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12期
编号:10447711
眼球钝挫伤性葡萄膜炎的临床治疗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12期
     【摘要】 目的 探讨眼球钝挫伤性葡萄膜炎的治疗方法、疗效,以减少并发症。方法对36例(38眼)外伤性葡萄膜炎患者采用0.1%双氯酚酸钠滴眼剂频繁滴眼,使药物迅速在房水中达到一定的浓度,散瞳及口服消炎痛等治疗。结果 36例(38眼)临床体征消失,葡萄膜炎有效地治愈,视力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眼球钝挫伤性葡萄膜炎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反应性葡萄膜炎,临床上采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及散瞳药及时治疗,能收到很好的疗效,我们认为此类病例不需要皮质类固醇的治疗,以减少全身及眼部的并发症。

    关键词 葡萄膜炎双氯酚酸钠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4)12-1118-02

    眼球钝挫伤性葡萄膜炎病情复杂,危害大,临床上多采用皮质类固醇治疗,但长期大剂量的全身和眼局部的应用可导致许多并发症。我们于2001~2003年期间将眼球钝挫性葡萄膜炎患者改用非甾体类消炎药0.1%双氯酚酸钠、消炎痛治疗,收到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1年1月~200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病例,确诊为眼球钝挫性葡萄膜炎患者36例(38眼),男30例(32眼),女6例(6眼);年龄7~42岁,平均年龄21.5岁。单眼34例,双眼2例(4眼)。观察15天~3个月,随访3个月~3年。

    1.2 治疗方法 36例患者均给予散瞳(用后马托品滴眼液、眼膏或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不用阿托品滴眼,眼局部应用0.1%双氯酚酸钠滴眼剂频繁滴眼,每小时1次,每次1滴。必要时配合抗生素滴眼液滴眼,口服消炎痛25mg,每天3次,儿童减量,急性炎症控制后,逐渐减少用量并停药。1.3 治愈标准 结膜充血消失,角膜无水肿,KP,房水闪辉(-),玻璃体透明,前房无炎症渗出物或浮游细胞,眼底视网膜水肿消退,渗出吸收。

    1.4 治疗效果 36例38眼,病情均得到迅速控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视力恢复至0.5~1.0。最短1周治愈,最长30天治愈,无全身及眼部并发症发生,随访中未见有复发或交感性眼炎发生。有3只眼并发白内障者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并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术。
, 百拇医药
    2 讨论

    眼球钝挫伤性葡萄膜炎在临床上较常见,有报道 [1] 占葡萄膜炎中的5%,多数为男性年青患者,且多为单眼受伤,本组2例一眼挫伤后发生双眼葡萄膜炎,目前机制尚不楚,可能为一侧眼出现炎症反应后,通过不明反应弧而激发对侧眼的炎症反应。曾有动物试验表明:一侧眼内注射单纯疱疹病毒后,对侧眼也发生严重的葡萄膜炎,组织切片说明炎症沿视神经,经过视交叉传到对侧眼 [2] 。当眼球受挫伤时,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眼内葡萄膜组织,致使血管急剧收缩,局部缺氧,随之发生反应性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房水屏障受损,蛋白质或多种细胞渗漏到房水、玻璃体中引发临床表现。

    眼球钝挫伤性葡萄膜炎的发病机理是葡萄膜组织受挫伤后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前列腺素增加及组织胺、5-羟色胺、缓激肽等生物活性介质和炎性因子被启动和激活,释放。这类物质可导致葡萄膜组织的血管通透性增加及加重血-房水屏障的损伤,引起葡萄膜组织一系列临床病理损害。眼球钝挫伤性葡萄膜炎治疗较为棘手,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皮质类固醇控制炎症,但大量应用,其副作用较多,危害严重,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糖尿病、高血压、胃十二指肠溃疡、假性脑瘤、神经官能症、精神病、股骨头坏死、生长发育障碍等等 [3] 。使用皮质类固醇滴眼剂频繁和长期点眼的治疗过程中,易出现眼部的多种并发症,如继发性青光眼、 并发性白内障、暂时性假性上睑下垂、眼球突出、角膜伤口愈合延迟、角膜上皮毒性、引发单疱病毒感染、真菌感染、中心性视网膜病变等。非甾体类消炎药消炎痛能抑制环氧合酶活性阻断二十碳四烯酸的代谢产物,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阻止葡萄膜组织的损害,有效地控制炎症的发生发展。另外,消炎痛还是一种免疫增强剂,控制炎症反应起很好的作用。双氯芬酸钠其作用有抑制环氧合酶作用,还减少了花生四烯酸的脂氧合酶代谢,两种药物协同作用下,对葡萄膜炎的控制有很好的效果。本文报告的这组病例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无并发症发生。
, 百拇医药
    要使双氯酚酸钠能有效地治疗眼球钝挫伤性葡萄膜炎,必须使药物在房水中达到一定的浓度,这就要求点眼药水达到一定的频度,给药的频度则视患者葡萄膜炎症的严重性而定,我们认为对严重的患者开始时应每小时点眼1次,每次1滴,以后根据临床反应逐渐减量,对于非常严重的患者,甚至可以每15min点眼1次,连续4次,然后改为每小时1次,每2h1次,以期迅速使药物在房水达到有效的浓度。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眼部反应调整点眼次数,一般在开始治疗3天后,如患者的炎症反应减轻即应减少滴眼次数,如减少次数后,患者的炎症反应未能继续好转甚至加重,那么即应维持或增加原有的点眼频度,对不同的患者,炎症程度不同的葡萄膜炎,点眼频度的减少速度可能有很大差别。有关停药时机也应根据患者的炎症消退情况而定。

    参考文献

    1 李凤鸣.眼科全书·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265-3266.

    2 冯化德.葡萄膜炎的病因与变迁.实用眼科杂志,1989,8:450-451.

    3 杨培增.葡萄膜炎.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19-132.

    作者单位:510630广东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眼科

    (编辑曲 全),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