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4年第12期
编号:10447470
低分子肝素钙和普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4年第12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4)12-1087-01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SA)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可以逆转为SA,也可发展为AMI或猝死。目前内外科治疗,虽取得一定效果,但仍不令人满意。我院采用低分子肝素钙和普伐他汀联合治疗UA,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1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住院的符合诊断标准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9例;年龄55~80岁,平均62.3±6.1岁。其中初发劳累型心绞痛9例,恶化型心绞痛9例,静息型心绞痛6例,梗死后心绞痛4例,变异型心绞痛2例。对照组30例,年龄、性别及心绞痛类型构成比上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1.2 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 [1] 。有典型心绞痛症状、体征,且除外急性心肌梗死。

    1.3 治疗方法 二组均常规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和阿司匹林等。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每12h1次,连用5天,普伐他汀20mg,每晚1次口服。对照组应用普通肝素7500U溶于500ml液体中维持静滴,使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正常对照的1.5~2倍,共5天。

    1.4 监测指标:①入院后即刻行18导联心电图,以后隔日1次,共5天;②入院后即测心肌酶谱,后6h再测,若疗程中心绞痛加重,可复测;③心绞痛发作时间与次数;④治疗前后血脂;⑤皮肤粘膜或内脏出血情况。

    1.5 疗效判定 显效:胸闷胸痛消失,2周内未发作,心梗后心绞痛有ST段抬高者ST段恢复50%以上,T波恢复直立;有效:胸闷、胸痛缓解或消失,2周内仍有心绞痛发作,但频率减少50~80%,ST段抬高者ST段恢复50%以上,T波双向或变浅;无效:胸闷、胸痛无缓解,仍发作心绞痛,ST段无改变,甚至出现AMI或猝死。
, 百拇医药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 2 检验(P<0.05)。

    2 治疗效果

    观察组:显效7例(23.3%),有效20例(66.7%),无效3例(10%)。无1例出现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对照组:显效6例(20%),有效18例(60%),无效6例(20%),有2例进展为AMI,有4例出现皮肤粘膜出血。观察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80%,二者有显著差异。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总有效显效注:两组比较P<0.05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现已充分证明其发病关键因素为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斑块破裂致冠脉狭窄或闭塞,而致心肌缺血缺氧。治疗以抗凝、抗血小板、稳定斑块及血管内皮功能为主。他汀类药物被证明不仅能降脂,而且有消除炎症、稳定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多向性效应 [2] 。国内外有多项大规模临床试验均证实其对冠心病发作有显著降低作用 [3] 。故无论血脂高低,应用他汀类药物应是有利无害的。同时有效抗凝,对UA治疗是必要的,但应用普通肝素,易出现血小板减少,引起出血,而低分子肝素钙抗血小板表面凝血因子Xa活性强,抗凝血酶Ⅱa活性弱,对血小板功能影响小。同时,与血管内皮结合,不增加血管壁的通透性,故出血少,不需要特别监测出凝血时间。且小剂量下具良好生物利用度,不表现明显剂量依赖性清除特点,半衰期长,灭活血小板表面凝血因子Xa的作用强,故抗凝作用强,同时不需监测凝血指标或进行抗凝监测,应用方便,故可较好应用 [3] 。因此,UA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普伐他汀与低分子肝素钙是安全、方便、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6):409~421

    2 郑杨,杨晓英.普伐他汀对UAP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中华心血管杂志,2001,29(8):493

    3 李广平.实用心脏病诊断治疗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25-327.

    作者单位:438700湖北省英山县人民医院内科

    (收稿日期:2004-03-28)

    (编辑姜 峰),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