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10期
编号:10446518
2648例股癣流行分布及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10期
     【摘要】 目的 了解股癣病原菌的流行分布情况。方法 以来院门诊就诊的股癣患者为对象,采用沙氏琼脂培养基,将镜检阳性的标本,经消毒处理后接种在沙氏琼脂培养基上,置25℃~27℃生物培养箱内,观察2周,有菌落生长为阳性,无菌落生长为阴性。根据菌落生长特征及镜下结构进行菌种鉴定。结果 从2648例股癣患者中共培养分离鉴定出病原菌2625株,计11个菌种,总阳性率为99.13%。其中红色毛癣菌1937株,占73.15%,絮状表皮癣菌244株,白念珠菌224株,各占9.21%和8.46%。结论 股癣病原菌的流行分布与地区、季节气候等因素有关,病原菌的流行分布以红色毛癣菌为主,其次为絮状表皮癣菌、白念球菌。

    关键词 股癣 病原菌 鉴定结果分析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4)10-0956-02

    股癣是由皮肤丝状菌所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慢性传染病。为了解股癣病原菌的流行分布情况,我们对1998~2003年我院门诊就诊的2648例股癣患者进行了病原菌的培养分离鉴定结果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临床资料

    1.1 股癣分为三型 即丘疹型、环状型、鳞屑型,常伴有潮湿、多汗、痒感等症状。(见表1)

    1.2 股癣的年龄构成比 股癣在各年龄组均可发病。本组统计,最小年龄1岁,最大年龄60岁。(见表2)

    1.3 股癣的职业分布情况 以工人、农民为主。男2301 例,女347例,男性多于女性(见表3)。

    2 方法

    2.1 病例选择 2648例股癣,均临床症状典型,镜检阳性。

    2.2 培养鉴定方法 采用沙氏琼脂培养基(内含氯霉素40 μg/ml),将镜检阳性的标本,按常规消毒处理后,接种在沙氏琼脂培养基上,置25℃~27℃生物培养箱内培养,观察2周,每天观察一次生长情况,有菌落生长为阳性,无菌落生长为阴性。
, 百拇医药
    2.3 菌种鉴定 根据菌落生长快慢、大小、菌落颜色及镜下结构等特征,进行菌种鉴定,对乳酪样菌落则采用米粉吐温琼脂及血清学试验进行菌种鉴定。

    表1 股癣临床分型构成比

    表2 股癣的年龄构成比

    表3 股癣患者的职业构成比

    表4 2648例股癣病原菌培养鉴定结果

    3 结果

    见表4。从2648例股癣患者中,共培养分离鉴定出病 原菌2625株,计11个菌种,总阳性率为99.13%。

    4 讨论

    股癣属全球性皮肤病,也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股癣发病率的高低与体癣、手足癣有密切关系,约占皮肤科门诊病例的20%左右。我们对1998~2003年我院门诊就诊的2648例股癣患者进行了病原菌的培养鉴定结果分析。结果表明,股癣的发病与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具有以下特点。(1)在2648例股癣患者中,男2301例,占86.89%;女347例,占13.10%,这可能与男性从事体力劳动或特殊工种出汗多,使股部长期处于潮湿多汗及清洁卫生差易于真菌生长繁殖等有关。(2)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 [1]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1~50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见表2),2648例股癣患者中,2187例为21~50岁年龄段,占82.60%。吴氏报道,股癣的患病率约占20.7% [3] ,这与青壮年是社会的主体劳动者,从事体力劳动和特殊工种、集团性劳动居住,易于股癣的流行传播有关。(3)股癣与职业的关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工人发病率最高,1170例,占44.18%,与他们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水湿作业潮湿多汗、卫生条件差等因素有关(见表3)。(4)股癣与季节气候的关系:股癣的发病与季节变化有密切关系,春夏季节发病率最高。统计结果表明,2648例股癣患者中,有2074例为春夏季节发病,占78.32%,由此认为春夏季节是股癣的高发季节。(5)股癣与病原菌的关系。本文对2648例股癣患者进行了病原菌的实验室培养分离鉴定,共培养分离鉴定出病原菌2625株,总阳性率为99.13%,其中红色毛癣菌1937株,占73.15%。其次为絮状表皮癣菌,244株,白念球菌,224株,分别占9.21%和8.46%。结果表明,股癣病原菌以红色毛癣菌为主,其次为絮状表皮癣菌、白念珠菌、与吴氏、杨氏报道相似 [2,3] (见表4)。与赵氏报道以絮状表皮癣菌为主有所差异 [1] ,这可能与地区差异有关。综上所述,股癣的病原菌的流行分布,与地区、年龄、职业、卫生条件、季节气候等因素有关,病原菌的流行分布以红色毛癣菌为主,其次为絮状表皮癣菌、白念球菌。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第二版.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96,393.

    2 杨国亮.皮肤病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2,150-151.

    3 吴绍熙,郭如宁,廖万清.现代真菌病诊断治疗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8-9.

    4 廖廷锡,蔺敏,王国丽.2348例门诊股癣分析.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3,19(3):125-126.

    5 廖廷锡.大脑状毛癣菌致股癣2例报告.临床皮肤科杂志,1988,6(9):32.

    6 李振海.69例阴囊皮肤真菌病调查报告.临床皮肤科杂志,1987,16(16):30.

    7 廖廷锡,王国丽,蔺敏,等.门诊手足癣流行病学调查.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1,17(4):269-270.

    8 廖廷锡.成都地区手足癣病原菌调查.四川医学,2001,22(5):50.

    作者单位:610031成都四川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

    (编辑维 兰),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