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4年第12期
编号:10447422
CT或C型臂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靶向治疗肺转移癌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4年第12期
     【摘要】 目的 了解氩氦刀靶向治疗肺转移癌的疗效。方法 应用氩氦刀对56例肺转移癌患者进行60次冷冻治疗,分别观察其近期、远期疗效,并发症及CT的动态变化等。结果总有效率为71.43%。总1年生存率为53.59%,从CT动态变化观察,治疗3个月后的CR+PR为78.26%。气胸的发生率为3.57%。结论 经皮穿刺氩氦刀靶向治疗肺转移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氩氦刀 经皮穿刺 肺转移癌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4)12-1109-03

    在临床上肺转移癌为常见病,患者失去手术机会,多为姑息性治疗,疗效不佳,如何提高这些晚期肿瘤疗效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肿瘤靶向治疗的进展,采用物理性疗法结合全身性治疗,应是可取的一种方法,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肿瘤与新的影像技术的结合应用,靶向冷冻治疗成为一种飞速发展的微创技术,经皮穿刺氩氦靶向消融治疗肿瘤已成功应用于临床。本文报道在CT或C型臂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靶向治疗56例肺转移癌患者临床观察,具体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自石家庄市第一医院2001年5月~2003年4月住院的转移性肺癌患者56例,男32例,女24例,平均年龄57.9±2.9岁,病灶数为149个,最多7个转移灶,氩氦刀治疗共60次,最多每次治疗7个转移灶,肿瘤直径最小0.7cm,最大直径15cm,具体详见表1。表1 56例肺转移癌的来源及病理类型肿瘤性质 例数 构成比(略)

    1.2 仪器 氩氦靶向手术系统(氩氦刀)是美国Endocare 公司产品,CT为SOMATOM公司生产。C型臂为日本东芝公司生产。

    1.3 方法

    1.3.1 手术方案的设计及术前定位 充分了解影像资料中所显示的肿瘤部位、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结构三维立体解剖关系,初步确定进针方向和冷冻范围,并制定出术中、术后可能发生并发症的应对措施。根据肿瘤部位和数量确定每次治疗的病灶数。术前应在肿瘤相应的皮肤表面上粘贴CT定位纸,再次行CT扫描,仔细测算、确定氩氦刀介入瘤体的层面以及氩氦刀的种类、数量和方位,并最终确定氩氦刀头端进入瘤体内的位点(即靶点)。靶点原则上应选择在肿瘤边缘处,如肿瘤较大可选用以3mm冷刀为主的多刀组合冷冻方案,周围情况允许时,选用5mm冷刀冷冻效果更好。设计原则要求多刀组合冷冻所形成的冰球应尽可能将瘤组织包容其内冰球冷冻范围应超过肿瘤边缘1cm以上。
, 百拇医药
    1.3.2 手术方式 (1)CT引导:患者采用平卧位、侧卧位、俯卧位,常规消毒铺巾,0.5%利多卡因10~40ml,于穿刺定位点行局部浸润阻滞麻醉。在穿刺点处切开皮肤0.5cm,用止血钳,经切口扩张针道直达胸膜处。依据术前定位片所提示的进针方向、角度、深度,将特制氩氦刀穿刺针快速刺入肿瘤靶点,以经CT显示穿刺针达预定位置为准。在沿穿刺针所选型号的扩张管及鞘插入瘤体内。退出穿刺针及扩张管,导管鞘原位保留。沿导管鞘精确的将氩氦刀插入靶区内,固定氩氦刀将鞘退出3~5cm以上。如整个冷冻过程仅需1把冷冻刀,则直接启动氩氦超低温冷冻手术系统。如需插入2把以上氩氦刀,则将已插入的氩氦刀暂时冷冻固定(stick),再将所需插入的冷冻刀按前述方法分别插入瘤内设计靶位。冷冻刀均到位,检查校对无误后,同时启动超低温手术系统快速冷冻,冷冻15s温度下降达-130℃左右,随着冷冻时间的延长,温度恒定在-135℃~-145℃之间,冷冻时间为15~20min。停止冷冻后并启动加热系统,当温度上升至0℃时,重新启动超低温手术系统,实行第二循环冷冻,冷冻时间同首循环。再次启动加热系统,当温度上升至+15℃时氩氦刀与冰球松动后即可退刀。刀道内填入止血绫,以达止血及填充窦腔的目的。用无菌纱布包扎创口。术中用多参数生命体征监测仪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术毕常规行CT扫描,进一步了解冷冻效果及有无血、气胸形成。(2)C型臂引导:根据术前定位计划,采用日本东芝公司Inifinix型的C型臂引导下,先将穿刺针插入瘤体内所设计的靶位,利用C型臂的前后左右角度及皮肤表面的参照点检查校对来判断进针的准确性,无误后将氩氦刀插入瘤体内所设计的靶位,冷冻方法及时间同CT引导。
, http://www.100md.com
    1.3.3 术后处理 术后第1天至少平卧6h,持续吸氧,床边心电监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及有无血、气胸形成。术后常规使用止血药、抗生素等。

    1.3.4 统计学处理方法 t检验。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评价 参照根据国际氩氦靶向治疗协会结合WHO肿瘤客观疗效评价标准提出的氩氦超低温冷冻治疗的临床近期疗效评价意见:(1)临床缓解(CR):根治性冷冻治疗的患者术中冷冻冰球范围超过肿瘤边缘1cm以上,术后CT或MRI检查提示肿瘤病变冷冻后消失;或肿瘤病变冷冻后明显缩小,影像学证实病变无增殖特性为冷冻后灭活组织或纤维组织,血管影消失,CT密度值显著降低;无新病灶出现并维持1个月以上,临床肿瘤症状消失,体重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或恢复正常。(2)临床部分缓解(PR):减瘤负荷冷冻治疗或姑息性冷冻治疗的病人,冷冻范围占肿瘤体积60%以上,术后CT或MRI检查提示冷冻的肿瘤病变吸收或明显缩小,CT密度值显著降低。残存的肿瘤病变无增殖,无新病灶出现并维持1个月以上,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3)临床无变化(NC):姑息性冷冻治疗的病人,冷冻范围占肿瘤体积50%以下,术后CT或MRI检查提示冷冻的肿瘤病变消失或明显缩小,CT密度值显著降低。残存的肿瘤病变增大25%以下,无新病灶出现,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无明显改善。(4)恶化(PD):部分姑息性冷冻治疗的病人,治疗后CT或MRI检查提示冷冻的肿瘤病变无明显缩小,并显示新的增殖特性,CT密度值无明显降低。残存的肿瘤病变增大25%以上并出现新的病灶,临床症状进一步加重,生活质量下降。本文总结CR为3.57%(2/56),PR为67.86%(38/56),NC为21.43%(12/56),PD为7.14%(4/56)。有效率(CR+PR)%为71.43%。
, 百拇医药
    2.2 术后并发症 (1)咯血:发生率为41.07%(26/56),多于术后1~3天出现大多数1周内停止,无需特殊处理。(2)气胸:仅出现2例气胸(占3.57%),其中1例行闭式引流后好转,另1例未作特殊处理,自行缓解。(3)胸腔积液:3例(占5.36%)出现反应性渗液,未作特殊治疗,自行吸收。(4)发热:发生率为17.86%(10/56),体温波动在37~38℃之间,持续3~5日对症处理后好转。(5)皮肤冻伤:仅有1例出现,经处理后好转。

    2.3 术后肿瘤CT影像学改变 从表2可以看出,术后1周左右肿瘤增大,CT密度值普遍降低。1个月后出现缩小,而3个月时疗效最佳,CR+PR值最高。6~12个月残留的瘤体有逐渐增大趋势。

    2.4 远期疗效 以寿命表直接推算1年生存率为53.57%(30/56),其中乳腺癌7例、肺癌术后肺转移11例、肾癌4例、黑色素瘤3例、子宫颈癌1例、恶性纤维瘤1例、食管癌1例、骨肉瘤1例、直肠癌1例。 表2 肺转移癌氩氦刀术后CT扫描的动态变化 例(略)
, 百拇医药
    3 讨论

    转移性肺癌在临床上常见的原位癌多为肺癌、乳腺癌、直肠癌、肾癌等,由于为血行播散,发现时已失去手术机会,临床上常用的方法为化疗,但由于此类癌细胞常有耐药性,治疗不敏感。因此临床上对转移性肺癌颇感棘手。近年来随着国际上先进的超低温治疗设备一氩氦超导手术治疗系统(氩氦刀)的问世为肺癌治疗提供了一个好的有效的治疗手段[1]

    Cryocare氩氦靶向治疗系统是美国采用太空火箭制导和多项欧美专利技术制造的,世界上第一个兼具超低温和热效应双重功能的医疗系统 [2~3] ,其制冷和加热只局限在超导刀尖端,刀杆又有很好的冷热绝缘性能,不会对穿刺路径上的组织产生大的损伤,可进行经皮靶向治疗肿瘤。与传统冷冻方法比较,对患者的损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恢复快、操作简单,患者易于接受。可重复治疗,也可与化疗、放疗或手术疗法相结合。在临床上,已经开展经皮氩氦靶向治疗肺癌和肺转移癌,扩大了手术适应证,在肺癌和肺转移癌治疗方面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手段。
, http://www.100md.com
    本组资料中,无发生氩氦刀术中死亡,说明手术过程安全。术后并发症最多为咯血(41.07%),与反复肺穿刺操作及冷冻破坏有关。但一般为少量咯血,经对症处理后绝大多数1周内停止。没有出现因手术而咳嗽加剧现象。在氩氦刀手术中气胸的发生与一般的经皮肺穿刺活检不同,气胸的发生与穿刺次数、肺气肿的程度及穿刺技术等有关,但氩氦刀只是刀尖制冷,刀杆绝缘,有粘合作用。故本文气胸的发生率较低,仅有2例,1例肺压缩程度不超过20%(可自行吸收),另1例行闭式引流后好转。肺肿瘤较大且靠近肺表面者,冷冻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胸腔积液,渗液少者多无明显不适,仅在复查胸片或CT时发现,可自行吸收。发热的发生率较低,多为低热,可能为冻死的物质吸收所致。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持续3~5日可逐渐好转。

    肺癌经皮穿刺氩氦靶向冷冻治疗技术,其疗效与有效杀伤瘤细胞的范围明显相关。而界定肿瘤杀伤范围是直接评判疗效的量化指标,目前主要依赖于术中CT扫描图像中的密度变化。也就是通过CT值的变化来判断覆盖肿瘤大小,一般在冷冻后1周左右,其CT值较冷冻前明显下降。在有效冷冻范围内的肿瘤组织细胞形态结构及小血管可遭到破坏,故坏死区内呈现一低密度影,本文中所有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瘤体密度变低。而12个月后约1/2患者瘤体密度呈增高趋势,可考虑为局部复发。
, http://www.100md.com
    据研究 [4] ,冷冻的猴肺1周后即实变,病理检查为急性出血性梗塞的表现;局部中度出血,完全凝固性坏死,冷冻区无正常组织可见,相邻冷冻区周围的肺间质有水肿,肺泡间隔增厚,上皮细胞肿胀。4周后,肺实变、苍白、无血管。坏死的组织纤维化包绕支气管和主要血管,形成小肿块。7周后疤痕及收缩更明显。14周后纤维化疤痕将支气管残段堵塞,出血坏死的肺组织萎陷和纤维化,巨噬细胞吞噬含铁血黄素,局灶性钙化和玻璃样变。氩氦刀对肺内多发肿瘤也能发挥作用,一般1次可治疗1~6个病灶,本组2例肺内有7个病灶,4例有6个病灶。其中4例为两侧肺转移灶,分别在2周进行2次手术,另2例分布在一侧而1次完成。

    本课题发现,氩氦刀患者术后第2天肿瘤即增大,密度变低至1周左右最明显。1个月左右瘤体即变小,有效率达71.43%,至3个月时有效率最高达78.26%,考虑瘤体缩小与肿瘤坏死组织开始纤维化形成有关。6~12个月残留肿瘤的密度和瘤体逐渐增大,表明6个月后残存的肿瘤又会增长,应定期复查,此时可考虑行第2次氩氦刀手术及化疗等综合治疗。
, http://www.100md.com
    从本研究资料分析,肺转移癌经氩氦刀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1.43%,其1年生存率为53.57%,其中乳腺癌、肾癌、 黑色素瘤等肺转移癌疗效较好。而肝癌肺转移效果较差,可能与原发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

    总之,氩氦刀靶向治疗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恢复较快。尤其是肺转移癌患者,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手段,再行化疗等综合治疗。我们认为:氩氦刀经皮穿刺靶向治疗为肺转移癌的治疗提供了一个好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 王洪武.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氩氦刀靶向治疗肺癌.中国肿瘤,2002,11:462-464.

    2 wuang SM,Zhan JR,Peng QP,et al.The treatment of irrcsectalbe liver tumors by percutaneous targeted Ar-He cryoablation.Inter J Modern Cancer Therapy,2000,3:16-18.
, http://www.100md.com
    3 Mooyaart EL,Vaalburg W,Koeter GH,et al.Prooperative staging of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with 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N Engl J Med,2000,Jul27,343(4):254-261.

    4 NellⅢHB,Farrell KH,Payne WS,et al.Cryosurgery of resplratory structuresⅡ.Cryonecrosis of the loung.Laryngoscope,1974,84(3):417-426.

    (收稿日期:2004-05-17)

    作者单位:050011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

    (编辑黄 河),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