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6期
编号:10447196
中药内服及灌肠配合离子导入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6期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药内服及灌肠配合离子导入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中药内服灌肠配合离子导入治疗;对照组40例,用青霉素加入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同时联合静脉滴注甲硝唑治疗。治疗前后均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观察全血粘度(高切、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变性指数、纤维蛋白原的变化,并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 治疗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中药内服灌肠配合离子导入能使慢性盆腔炎患者各项升高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下降,提示本方法能显著改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血液循环作用。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中医药疗法 离子导入 血液流变学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4)06-0535-02

    血液流变学是以流体力学观点研究血液的流动性、变性性、聚集性及其相互之间影响变化规律的学科。我们在1999年3月~2003年3月,采用中药内服灌肠配合离子导入治疗慢性盆腔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我们对100例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查,探求在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同时,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研究病例100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年龄19~51岁,平均33岁;病程1个月~4 年,平均11个月。对照组40例,年龄20~52岁,平均35岁;病程1个月~4年,平均10个月。根据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的诊断标准选择病人 [1] 。另选20例健康妇女(年龄19~55岁,平均年龄34岁)作为正常对照组。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内服坤宁汤 桂枝10g,香附12g,当归10g,丹参15g,寄生15g,菟丝子15g,桃仁10g,丹皮12g,土茯苓15g,赤芍15g,败酱草15g,鸡血藤15g,连翘15g,川楝子10g,三棱10g。月经干净后,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加减:气虚者加太子参15g,黄芪15g;畏寒肢冷者加吴茱萸6g。
, 百拇医药
    2.1.2 化瘀解毒液保留灌肠 败酱草30g,蒲公英30g,黄连15g,三棱15g,莪术15g,香附15g。上药浓煎成100ml,用5号导尿管,插入肛门14cm以上,在30min内灌完,灌完后卧床30min。

    2.1.3 清热散结液离子导入 乳香15g,没药15g,黄柏15g,川贝10g。上药煎汁取液,将2块5层纱布(药垫)在药液中浸湿,患者仰卧,暴露小腹,将其中1块药垫平放于病变部位,另1块并排放置对侧部位。采用北京市康复医疗仪器厂生产的YD系列直流药物离子导入治疗仪,把输出引线的插头插在放置好的电极板(10cm×6cm)上,病变部位接正极(+),对侧接负极(-)。然后盖好1层塑料布用砂袋压实,使电极片全部贴紧接触。打开总电源,按顺时针调 好定时器位置,治疗30min后取下电极板。上述3种疗法均于月经干净后开始治疗,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评定疗效。

    2.2 对照组 每于月经来潮时,采用青霉素800万U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同时联合静滴0.5%甲硝唑250ml,每日1次,7日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评定疗效。
, 百拇医药
    3 观察结果

    3.1 检测方法 使用BZS-300型血液流变检测仪进行检查,治疗前后专人检测,观察全血粘度(mpa·s)、血浆粘度(mpa·s)、红细胞变性指数、纤维蛋白原(g/L)。

    3.2 观察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注:与正常组比较, # P<0.05;与治疗前比较 ˇ P<0.05, ˇˇ P<0.01;与对照组比较 △ P<0.05 由表1可见,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0.01);对照组仅纤维蛋白原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可见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变性指数、纤维蛋白原均呈下降趋势,但治疗组下降幅度显著(P<0.05~0.01)。表明治疗组在改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血液循环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 百拇医药
    4 讨论

    慢性盆腔炎总属本虚标实,本虚在肝肾不足,标实在湿热、气滞、血瘀。肝肾不足是本病迁延不愈的根本原因,而湿热、气滞、血瘀则是出现症状、体征的病理关键。由于长期的炎症刺激,使盆腔结缔组织增生、周围组织粘连、红细胞电泳时间及血浆粘度值增高[2] 、盆腔生理结构改变,甚至形成包囊性积液,致使药物不易进入病灶。我们要以清热 解毒、活血化瘀、调理冲任、兼顾肝肾为法,在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过程中,具有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循环,增加局部血流量,从而达到减少炎症细胞浸润,促进炎症消退的作用。中药内服,药物通过胃肠粘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促进组织的修复再生。中药灌肠,药物经直肠粘膜静脉丛吸收,直接作用于盆腔,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消散。而离子导入可活血化瘀,消散结,起到祛邪扶正之功效。中药三位一体的综合治疗,解决了西医抗生素治疗用药时间长、易产生耐药性且治疗不彻底、易复发的弊端,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颁发,1993,252.

    2 姚寓晨,姚石安.提高慢性盆腔炎疗效的思路.中医杂志,1998,39(3):180.

    作者单位:442700湖北省丹江口市第一医院

    (收稿日期:2003-12-31)

    (编辑子 萱),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