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7期
编号:10447927
中西医理论对瘀血证治的认识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7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4)07-0601-02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中西医理论对瘀血的证治有了长足的发展,彼此共同促进着人类健康事业的进步,为祖国医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将笔者在基层医疗工作中开展中西医结合工作,对瘀血证治的一些理论认识与体会报告如下,供同道们参考,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1 祖国医学对瘀血证治的理论认识

    祖国医学从人体生理功能上认为:“人体气血的关系,气非血不和,血非气不运,如鱼与水,形影随行,不可分离,凡机体七窍之灵,四肢之用,筋骨之和柔,肌肉之丰盛,以至滋脏腑,安神魂,润颜色,充营卫,津液得以通利,二阴得以调畅,形质之所在,无非气血之用也”。这充分表明了气血对人体生命的重要性。因此,祖国医学在瘀血的病因上认为,凡机体血液运行不畅,或机体组织器官局部出现血液瘀滞,以及体内存留离经之血未能吸收消散等等因素导致的脉症,均称为瘀血证。瘀血一词,既是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又是某些疾病的病理产物。因此祖国医学对瘀血证的病因病机认识,可归纳为以下几种因素来理解。
, 百拇医药
    1.1 气虚致瘀病机 此类患者常因机体久病不愈,导致脏腑功能衰退,或邪气亢盛,机体感染严重,病情进入休克期,以元气受损,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导致血行迟缓,瘀滞产生的病证,或因气虚统摄血液无权,致使血液溢出脉外而成瘀血。因此祖国医学就有“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的理论认识。

    1.2 血虚致瘀病机 此类患者常因机体大量失血,或久病耗伤津血,或血液生化之源衰退,导致血液亏虚,血虚气亦虚,遂成瘀血的发生。

    1.3 气滞致瘀病机 此类患者常因情志不遂,思虑过度,导致肝的疏泄,条达功能失常,而产生气机郁滞,遂成气滞血瘀。

    1.4 血寒致瘀病机 此类患者多因机体感受了寒邪,血分受寒,阳气失温,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主收引,使机体筋脉痉挛,血液凝结阻滞,血行不畅所产生的病症。

    1.5 血热致瘀病机 此类患者常因感受火邪,火为热之极,其性炎上,邪热亢盛,热入血分,除出现热象外,血热互结,煎熬成瘀,或热迫血妄行,血流薄疾,导致血络破裂而出血,致成血瘀。
, 百拇医药
    1.6 外伤出血致瘀病机 各种外伤,诸如跌打损伤,或负重过度,致使脉络损伤,致成瘀血,或血液离经停留于体内,一时未能及时吸收消散,从而形成瘀血。以上诸因素的因果关系,均为瘀血证的病因病机。

    2 祖国医学对瘀血证治的观点

    根据祖国医学对瘀血证的认识,运用中医的辨证论治方法,可把瘀血证归纳为以下类型进行施治,收到很好的效果。

    2.1 气滞血瘀型 祖国医学对此型的病因病机,以肝的功能异常居多,因肝的功能,主疏泄,性喜条达,若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滞则血滞,血行瘀阻,故临床表现常以胸胁胀满,走窜疼痛,或兼胁下痞块;妇女可见经闭,或痛经,经色紫暗,夹有血块,或伴乳房胀痛,舌质紫暗或舌有瘀斑,瘀点,脉弦涩等表现。治疗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方法,常选补阳还五汤,或膈下逐瘀汤进行加减运用,遵循“坚者削之,客者除之,留者攻之”的活血祛瘀原则,进行立法组方施治。
, http://www.100md.com
    2.2 血热瘀血型 此型症候属实证,属热证,临床表现除热象外,常以各种出血为其主要特点,由于火热内盛,热迫血妄行,血流薄疾,血络受损,而致皮肤或组织器官出血。出血量多,色鲜红,舌红绛,脉滑数,均为血热之象。治疗: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瘀的方法,常选用四生丸、犀角地黄汤、清温败毒散等方剂,与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

    2.3 气血虚衰瘀血型 此型病机,多因机体失血严重,或造血功能障碍,导致血气俱虚;或某些疾病病情处于休克期的虚弱阶段。患者表现可见神疲,面色苍白,双目无神,头昏眼花,心悸气短,自汗,手足麻木,语音低微,舌胖质淡,苔薄白,脉细数无力,或脉微欲绝等脉症。治疗以补益气血,活血化瘀为原则,选用桃红四物汤、当归补血汤,或独参汤、升压汤(党参、黄精、甘草)与补阳还伍汤加减治疗。

    2.4 血寒瘀血型 此类证候表现,常以形寒肢冷,四肢不温,遇寒痛增,得温痛减,面色晦暗,舌淡紫,苔白腻,脉沉迟等,治疗宜温阳化气,驱寒祛瘀止痛。选用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
, 百拇医药
    2.5 外伤瘀血型 此类证候常根据伤科的治疗原则,早期宜清热凉血祛瘀,选用复元活血汤加减,后期宜行气活血化瘀,选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

    以上有关瘀血证治的方法是根据祖国医学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的特点,针对机体患病的不同阶段,所产生的证候进行立法组方的,证候之间不是孤立的,之所以我们在医疗临床工作中,必须在理论上对有关瘀血证治,有个深刻的认识,才能分清疾病症候的实质,弄清病机,并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灵活贯通配方,或联合组方,进行辨证施治,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3 现代医学对瘀血的理论认识

    现代医学认为瘀血的成因,认为与下面几种因素有关。

    3.1 微循环功能障碍 人体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血管管腔变窄,导致血流缓慢瘀滞,或使某些血管破裂,血液流出血管外,渗入组织间,便成血瘀。
, 百拇医药
    3.2 血液流变学的异常 人体在某些因素影响下,导致血液的成分改变,促凝血物质增加,血液粘滞性增高,细胞之间聚集度增大,血凝速度加快,从而导致血瘀的形成。

    3.3 血流动力学的异常 如心脏功能减弱(如心肌收缩无力,心搏出量减少,甚至心室顺应性降低等)可导致瘀血的发生。以上的观点,均为现代医学对瘀血证的认识。

    4 现代医学对瘀血证的治疗观点

    现代医学以科学的态度,从血瘀的质和量方面,认识瘀血证的产生机制,在临床治疗上,分别针对性地选择为器官、血管放置支架,甚至心脏瓣膜,或使用一些生物药品,来帮助人体组织器官,克服致病因素。

    解放后,我国的卫生事业,在党的卫生工作方针的指引下,中西医结合工作得到了蓬勃发展,对瘀血的认识和研究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活血化瘀法的治则范围不断地得到扩大,在对瘀血的本质认识和活血化瘀的原理探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对瘀血学说的认识在质和量方面都有了新的飞跃,促进着临床各科的发展。

    笔者完全相信,今后通过全体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中西医结合工作,定能更好地造福于人类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为祖国医学做出巨大贡献。

    作者单位:528476广东省中山市大涌医院

    (收稿日期:2004-03-03) (编辑 清泉), http://www.100md.com