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6期
编号:10447094
黄芩苦参汤治疗湿热型皮肤病60例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6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4)06-0548-01

    笔者近年来采用自拟黄芩苦参汤对181例湿热型皮肤病进行治疗,收到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来自皮肤科门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22例,女38例。年龄18~80岁,平均32.5岁。病程1~5年。其中急性湿疹21例,亚急性湿疹10例,脂溢性皮炎8例,接触性皮炎21例。对照组60例,男26例,女34例。其中急性湿疹18例,亚急性湿疹13例,脂溢性皮炎8例,接触性皮炎21例。临床表现:湿疹,发病迅速,好发于全身,局部或全身分布散在的或密集成片的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液。脂溢性皮炎,呈红色或淡红色斑丘疹,上附微黄细薄性鳞屑,好发于头面部。接触性皮炎,多发生于接触致敏原的部位,局部红肿、灼热,有群集的水疱、斑丘疹及渗出等全身症状。全部患者均有口渴、喜冷饮、心烦、发热、瘙痒夜甚,溲黄便秘,舌质红或边尖红,苔薄黄或薄黄腻,脉弦数或滑数,全部病人1周内未口服或外用过抗组胺药物或皮质类固醇药物及抗生素等。孕妇及患有严重全身性疾病者,不能坚持完全部治疗过程者,不在本观察之内。
, http://www.100md.com
    2 治疗方法

    (1)治疗组:治以清热解毒,利湿止痒。方用黄芩苦参汤:苦参15g,黄芩15g,生地10g,栀子15g,丹皮10g,赤芍12g,白鲜皮15g,地肤子10g,马齿苋15g,生甘草8g。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1周为1疗程。(2)对照组:马来酸氯苯那敏片(张家口云峰制药厂生产)4mg每日3次,1周为1疗程。2个疗程后判定结果,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不再使用其他药物。

    3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观察指标和计分:红斑、丘疹、糜烂、渗出、瘙痒,按四级评分法进行0=无,1=轻度,2=中度,3=重度。疗效评价:治愈:积分值减少>95%。显效:积分值减少>61%~95%。好转:积分值减少20%~60%。无效:积分值减少<20%。症状和体征积分值减少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治疗组60例中,痊愈17例(28.3%),显效28例(46.7%),好转11例(18.3%),无效4例(6.7%)。对照组60例中,治愈5例(8.4%),显效14例(23.3%),好转30例(50%),无效11例(18.3%)。经χ 2 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症状积分的比较:治疗前临床症状积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0.76±3.23和11.06±3.36(P>0.05)。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0.32±0.57和1.30±1.98。经χ 2 检验,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中有不同程度嗜睡、口干、乏力感。
, 百拇医药
    4 讨论

    湿热型皮肤病在皮肤科较常见,除具有各自的皮损特征外,均有发病迅速,病情进展快,症状较重及口干、口渴、喜冷饮、心烦、发热、溲黄便干、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数或滑数等热重于湿的共同特点。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用黄芩苦参汤清热解毒,利湿止痒。方中黄芩、栀子、胆草清热解毒泻火,生地、丹皮、赤芍清热解毒凉血,苦参、白鲜皮、地肤子、马齿苋清热利湿、止痒。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黄芩、苦参、栀子、生甘草等对金葡萄球菌多种皮肤致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1] 。其中黄芩有较强的抗炎、抗变态反应、止痒的作用。苦参具有清热燥湿,杀虫、抗炎及调节免疫功能,其有效成分可通过抑制T细胞功能,抑制特异性组胺释放来抗炎,从而提高免疫活性细胞的功能 [2,3] 。通过临床观察,对湿热型皮肤病治疗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尤其对急性期的红斑、丘疹、糜烂、渗液等皮肤损害,效果明显,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参考文献
, 百拇医药
    1 翁维良.临床中药学,郑州:河南科学出版社,1998,287;316;344.

    2 林麟.湿疹皮炎中葡萄球菌及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状况与硝酸益康唑/曲安萘德霜治疗的观察.临床皮肤科杂志,2002,31(12):764.

    3 徐惠珍.苦参素与确炎舒松A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3,17(1):40.

    作者单位:064000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皮肤科

    (收稿日期:2004-02-12)

    (编辑青 山),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