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6期
编号:10447144
头颈恶性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特点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6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4)06-0522-02

    颈部淋巴组织丰富,易发生转移癌,为探讨其转移特点,将我院1991年8月~2003年10月间共收治头颈肿瘤有颈淋巴结转移且资料完整的124例进行分析。

    1 一般资料

    1.1 性别 男59例,女65例。年龄:17~70岁,平均年龄48.1岁。全组124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

    1.2 原发灶 甲状腺癌40例,鼻咽癌35例,恶性淋巴瘤14例,口腔瘤11例,原发灶不明10例,鼻腔及鼻窦癌8例,喉癌4例,涎腺癌2例。

    1.3 转移淋巴结大小及数目 直径<2cm14例,直径2~ 4cm60例,直径≥4cm50例。肿大淋巴结数小于2个20例,肿大淋巴结数2~4个84例,肿大淋巴结数大于4个20例。

    1.4 就诊时情况

    1.4.1 以颈淋巴结肿大首诊的57例,占45.97%(57/124)。甲状腺癌27例,鼻咽癌15例,恶性淋巴瘤14例,原发灶不明10例,口腔癌1例。

    1.4.2 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同期的67例,占54.03%(67/124)。甲状腺癌23例,鼻咽癌20例,口腔癌10例,鼻腔及鼻窦癌8例,喉癌4例,涎腺癌2例。

    2 结果见表1。

    表1 头颈肿瘤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部位分布 注:其中10例为浅表淋巴结

    3 讨论

    恶性肿瘤经血行转移或淋巴系统转移与其生物学特性 有关。本组124例患者以颈淋巴结肿大首诊占45.97%,淋巴结肿大与原发灶同期的占54.03%,可见癌多发生淋巴道转移。本组结果表明:(1)淋巴结转移的部位与原发灶区的淋巴流向一致,多数由近及远,少数发生跳跃性转移。(2)涎腺癌及鼻咽癌多向颈深上组淋巴结转移,口腔癌、鼻腔及鼻窦癌多向颌下及颈深上组淋巴结转移,喉癌多向喉前,气管旁及颈深上、中组淋巴结转移,甲状腺癌多向颈深中、下组淋巴结转移,恶性淋巴瘤早期多颈浅组淋巴结受侵,原发灶不明及上述部位肿瘤中晚期患者可见于全颈各组淋巴结及双颈淋巴结转移。(3)头颈恶性肿瘤有淋巴结转移早,数量较多,大小不等,质硬,后期可呈融合性生长等特点。虽然头颈部恶性肿瘤多由于其原发灶隐蔽难于早期发现,但可根据淋巴结转移规律初步推断原发灶的所在区。本组因例数较少,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单位:067000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

    (收稿日期:2004-03-25)

    (编辑一 坤),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