。让我们以西医的思维方式来分析,人体所有器官中脑对血液的供应最为敏感,脑主神明的功能离不开脑的供血,大脑缺血的情况下,脑就不会主神明,脑的供血来自于心,中医认为“心主一身之血脉”,这一点与西医相符。西医将心源性脑缺血称之为“阿—斯综合征”,该综合征的首要症状就是意识丧失,用中医的语言论述即是“痰迷心窍”、“心不藏神”。因此,如果说脑主神明是现象,心主神明则是本质,心血不能养脑,脑何以主神明,在此问题上本末不应该倒置。
, http://www.100md.com
    2 心主神明始终指导中医临床实践

    大量中医临床实践证明,养心安神的中药和方剂确实有改善睡眠、增强记忆的功效。中药学记载酸枣仁、柏子仁均入心经,是养心安神的要药,用于失眠、健忘、多梦。历代中药专著中并没有酸枣仁、柏子仁入脑的记载。由此可见,此中医的“心”非彼西医的“心脏”。中医的“心”包括西医的心脏的功能,但不仅限于心脏的功能,还包括了神经系统的部分功能。这种情况在中医许多藏象理论中是十分常见的现象,比如中医脾的功能包括了西医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功能。切不可以西医的解剖学的脏器的概念来理解中医的脏腑。

    3 心主神明已经深入中西文化

    当中中医的心主神明理论已经深入中西方文化当中。汉语中“一心一意”、“三心二意”、“全心全意”,“心理学”,都指的是思维意识活动。英文中“heart and soul”、“keep something in heart”、“somebody’s heart is broken”,这里的“heart”也指的是思维活动。可见不论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心”与“heart”的概念都与思维意识活动紧密相连。从传统文化角度来说,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废止心主神明的理论。
, 百拇医药
    4 心主神明机制终将阐明

    澳大利亚学者Almeida在Medline数据库以“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认知(cognition)”、“认知混乱(cognitive disorders)”、“记忆(memory)”、“记忆混乱(memory disorders)”、“短期记忆(short-term memory)”、“注意力(attenˉtion)”这些关键词检索,对1966年~2000年7月34年间这一领域发表的论文进行系统回顾研究,300多例样本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提示:充血性心力衰竭与包括记忆力、注意力减退在内的认知功能损害有着密切的关系 [1] 。荷兰学者Strik报道消沉的情绪与心肌梗死的发病有关,情绪消沉的程度越大,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就越高 [2] 。种种迹象表明心与精神意识活动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展,越来越多的中医理论得到了印证,在西医弄清了肺的内分泌功能之后,才发现肺所分泌的心钠素能够调节水盐代谢,中医的肺主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的理论才得到解释。在发现维生素D 3 的羟化部位在肾之后,才知道肾也参与了钙磷代谢,中医肾主骨的理论也得到了解释。目前还有许多中医理论有待证明,心主神明的理论除了心为脑供血的来源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物质基础以及神经体液调控机制,甚至分子机制,还有待实验研究和探讨。可以预测,随着现代科学、现代医学的发展还会有许多的中医理论得到科学的印证。我们不应该急于否定数千年的中医心主神明的传统理论。也许若干年之后在这个问题上,现代医学会有新的发现,在认识上有新的突破。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Almeida O P,Flicker L.The mind of a failing heart:a systematic review of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and cognitive funcˉtionig.Intern Med J,2001,31(5):290-295.

    2 Strik J J,Honing A,Maes M.Deparession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reˉlationship between heart and mind.Prog-Neuropsychopharmacol Biol Psychiatry,2001,25(4):879-892.

    作者单位:510515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中医基础教研室

    (收稿日期:2003-12-16)

    (编辑使 臻),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