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4年第5B期
编号:10445958
脾脏原发恶性淋巴瘤2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4年第5B期
     【文献标识码】 D 【文章编号】 1726-7587(2004)05-0752-02

    1 病历摘要

    例1,女,41岁,因反复左上腹疼痛4个月入院。查体:脾左肋下两指,光滑,未扪及包块,无压痛。CT增强扫描示脾脏后有一低密度实质性肿块,病灶强化不明显,大小为7cm×8cm×6cm,CT值50~60Hu,其内密度均匀,边界清楚,腹腔内未见淋巴结肿大,见图1。血常规:WBC5.1× 10 9 /L,RBC3.38×10 12 /L,HGB110g/L,PLT135×10 9 /L。术中见:脾脏约15cm×12cm×8cm大小,质中,脾脏隔面有一约5cm×6cm大小包块,质硬,边界清,中部部分发黑,脾脏与周围组织粘连轻,脾门与胰尾部有直径2cm大小淋巴结,腹腔内未见淋巴结肿大。术后病理诊断提示脾恶性肿瘤(淋巴瘤可能性大)。

    图1图2 略
, 百拇医药
    例2,男,79岁。患者无明显诱因腹胀、腹痛1个月,伴发热1周入院。查体:脾脏肋下约5cm处可触及,质中,轻触痛。实验室检查:WBC21.5×10 9 /L,RBC2.68×10 12 /L,HGB95g/L,PLT81×10 9/L。CT平扫示脾脏增大,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增强扫描示脾脏后外侧大片及点片状低密度影,增强不明显,边界部分欠清,脾门处可见数个无强化结节影,肝左叶缩小,见图2。术中见:脾脏大,于左肋缘下5cm,脾与周围粘连,脾表面有大小不等的白色结节,质中,淤血,脾门处有大小不等的数粒质软的淋巴结,肝左叶萎缩。病理诊断:慢性纤维淤血性脾肿大。1个月后腋窝淋巴结病检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2 讨论

    脾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 ofthe spleen)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但原发性淋巴瘤少见,且多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1,2] 。Ahmann将脾淋巴瘤大体分为四型:(1)弥漫型,脾呈均质增大,病变直径>1mm,呈弥漫分布。(2)粟粒结节型,直径为1~5mm。(3)多发肿块型,直径>5mm。(4)单发大肿块型。其中前两型占73%,后两型占27%。据统计霍奇金病中约40%于开始即有脾浸润,70%于尸解中可见脾浸润,非霍奇金病中约67%有脾浸润。临床表现:(1)脾脏增大或手触其边缘有结节状感觉。(2)有时患者感觉左上腹痛。(3)若是全身淋巴瘤,则腹股沟、腋下或锁骨上区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4)白细胞和血小板可减少。
, http://www.100md.com
    CT表现:平扫脾脏增大,内可见单发或多发的低密度灶,边界不清。增强扫描示病灶显示较清楚,病变略有强化或不强化。如果在动脉期脾小梁不显示或脾实质期呈细小的非结节状强化,则可能为脾受累。在腹主动脉周围及脾门部可见淋巴结肿大 [3] 。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例1属于单发肿块型,例2属于弥漫浸润型。 鉴别诊断:CT平扫及增强扫描均可提供更多更准确的信息,但脾淋巴瘤表现无特征性,故在诊断时需先排除其他占位病变,如脾血管瘤、脾淋巴管瘤、脾转移瘤等,确诊主要靠病理检查 [4]

    参考文献

    1 曹丹庆,蔡祖龙.全身CT诊断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498-500.

    2 卢光明,陈君坤.CT诊断与鉴别诊断.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371.

    3 陈炽贤.实用放射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666.

    4 李松年,唐光健.现代全身CT诊断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798-799.

    作者单位:638000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CT室

    (收稿日期:2004-02-16)

    (编辑 秋实),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