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4年第5A期
编号:10445036
多发性硬化MR特征与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4年第5A期
     【摘要】 目的 总结分析多发性硬化病灶在MR影像的特征表现及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关系,摸索一条早期诊断的新思路。方法 研究了90例经临床证实的多发性硬化病人MR影像特点,对颅内及脊髓发病部位、病灶形态、大小、数目、信号、病理分期与临床表现对比研究。结果 病灶数目与临床表现之间无明确关系,MRI与临床不平行。病灶部位与临床关系更密切;此外,首次发病病例60例,单发病灶15例,依MR特点,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可以早期诊断。结论 对首次发病病例的早期诊断方面提出新的观点,因发病早期就诊治疗,脱离的髓鞘可以再生 [3] ,对控制复发、改善预后具有非常的意义;使更多的患者从以“时间上的复发和空间上的多发”中解脱出来,提高生活质量。本实验研究结论,有望对McDonald提出的6条诊断标准以及Bauer的新6条标准给予补充,以提高该病的诊断符合率和早期确诊率。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 核磁共振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7587(2004)05-0635-02
, 百拇医药
    多发性硬化(以下简称MS)是中枢神经系统以白质为主的炎性脱髓鞘疾病,属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由于白质受累中断髓鞘通路引起视觉障碍、肢体瘫痪、共济失调等症状,病程为反复恶化与缓解,总趋势为进行性加重。本文通过总结分析多发性硬化病灶在MR影像的特征表现,研 究病灶部位、形态、大小、数目、信号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关系,摸索一条早期诊断的新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总结经临床证实的90例多发性硬化病人的资料分析见表1。

    表1 患者的一般资料略

    1.2 方法 全部病例先行MRI平扫,头颅表面线圈和(或)脊柱线圈,常规行横轴位(层厚8mm)、矢状位(层厚5mm)SE序列T1、T2像扫描。全部病例加做冠状位T1、T2像薄层扫描。观察MS斑灶的形态、走行、数目、大小、信号特点。增强扫描:静脉注射磁显葡胺0.2ml/kg,快速手推。90例中,首次发病60例,经临床治疗后全部做了MR复查。
, 百拇医药
    2 结果

    90例MS,发生在颅内381个病灶/74例;发生在脊髓21个病灶/16例。颅内病灶大小2~16mm,其中266个病灶直径<10mm,占96.6%,>10mm者为多灶融合。病灶形态呈椭圆形,走行垂直于脑室,分布脑白质。好发部位依次为双侧脑室周围、半卵圆中心白质、胼胝体、脑干、桥臂、小脑、基底节区。脊髓好发节段为颈胸段,病灶特点不受白质传导束与灰白质交界的限制,21个病灶有12个同时累及灰质与白质,9个病灶仅累及一侧白质。沿纵轴走行,上下达数厘米,但不超过两个椎体长度。90例中76例增强扫描,急性期未治疗或激素治疗4天内者均显示环状或结节状异常对比增强(64例),另12例因激素治疗>4天病灶无异常对比增强。77例经激素治疗后复查MRI平扫,30例做了再增强扫描,无病灶异常,对比增强病灶无扩大。

    通过研究发现:MRI检出的颅内MS多发灶381个中有232个无临床对应体征(亚临床病灶),占60.8%;MR与临床不平行,MS灶数目、大小与临床表现之间并无明确关系。而只有在主要功能区或/和病灶较大时才引起症状。因此,MS病灶部位与临床关系更密切(附典型病例图1~4)。
, 百拇医药
    研究还发现:本组90例中60例首次发病,根据MRI影像特征,在第一时间做出诊断,临床早期治疗效果极好。经临床及复查MR得以证实。虽按照Bauer的6条诊断标准证据不足,但60例病例已经说明了MR影像的特异性,远高出听觉和视觉诱发电位及寡克隆曲带、IgG合成率等检查,本研究得出结论:首次发病,结合临床MRI可作早期诊断。应对Bauer的6条诊断标准给予补充(附典型病例图5~7略)。

    3 讨论

    多发性硬化是中枢神经系统以白质为主的炎性脱髓鞘疾病,病因不明,一般认为属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以反复发作,进行性加重为主要特征。多发性硬化女性多发,男女比例为1:1.4~1.9,年龄见于10~50岁。以北欧北美发病率最高,少数见于日本等亚洲国家,16.8%有家族史 [1] 。病理变化主要是髓鞘崩解,灶周水肿,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致局部血脑屏障破坏,晚期胶质细胞增生,纤维增殖形成瘢痕 [2] 。1952年以来,我国已有经病理证实的MS报告。MS斑在病理上分为3期,病程在32天~12年不等。我院病例为2个月~15年。根据病理分析,认为亚洲型MS具有如下特点:(1)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程短,病情重。(2)临床表现以视神经与脊髓受累为主,但病理上可见脑干与半球白质更多的病灶,以软化脱髓鞘为主;(3)有复发与缓解,但以缓慢进展型较多,台阶式或进行式。早年,临床上根据McDonald提出的6条标准和近年Bauer提出的新6条诊断标准做出诊断,早期确诊比较困难。由于反复发作,病程漫长,治疗效果较差。影像诊断以CT扫描为主,其MS斑阳性率为42%~47%。自MR问世以来,以它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近年来,人们开始研究MS斑在MRI影像上的部位、大小、形态、数目、信号及病理以及与临床的关系。本文重点研究了(1)MS斑块在脑内、脊髓内好发部位的形态、信号特点;(2)MS数量、大小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3)MS多发灶与临床对应体征关系;(4)对MS疾病首次发病早期诊断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在对首次发病病例的早期诊断方面提出新的观点,因发病早期就诊治疗,脱离的髓鞘可以再生 [3] ,对控制复发、改善预后具有非常的意义;还将对临床的早期确诊、早期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诊断依据,使更多的患者从以“时间上的复发和空间上的多发”为特征的疾病中解脱出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本项实验研究结论,有望对McDonald提 出的6条诊断标准以及Bauer的新6条标准给予补充,以提高该病的诊断符合率和早期确诊率。
, http://www.100md.com
    核磁共振影像应用于临床以来,以它高敏感性与高特异性 [4,5] ,将MS诊断的敏感性提高到96%,资料显示:MR不仅为临床诊断提供定位及定量诊断依据,还能观察MS的消退、进展与转归。所以,了解和掌握MS病灶在MRI的特征表现、多发病灶与临床症状和体征之间的关系,以及增强扫描与激素治疗的时限特点,对指导临床医师走出误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图片略)

    参考文献

    1 隋邦森,吴恩惠,陈雁冰.磁共振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443-447.

    2 鲁晓燕,陈巨坤,张挽时,等.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的MRI病理对照分析.中华放射学杂志,1997,31(6):413.

    3 李坚,谢汝萍.多发性硬化的脊髓MRI影像学改变.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8,30(4):382.
, 百拇医药
    4 赵丽君,黄燕冰,郑宝霞.多发性硬化MR特征与临床诊断价值.中国综合临床,1999,15(4):377.

    5 刘士远,肖湘生,乔祖虎,等.多发性硬化30例MRI征象分析.中华放射学杂志,1993,27(11):747.

    作者单位:1 063000河北唐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医院MR室

    2 063000唐山华北煤碳医学院附属医院

    3 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收稿日期:2003-12-01)

    (编辑 秋实),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