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4年第10期
编号:10447316
藻酸双酯钠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4年第10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09-6614(2004)10-0924-01

    用藻酸双酯钠治疗已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80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前后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糖尿病患者共80例(包括1型、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病史约1~20年,有不同程度的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四肢末梢痛触觉减弱,下肢感觉异常如疼痛、蚁走感、皮肤紫绀、破溃。彩色多普勒成像系统不同程度的显示下肢动脉硬化斑块形成。8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脂血症。

    1.2 研究方法 治疗前,常规双足背动脉彩超检查,查血脂,然后用生理盐水250ml加藻酸双酯钠100mg静滴,1日1次,一疗程10天,同时按糖尿病治疗方案控制血糖,期间不 用其它抗凝降脂药物。80例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复查足背动脉彩超及血脂。足背动脉彩超选用意大利****集团(ESAPTE GRouP)生产的Te chonos Du6彩色多普勒成像系统,超宽频探头,组织多普勒技术,可三维成像,测得的数据取阻力指数,血脂选用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及载脂蛋白B均采用酶法。统计学处理应用t检验。
, 百拇医药
    2 结果

    藻酸双酯钠治疗后,患者足背动脉血流阻力下降,下肢感觉异常,如疼痛、蚁走感、皮肤紫绀,有不同程度的改善,TG、TC、LDL-C、ApoB均下降,ApoAI增高,治疗前后指标对照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

    表1 藻酸双酯钠注射液治疗前后血脂及足背动脉血流值比较(X±s)

    3 讨论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的原因是由于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血液粘滞度增加,脂代谢异常使血管壁弹性下降,管腔狭窄造成肢端缺血缺氧所致。而藻酸双酯钠为酸性的多糖类药物,以藻酸为基础原料,用化学方法引入有效基因合成而得的,具有强分散乳化性能且不易受外界因子影响,具有阴离子聚电解质纤维结构的特点,沿链电荷集中,在其电斥力作用下,能使富含负电荷的细胞表面增强相互间的排斥力,故能阻抗红细胞之间和红细胞与血管壁之间的粘附,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的粘弹性作用。另外,其能使凝血酶失活,其抗凝血效力相当于肝素的1/3~1/2,能阻止血小板对胶原蛋白的粘附,抑制由于血管内膜受损,腺苷二磷酸(ADP)凝血酶激活,以及释放反应等所致的血小板聚积,提高红细胞及白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血浆中的TXB2与TXB2/6-酮-PGF1a水平,因而具有抗血栓、降低血粘度,红细胞及血小板解聚等前列腺素(PGla)样作用。在降脂作用上能使血浆中胆固醇、甘油三酯、LDL、VLDL等迅速下降,同时能升高血清HDL水平,能抑制动脉粥样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对外周血管有明显的扩张作用,能有效改善微循环,抑制动静脉内血栓形成。故藻酸双酯钠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在治疗中除对于出血性疾患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外,滴速过快>60滴/min或剂量过大,极少数患者可出现不良反应,如头痛、恶心、呕吐、血小板减少、心悸、发热、关节肌肉酸痛及喉头水肿,但降低剂量或减慢滴速,症状逐渐消失,故仍是较安全有效的临床应用药物。

    作者单位:365000福建省三明市第一医院内一区

    (收稿日期:2004-02-24)

    (编辑依 依),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