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7期
编号:10447994
慢性肝炎辨证施治的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7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4)07-0631-02

    慢性肝炎,在祖国医学中大致属于“胁痛”、“黄疸”、“积”等范畴。其病因不外乎湿、热、瘀、虚四个方面。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一是湿热羁留型;二是脾虚邪恋型;三是肝郁脾虚型;四是络脉瘀滞型;五是肝肾阳虚型。现就本病的辨证施治略陈浅见。

    1 慢性肝炎的类型及医案

    1.1 湿热羁留型 症见口苦而腻,脉濡弦或弦滑。此系湿热邪毒羁留,正气未伤或伤之不甚者。治拟清热解毒,健脾燥湿为法。常用基础方:苍白术各12g,茯苓12g,生苡仁30g,黄柏30g,生山栀12g,川牛膝12g,红枣12g,生麦芽12g。兼瘀症者加丹参15g~30g。

    典型病例:患者,男,20岁,学生。1986年3月5日首诊。患者入学前1年多曾患急性黄疸型肝炎,先后复发3次。曾住院治疗,谷丙转氨酶(SGPT)一度恢复正常,近年谷丙转氨酶反跳升高,血清总胆红质约2mg%。自述口干咽燥,右胁疼痛,苔薄黄腻,舌质暗红,脉小弦。体检:巩膜黄染;心肺(-);肝上界第6肋间,肋下2cm,剑突下2.5cm,质地中等,有轻度触痛及叩击痛;脾肋下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SGPT)80U,总胆红质1.3mg%,锌浊度19U,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1:128,免疫球蛋白(IgG)19.4g/L,蛋白电泳γ-球蛋白0.27,诊为慢性活动性肝炎入院。证系湿热内蕴,脾失健运。治拟清热解毒,健脾燥湿为法。处方:苍白术各12g,茯苓12g,生苡仁30g,黄柏30g,生山栀12g,川牛膝12g,大枣12g,生麦芽30g。上方加减用2周,黄疸消退,自觉症状好转,肝功能基本正常,仍以原方续服。1986年6月3日复查肝功能正常,IgG15.10g/L,γ-球蛋白0.21。自觉睡眠欠酣,外无甚所苦。于1986年6月8日出院,继续以益气养阴之剂调理。随访肝功能正常。1989年7月按期毕业。
, http://www.100md.com
    1.2 脾虚邪恋型 症见纳呆神疲,食入作胀,两膝酸软,苔薄腻或薄黄腻,舌质胖嫩或舌边有齿印,脉濡。治以健脾益气,清热化湿。方药:生白术20g,茯苓12g,生苡仁30g,黄柏20g,黄芪15~30g,川牛膝12g,大枣2g,生麦芽12g。

    典型病例:患者,男,22岁,学生。1987年10月体检,谷丙转氨酶160U。同年11月住院治疗2个月余,转氨酶正常出院。1个月后复发,自觉纳呆神疲,鼻衄时作,尿赤便结,苔薄腻舌质稍暗,脉濡软。体检:巩膜染黄;心肺(-);肝上界第6肋间,肋下1cm,剑突下1.5cm,质地中等;脾肋下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转氨酶(SGPT)210U,总胆红质1.53mg%,锌浊度19U,白蛋白/球蛋白(A/G)3.8/3.8,γ-球蛋白0.28,类风湿因子(RF)阳性,免疫球蛋白(IgG)21.0g/L,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拟诊为慢性活动性肝炎。证系湿热内蕴,气阴双虚。治拟清热利湿,益气养阴为法。处方:生白术30g,茯苓12g,生苡仁30g,黄柏20g,川牛膝12g,太子参30g,黄芪30g,女贞子30g,旱莲草30g。服上药1个月后,自觉诸证见减,黄疸消退,肝功能基本正常出院。出院前体检:A/G3.8/3.6,γ-球蛋白0.21,IgG17.0g/L,HBsAg1:128,出院后继续用原方调理。随访半年多,自觉情况良好,肝功能正常,按期毕业。
, 百拇医药
    1.3 肝郁脾虚型 症见乏力神疲,肝区胀痛,噫嗳泛恶,心烦易怒或时欲叹息,苔薄白舌质暗,边有齿印,脉濡弦。治拟舒肝和胃,健脾清热为法。方药:柴胡12g,黄苓12g,白芍12g,太子参30g,生白术12g,茯苓12g,大枣12g,蚊舌草30g,鸭跖草30g,生麦芽12g。兼瘀证者加紫丹参30g;兼阴虚者加女贞子30g,旱莲草30g。

    典型病例:患者,女,41岁,职工。患者于1989年1月2日患无黄疸型慢性肝炎,住某医院2个月,肝功能未恢复正常出院。出院后以中药清热解毒,健脾利湿之剂治疗,病情一度好转,但转氨酶仍未恢复正常。1989年8月21日来我院就诊。自觉胃纳少思,乏力神疲,肝区隐隐不适,苔薄黄舌质暗。体检:面色晦滞,眼圈青黑,肝上界第6肋间,肋下未触及。实验室检查:HBsAg 1:256,γ-球蛋白0.24,谷丙转氨酶100U,锌浊度15U,IgG11.2g/L。证系肝郁不畅,络脉瘀滞,脾虚失运。治拟舒肝解郁,健脾清热,兼活血化瘀。处方:柴胡12g,黄苓12g,生地12g,蛇舌草30g,鸭跖草30g,益母草12g,大枣12g,生麦芽12g。服药1个月后复查肝功能正常,症状消失,再以原方加减调治,至今肝功能正常。
, http://www.100md.com
    1.4 络脉瘀滞型 症见面色晦滞黧黑,面部红丝赤缕,或见朱砂掌,眼圈发青或青黑,齿衄鼻衄,肝区刺痛等。此型以慢性活动性肝炎或早期肝硬化病例为多。治拟活血化瘀为主,兼以健脾化湿或清热养阴为法。方药:三棱12g,莪术12g,生白术20g,赤、猪苓各12g,黄柏30g,生山栀12g,太子参30g。兼阴虚者加熟女贞30g,旱莲草30g(或加杞子15g,首乌15g)。

    典型病例:患者,男,47岁,职工。患者于1984年患无 黄疸型肝炎,至今已复发多次,尤其近3年来发作频繁,病情不稳定。1987年5月入我院治疗,入院前7个月肝功能持续不正常,自觉眩晕乏力,胃纳思少,鼻衄溲赤,苔薄根黄,舌质暗红,脉弦细。体检:面色晦滞,巩膜黄染;心肺(-):肝上界第6肋间,肋下3cm,剑突下3cm,质地中等;脾肋下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240U,总胆红质1.7mg%,锌浊度19U,γ-球蛋白0.28,A/G3.4/3.6,IgG23.0g/L,HBsAg阳性。证系络脉瘀滞,湿热留恋,气阴两虚。治拟活血化瘀,兼以健脾益气,清热养阴。处方:三棱15g,莪术15g,太子参30g,生白术20g,赤、猪苓各12g,黄柏30g,生山栀12g,炙龟板30g,牡蛎30g(先煎),川牛膝15g,生麦芽12g。服上方1个月后,自觉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再以原方加减续服,至1988年1月20日复查,肝功能正常。γ-球蛋白0.23,IgG16.5g/L,A/G3.1/2.3,自觉无明显不适已能正常上班。
, 百拇医药
    1.5 肝肾阴虚型 症见头晕目眩,双眼干涩,视物模糊,失眠心悸,心烦口渴,齿衄鼻衄,溲赤便结,阳萎遗泄,女子月经失调,苔薄质暗红,脉濡细。治以益气养阴,或滋补肝肾。方药:当归12g,白芍12g,生地12g,杞子12g,太子参30g,黄芪30g,熟女贞30g,旱莲草30g。

    典型病例:患者,男,31岁,职工。患者于1986年6月患黄疸型肝炎,4年来先后复发3次,住院2次,近1个月来肝功能持续不正常。1990年1月来我院治疗,自述纳呆恶心,口干咽燥,小溲黄赤。体检:巩膜黄染:心肺(-);肝上界第6肋间,肋下1cm,剑突下1.5cm,质地中等;脾肋下未及。苔薄、舌质暗红边周花剥,脉细弦。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210U,总胆红质1.5mg%,锌浊度14U,γ-球蛋白0.32,IgG23.1g/L,HBsAg阳性。证系肝肾阴虚,络脉瘀滞。治拟滋阴益肾,养血活血为法。处方:当归12g,白芍15g,制首乌15g,北沙参15g,生地15g,炙龟板30g,熟女贞30g,姜竹茹12g。服上药2周后,黄疸消退,自觉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再从原方调治,1990年6月11日出院,以后每月复查肝功能均正常,于1990年9月正常上班。
, http://www.100md.com
    2 讨论

    湿热邪毒是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湿热羁留、脾虚气弱、络脉瘀滞、肝肾阴虚,在慢性肝炎演变过程的各个阶段各有主次,又相互错杂掺合。一般而论,慢性肝炎的整个病程是邪正相争,由气入血,由经入络,虚实互见,由实至虚。受损脏腑是由肝(用)胆及脾胃,累肝(体)肾。病情活动阶段,以湿热羁留或兼有络脉瘀滞之实证为主,虽说可见脾土虚弱或阴津不足之征,治疗当以清热解毒,健脾燥湿或兼以活血化瘀为法。此时祛邪即所以扶正也。病情迁延,邪正相持,邪虽不盛,正气已虚者,则以扶正祛邪为法,可用健脾和胃清热利湿之剂或舒肝和胃,清热健脾之剂。病情反复,延时日久,渐趋肝硬化病例,多以络脉瘀滞为主。络脉瘀滞,又可见于慢性肝炎的各个阶段,治疗时必须兼顾。肝肾阴虚或气阴两虚,则是慢性肝炎的必然转归,故慢性肝炎病情一经控制,转氨酶恢复正常之后,必须以滋补肝肾或益气养阴之剂善后调理,巩固疗效。如能服药治疗一阶段,同时有规律地生活,即使锌浊度、免疫球蛋白、γ-球蛋白等偏高也可逐渐恢复正常。随着病情的好转,HBsAg其滴度可逐渐降低直至转阴,从而减少复发的机会。

    作者单位:730070甘肃农业大学医院

    (收稿日期:2004-02-09) (编辑 子萱),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