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药杂志》 > 2004年第5期
编号:10446423
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药杂志》 2004年第5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077X(2004)05-0449-02

    我院自2000年以来用头颅CT定位,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人20例,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2例,女8例,年龄31~60岁,平均年龄46岁,均有高血压病史,为第1次出血。临床表现:入院时意识清醒3例,浅昏迷5例,中度昏迷7例,深昏迷5例。其中一侧肢体偏瘫18例,一侧瞳孔散大8例,双侧瞳九医院 孔散大4例。CT表现:基底节区出血10例,丘脑出血4例,脑叶出血6例;其中破入脑室12例。血肿量:15~30ml3例,30~60ml13例,60ml以上4

    例。出血至手术时间:3~6h6例,6~12h8例,12~24h6例。

    1.2 方法 根据头颅CT定位,选择穿刺点,量取血肿中心据头皮的深度以便控制穿刺进入的深度。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健侧,消毒术区,铺无菌单,局麻后用颅锥经皮钻孔,有突破感后取出颅锥,用带刻度的脑穿刺针沿颅孔进行穿刺,进入所测量深度后,拔出针芯,可见有暗红色液体溢出,拔出脑穿针,沿脑穿针穿刺方向及深度置入引流管并固定,用10ml注射器抽吸,并记录吸出的血肿量。

    2 结果

    20例中出院14例,死亡6例(占30%),随访3个月,其中恢复良好3例、中残6例、重残5例。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已为多发病及常见病,以前开颅手术为最常用的方法,随着头颅CT及立体定向技术的广泛使用及发展,目前CT引导穿刺引流已成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首选方法,影响其疗效的因素很多:①出血部位:皮层下及基底节区出血者手术疗效满意,丘脑出血疗效差。②出血量:血肿量大于30ml即应手术,出血量越大中线移位越明显,疗效越差。③术前临床表现:意识障碍程度越重,疗效越差,病死率越高。④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手术耐受力下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⑤手术时机及方式:高血 压脑出血常在发病后10~20min形成血肿的最大范围,一般不再继续扩大,最多在1~2h出血即停止,6~7h,由于血肿急性占位对周围组织损害,使血肿周围的组织水肿,变性坏死,24~48h脑水肿达到高峰,脑疝常发生于此期。6~24h内穿刺治疗是基于脑出血已完全停止,血肿不再增加,抽血后再出血的可能性小,且该段时间病例易选择,术前准备充分,故发病后6~24h内是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理想时机。但血肿量较大,中线移位较明显,且患者年龄较小(小于40岁)时,应采用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迅速解除血肿压迫,增大治疗成功的希望。⑥血肿清除:出血量小于30ml者,可一次性吸出,出血量大,且中线移位较严重者,不易完全吸出,应抽出血肿量的60%,余部分行尿激酶溶解治疗。

    作者单位:030006山西省一

    (收稿日期:2003-12-31)

    (编辑 晓勇),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