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药杂志》 > 2004年第5期
编号:10446439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合并骨髓纤维化1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药杂志》 2004年第5期
     【文献标识码】 D 【文章编号】 1680-077X(2004)05-0461-01

    患者,女,37岁,因渐进性乏力伴咳嗽、咳痰、月经量增多20天,于2003年1月8日入院。患者自述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咳白色泡沫痰(无痰中带血),同时月经量增多,延时半月,并且有牙龈出血,间断黑便。曾口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效差,遂来我院就诊。门诊查:血常规:RBC3.03×10 12 /L,Hb100g/L,WBC1.2×10 9 /L,BPC60×10 9 /L。末梢血涂片:有核细胞少,分类20个白细胞,幼稚细胞14/20个,中性分叶核粒细胞2/20,淋巴细胞4/20。既往体健,曾从事自行车喷涂工作10余年,否认过敏性疾病史。查体:体温37℃,脉率80次/min,血压102/69mmHg,呼吸21次/min,贫血貌,全身皮肤无黄染、瘀斑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中、下1/3处压痛(+),双侧肋骨压痛、叩击痛明显,心率80次/min,律齐,双肺(-),肝未触及,脾肋下2cm,质地中等,无明显触痛,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实验室检查:尿常规(-),便OB(+)。外周血常规:RBC:2.29×10 12 /L,Hb75g/L,WBC1.2×10 9 /L,BPC51×10 9 /L,肝、肾功能正常,间接胆红素:13.0μmol/L,α-羟丁酸:213.7U/L。乙肝5项示:3抗体阳性。骨髓象:增生减低,粒∶红=0.63∶1,粒、红二系比例减低明显;全片以原始、幼稚巨核细胞增多为主占0.510,该类细胞胞体大小不等,核形不规则,核染色质粗细不均,隐约可见1~2个小而圆的核仁,胞浆边缘不完整,可见指状或泡状突起,浆内散在分布细小密集的嗜苯胺蓝颗粒,个别细胞周围散在分布有血小板,并可见淋巴样小巨核及幼稚产板型巨核细胞;成熟巨核细胞少见。血小板易见。细胞化学染色:POX(-),PAS100%阳性。骨髓免疫表型:CD 41 + 、CD 42 +。骨髓活检示:原始、幼稚巨核细胞及纤维组织恶性增生。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胸部X线平片(-),腹部B超提示脾大。
, http://www.100md.com
    确诊: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合并骨髓纤维化。遂进行头孢他定及丁胺卡那联合抗感染治疗1周后,准备予以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化疗时,患者及家属放弃治疗,自动离院。 讨论: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 7 )是FAB协作组于1985年才提出的以巨核细胞系恶性增生为主的白血病,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较罕见的一种。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起病急骤凶险,贫血、出血症状明显,而白血病细胞浸润症状不突出,外周血常规:多为三系减低,BPC减少者多见。M 7 有时合并骨髓纤维化导致“干抽”,故骨髓象表现为增生减低。在光镜下,原始、幼稚巨核细胞形态不一,需仔细与急性原始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AML-M 1 )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 2 型(ALL-L 2 )相鉴别。

    在目前电镜下血小板过氧化物酶(ppo)尚难普及应用的情况下,以骨髓细胞形态学为基础,辅以细胞化学染色,骨髓免疫表型分析及骨髓活检,对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L-M 7 )的诊断提供准确、有力的诊断依据。

    作者单位:071000河北省保定市第一医院检验科

    (收稿日期:2003-12-29)

    (编辑 青山),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