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4年第5A期
编号:10445062
大剂量甲氨喋呤致严重皮肤粘膜炎1例的救治及文献复习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4年第5A期
     【文献标识码】 D 【文章编号】 1726-7587(2004)05-0650-02

    大剂量甲氨喋呤(HD-MTX)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尤其能够通过血脑屏障,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发生率,所以近年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中得以广泛应用。大剂量甲氨喋呤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肤、粘膜炎,此副作用发生早且严重。近日我院收治1例由大剂量甲氨喋呤所致的严重皮肤、粘膜炎患者,现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16岁,于2001年12月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细胞型),应用VDCP方案取得完全缓解,此后规律予VDCP、EA、HD-MTX方案巩固强化治疗。于2002年11月25日再次行HD-MTX治疗,MTX1.0g于30min内快速滴入,无不良反应,后予MTX3.0g在24h内持续静点,停药后8h开始予甲酰四氢叶酸钙(亚叶酸钙CF)15mg im,1次/6h,共8次解救,同时用CP12mg加入生理盐水500ml漱口以预防口腔溃疡。2002年12月1日(化疗后4天)出现口腔及外生殖器溃疡。查体:体温正常,全身皮肤广泛充血、红肿,以颜面部、颈部、胸部、后背部为重,压之可褪色,头部及全身皮肤可见散在孤立性皮疹,沿毛囊分布,部分已化脓,左侧腰部有抓痕,充血明显。头发脱落,头皮肿胀,有指压痕。面部肿胀、潮红,口唇干裂、破溃,口腔粘膜见大块白斑及溃疡,张口困难,口腔有异味。心、肺、腹无阳性体征。肛周皮肤良好,阴囊及阴茎可见散在溃疡,大小不等,最大约2cm×2cm,无规则。诊治经过:予2002年12月2日开始予CF30mg静滴q8h,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200mg静滴,1次/12h,并大量补液(>3000ml/d),同时给予克林霉素、奈替米星预防感染,避免使用易过敏的青霉素和头孢菌素,补充大剂量维生素B、C、E和叶酸,监测血常规变化,出现粒细胞缺乏时予G-CSF300μg治疗,加强护理,预防皮肤、粘膜感染。1周后,病情平稳,遂将CF和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减量,2周后病情好转,停所有治疗,病人出院。
, http://www.100md.com
    2 讨论

    甲氨喋呤是叶酸拮抗剂,以竞争方式作用于二氢叶酸还原酶而抑制四氢叶酸合成,造成细胞内核酸合成障碍起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甲酰四氢叶酸在体内可以转变为四氢叶酸,减轻大剂量甲氨喋呤的毒副作用起到解救作用 [1] 。叶酸进入肿瘤细胞的透过能力低于正常细胞,且肿瘤细胞对CF需求量超过正常细胞。因而,一定剂量的 CF可以使正常细胞得到解救,而肿瘤细胞却得不到解救或得不到充分解救 [2] 。在合适时选择合适剂量的CF解救是MTX最大限度发挥其治疗作用而又保护正常组织的关键。一般认为CF解救的剂量为每次15mg/m 2 ,总量不应大于MTX量的10% [3] 。通过对MTX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发现若用药24h血药浓度仍高于2×10 -5 mmol/L或48h高于10 -6 mmol/L,则为可能出现毒性反应的危险信号,应加强CF的解救治疗,直至血药浓度降至10 -8 mmol/L以下。在无法监测血药浓度的情况下,于治疗1周后密切观察皮肤、粘膜的反应,一旦发生溃疡,应及时追加CF解救,直至症状、体征缓解。甲氨喋呤所致各种毒副作用的产生是因为MTX在组织中蓄积,形成很高的细胞毒性浓度,引起直接毒性损伤和免疫介导损伤所致,因此促进药物排泄是消除其毒性作用的基本方法。在应用大剂量甲氨喋呤时,应大量静脉输液,鼓励多饮水,每日尿量在3000ml以上,以促进MTX的排泄。曾有报道因水化不足引起严重皮肤、粘膜炎致死者 [4] 。高浓度MTX使血清蛋白变性而成为具有免疫原性的载体蛋白,即成为全抗原,并已经体外实验证实。HD-MTX可介导机体产生Ⅰ型或(及)Ⅲ型变态反应 [5] 。早期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可避免或减轻过敏反应,以缩短病程,确保MTX的安全应用。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桂香.小儿急性白血病诊疗建议(修订草案).中华儿科杂志,1993,31(5):285.

    2 陆道培.白血病治疗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64.

    3 孔申申.药物浓度监测在中、大剂量MTX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骨肉瘤中应用.中华血液学杂志,1986,7(15):706.

    4 李祯萍,王易.大剂量MTX致严重皮肤.粘膜炎3例.中华血液学杂志,1999,20:13.

    5 刘嵘,陈静.大剂量MTX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致过敏反应4例.中华小儿血液,2000,5(1):38.

    作者单位:100010北京市隆福医院血液科

    (收稿日期:2004-01-03)

    (编辑 秋实),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