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中华医药荟萃 >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 病例报告
编号:10446341
眼睑刺裂伤致局部破伤风合并眶内大肠杆菌感染1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文献标识码】 D 【文章编号】 1684-2030(2004)06-0484-0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19岁。2002年11月7日入院。病史:右下睑受伤、化脓14天,开口受限2天,患者于2002年10月22日晚自骑摩托车摔倒,右下睑被不明物刺伤破裂,2h后到我院行急诊清创缝合,嘱陪送医师回当地用抗生素与TAT(后来证实该医生并未应用)。第三日伤口流脓,在当地处置。11月5日来院复诊,见伤口脓汁较多,经探查取出树枝1块约15mm×40mm大小,给予引流、静滴青霉素320万U,2天后出现张口困难,会诊后以“颌周间隙感染”收入口腔科病房。

    体检: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与行走正常。全身未见明显病理征。局部:右下睑有一与睑缘等长的横行伤口,引流条上附有黄色脓汁,水肿与压痛轻微,颜面无明显肿胀,右下颌骨外支后缘压痛但无明显肿胀,开口严重受限,双侧鼻翼对称,口内见88 相对部红肿,无脓性分泌物,下颌骨、颌下区无肿痛。化验:RBC4.35×10 12 /L,WBC7.1×10 9 /L,分叶核62%,淋巴细胞37%,单核细胞1%,HGB131g/L。尿常规正常,肝功正常。
, 百拇医药
    治疗经过:入院后再次清创,取出木块与草根数枚。因无明显翼颌间隙感染症状,乃疑为破伤风,经会诊转入传染科治疗。先后用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先锋V、安定、鲁米那、葡萄糖酸钙、ATP、Co-A、肝安、白蛋白等治疗,张口困难等症状明显改善。因眼睑伤口虽每日换药仍流脓不止,并先后取出树枝、草茎十余根,经X线检查未见骨质损害,超声波检查未见异物,无11月29日转入眼科进行彻底清创,取出丝状异物4根,行脓汁培养大肠杆菌阳性,对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氯霉素极度敏感,即采用以丁胺卡那霉素静滴为主、加冻干人血浆的治疗,至12月19日脓汁基本消失,但死腔未完全闭合,视力仍为5.1(1.2),眼球向上运动轻度受限,余各部正常。患者自动出院,返当地治疗。

    2 讨论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以横纹肌痉挛、抽搐为主的疾病。该菌是一种革兰阴性厌氧梭状芽胞菌,抵抗力极强,分布极广,但只有皮肤或粘膜破口时能侵入身体,且又在缺氧环境下才能生长繁殖。当伤口内有异物、腐物存留,或引流不畅、死腔形成时最易发生。它在组织内产生外毒素,包括嗜神经可致肌肉紧张、痉挛的痉挛毒素,以及可使局部坏死和心肌病损的溶血毒素。由此而引起一系列症状直至死亡。该病潜伏期4~21天,多数在7~19天,也有更短或长达数月、数年者。24h内发病者病死率高达80%,而5天或5天以后发病者病死率则低于10%。
, http://www.100md.com
    破伤风分为全身与局部两种。全身性破伤风较为常见,局部性破伤风较少见且症状轻微,罕有死亡者。局部性者是由于:(1)毒素较少或毒力较弱;(2)机体接受过自动免疫,但免疫不完全或形成抗体过少所致。局部性破伤风的特点是:潜伏期较长,多在2周以上;无“苦笑”表情和角弓反张等全身症状,肌肉痉挛只限于与伤口联系密切的局部。它又分为:伤口在头、面、颈部以张口困难或牙关紧闭为主要症状的头部;伤口在四肢以指、趾肌肉紧张或抽搐为主要症状的肢体型。头型者需与下颌关节炎、颌下腺炎、腮腺炎等鉴别,但如稍加注意则不难区分,因这些疾病既无外伤史,又有明显的局部红肿热痛等炎症症状。

    本例属典型的头型局部性破伤风,其发生因素极为明显:(1)面部有污物伤伤口;(2)伤口深在(达4.5cm),含有大的死腔;(3)腔内埋藏异物、腐物;(4)清创不彻底(含技术与客观两因素);(5)异物未除净,伤后未注射。其特殊意外点,还伴发颇为棘手的大肠杆菌感染,且菌种培养过晚,未能及时用敏感药物,以致病情迁延,创口迟迟不愈合。所幸的是,经采用:(1)清创引流,排除异物、腐物;(2)TIG等对因治疗;(3)安定、鲁米那、葡萄糖酸钙等对症治疗(其中安定有双重作用:既可减少肌肉痉挛,又有镇静效果;(4)先锋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对大肠杆菌敏感药物治疗;(5)以及ATP、Co-A、肝安、白蛋白、冻干人血浆等营养支持疗法等综合措施,未造成严重后果。

    作者单位:114200辽宁省海城市中心医院眼科

    (收稿日期:2004-02-07)

    (编辑 晓勇),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