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6期
编号:10447103
茵陈蒿汤治疗新生儿阳黄的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6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4)06-0551-02

    胎黄是以婴儿出生后全身皮肤、巩膜黄染为特征,是儿科常见病之一,临床中多分为阴黄、阳黄两类,其中以阳黄为多见。我科自1997年2月~2003年8月,采用茵陈蒿汤治疗新生儿阳黄96例,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依据《中医儿科学》(第2版)中的诊断标准,面目周身皮肤发黄,颜色鲜明如橘皮,精神疲倦,不欲吮乳,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

    1.2 一般资料 本文96例病人,男55例,女41例;日龄10~28天。每例病人均有面目周身皮肤发黄、颜色鲜明如橘皮、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其中,精神疲倦31例,不欲吮乳16例,大便秘结19例,呕吐37例,腹胀68例。96例病人血清胆红素均增高,总胆红素91~224.6μmol/L,间接胆红素18.7~69μmol/L,直接胆红素66~173μmol/L,麝香草酚浊度试验及谷草转氨酶均正常。全部病例均采用纯中药治疗。

    1.3 方药组成与治疗方法 茵陈9g,栀子3g,大黄1.5g,每日1剂,煎汁50~80ml,分3次服,呕吐重可采用少量频服。

    1.4 治疗结果 用药3天黄疸消退13例,用药5天黄疸消退69例,用药7天黄疸消退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

    1.5 典型病例 患儿,男,22天。面目周身皮肤黄染15天,颜色鲜明如橘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腹胀,舌红苔黄,血清总胆红素132μmol/L,间接胆红素21.7μmol/L,直接胆红素110.3μmol/L。证属湿热熏蒸肝胆,胆汁外溢肌肤,治以清利肝胆湿热。方药:茵陈9g,栀子3g,大黄1.5g,每日1剂,水煎服。3天黄疸明显消退,腹胀消,二便正常,继服3剂,黄疸完全消退。复查血清胆红素恢复正常。

    2 体会

    祖国医学认为新生儿阳黄由于孕母受湿热传入胎儿,或婴儿于胎产之时,出生之后,感受湿热邪毒而发。由于小儿脏腋娇嫩,行气未充,脾运不健,感受湿热之邪未能输化,郁结于里,熏蒸肝胆,以致胆液外泄,透发于外,而为皮肤面目发黄,且黄色鲜明,故属阳黄之候;湿热内壅,气机郁滞,胃失和降,故见腹胀,呕吐;湿热壅结于大肠,则见大便秘结;湿热下注膀胱,则见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为湿热熏蒸之候。茵陈蒿汤为治疗黄疸的有效名方,方中茵陈性味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为治黄疸之要药,不仅有清热利湿功效,又能解肝胆之郁;栀子性味苦、寒;归心、肺、三焦经,与茵陈配伍清三焦之湿热,增强了清热利胆退黄作用;大黄性味苦、寒,归脾、胃、肝、大肠、心包经,有苦寒清热、泻下通腑之功;通过清热的作用,可以增强茵陈、栀子清热力量;通过泻下通腑的作用,荡热去积,使二便通利,则腹满可 除;使胆管畅通,则胆汁能正常地下输于肠,有助于退黄。如此配伍,使湿去热消郁解,则黄疸自退。药虽只有三味,力专效宏,共奏清热除湿、利胆退黄的作用。

    作者单位:471002河南省洛阳市中铁十五局中心医院儿科

    (收稿日期:2004-02-10)

    (编辑松 石),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